一种汽车内饰吊环带生产用旋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22065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饰吊环带生产用旋动装置,包括,支撑单元,包括支撑底座和延伸组件,所述延伸组件自所述支撑底座上端一侧向外延伸;和,旋动单元,包括转轴组件和转盘组件,所述转轴组件一端与所述支撑底座上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盘组件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提供了汽车内饰吊环带生产用旋动装置,通过耐磨块固定在转轴上,弹性阻尼块固定在支撑底座上,耐磨块在弹性阻尼块内旋转,产生阻尼,耐磨块外侧有阻尼条,弹性阻尼块内部有阻尼凸起,可构成镂空的无阻尼区和齿状的有阻尼区,耐磨块的阻尼条旋转的过程中,实现间歇式的有阻尼,稳定性能高,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时间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内饰吊环带生产用旋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吊环生产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内饰吊环带生产用旋动装置。
技术介绍
公共汽车,城市客车,即巴士或大巴,是客车类中大、中型客车的典型车型,是为专门解决城市和城郊运输而设计及装备的商用车。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交通恶化,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或被动的乘公交车出行。公交车不仅是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象征,更是城市对外形象的一扇窗口,近几年来,由于城市拥堵问题日趋严重,大量市民逐渐转移到“挤公交”,公交车辆设有乘客座椅及供乘客站立与走动的通道,站立面积大,车厢内通道与出入口宽、两个以上车门,踏板低,在供乘客站立走动的通道两侧各具有一个横杆,横杆上安装有许多吊环扶手,吊环被广泛使用在公交车上,生产吊环的设备有很多,但就目前生产吊环固定带的设备来说,机械化水平低,生产耗时耗力,效率低,不便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鉴于上述现有汽车内饰吊环带生产用旋动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因此,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内饰吊环带生产用旋动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提供了汽车内饰吊环带生产用旋动装置,通过耐磨块固定在转轴上,弹性阻尼块固定在支撑底座上,耐磨块在弹性阻尼块内旋转,产生阻尼,稳定性能高,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内饰吊环带生产用旋动装置,包括,支撑单元,包括支撑底座和延伸组件,所述延伸组件自所述支撑底座上端一侧向外延伸;和,旋动单元,包括转轴组件和转盘组件,所述转轴组件一端与所述支撑底座上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盘组件相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汽车内饰吊环带生产用旋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转轴组件包括弹性阻尼块、耐磨块、转轴和调节件,所述耐磨块设置于所述转轴上,所述弹性阻尼块套设于所述耐磨块外部,所述调节件设置于所述转轴上且位于所述弹性阻尼块前端。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汽车内饰吊环带生产用旋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转轴上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耐磨块内部设置有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配合,所述第二凸块和所述第二凹槽相配合。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汽车内饰吊环带生产用旋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转轴前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调节件的内螺纹相配合。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汽车内饰吊环带生产用旋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弹性阻尼块内部设置有阻尼凸起,复数个阻尼凸起间隔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汽车内饰吊环带生产用旋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耐磨块外部设置有第一阻尼条和第二阻尼条,所述第一阻尼条和第二阻尼条能够抵触所述阻尼凸起。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汽车内饰吊环带生产用旋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转盘组件包括卷轴和防护骨架,所述防护骨架自所述卷轴边缘向外延伸。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汽车内饰吊环带生产用旋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延伸组件一端对称设置有限位轮,两个所述限位轮相邻设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提供了汽车内饰吊环带生产用旋动装置,通过耐磨块固定在转轴上,弹性阻尼块固定在支撑底座上,耐磨块在弹性阻尼块内旋转,产生阻尼,耐磨块外侧有阻尼条,弹性阻尼块内部有阻尼凸起,可构成镂空的无阻尼区和齿状的有阻尼区,耐磨块的阻尼条旋转的过程中,实现间歇式的有阻尼,即使转盘组件稳定转动,且耐磨块通过滑块和旋转轴上的轨道配合,耐磨块可以直线移动,配合螺纹调节螺母,可以实现将耐磨块向内推动,设计合理,稳定性能高,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时间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汽车内饰吊环带生产用旋动装置第一、五种实施方式中的整体结构及局部放大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汽车内饰吊环带生产用旋动装置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转轴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及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汽车内饰吊环带生产用旋动装置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耐磨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及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汽车内饰吊环带生产用旋动装置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转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及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汽车内饰吊环带生产用旋动装置第四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阻尼块的整体结构主视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汽车内饰吊环带生产用旋动装置第六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延伸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及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次,本专利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再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专利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汽车内饰吊环带生产用旋动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示出了一种汽车内饰吊环带生产用旋动装置,其包括支撑单元100和旋动单元200,其中,支撑单元100包括能够对整个装置起到支撑作用的支撑底座101,支撑单元100还包括延伸组件102,延伸组件102自支撑底座101上端一侧向外延伸形成一个“延展臂”。旋动单元200包括转轴组件201和转盘组件202,转轴组件201一端与支撑底座101上端相连接,另一端与转盘组件202相连接。具体的,本专利技术主体结构包括支撑单元100和旋动单元200,这两单元构成了本专利技术的组成部件,两者至关重要,缺一不可。进一步的,支撑单元100,具有旋动单元200承载的作用,支撑单元100具体包括支撑底座101和延伸组件102,支撑底座101为L型结构,且其水平方向为长方形结构,而其垂直方向为等边三角形结构,可构成一个稳定性能高的支撑结构,而延伸组件102设置在支撑底座101上端且与支撑底座101水平面平行的一侧向外延伸;旋动单元200,起到带动的作用,实现对产品进行收卷的过程,旋动单元200具体包括转轴组件201和转盘组件202,转轴组件201一端贯穿性穿过支撑底座101上端相连接,另一端与转盘组件202相连接,即可组建成一个完成的旋转装置。参照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转轴组件201包括弹性阻尼块201a、耐磨块201b、转轴201c和调节件201d。具体的,参见图1,其主体结构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内饰吊环带生产用旋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内饰吊环带生产用旋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单元(100),包括支撑底座(101)和延伸组件(102),所述延伸组件(102)自所述支撑底座(101)上端一侧向外延伸;和,旋动单元(200),包括转轴组件(201)和转盘组件(202),所述转轴组件(201)一端与所述支撑底座(101)上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盘组件(202)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内饰吊环带生产用旋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单元(100),包括支撑底座(101)和延伸组件(102),所述延伸组件(102)自所述支撑底座(101)上端一侧向外延伸;和,旋动单元(200),包括转轴组件(201)和转盘组件(202),所述转轴组件(201)一端与所述支撑底座(101)上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盘组件(202)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吊环带生产用旋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组件(201)包括弹性阻尼块(201a)、耐磨块(201b)、转轴(201c)和调节件(201d),所述耐磨块(201b)设置于所述转轴(201c)上,所述弹性阻尼块(201a)套设于所述耐磨块(201b)外部,所述调节件(201d)设置于所述转轴(201c)上且位于所述弹性阻尼块(201a)前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内饰吊环带生产用旋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201c)上设置有第一凹槽(201c-1)和第二凹槽(201c-2),所述耐磨块(201b)内部设置有第一凸块(201b-1)和第二凸块(201b-2),所述第一凸块(201b-1)与所述第一凹槽(201c-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荣胜长江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