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色母粒用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2152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色母粒用搅拌装置,包括罐体和控制器,罐体内部对称设有第一搅拌室和第二搅拌室,第一搅拌室和第二搅拌室均包括底板和与底板垂直焊接相连的侧板,底板、侧板和罐体内壁围绕构成底部密封且顶部开口的长方体形结构,底板的底部一侧设有压力传感器,罐体的内部顶端依次设有第一搅拌轴、第二搅拌轴和第三搅拌轴,第一搅拌轴位于第一搅拌室内部,第二搅拌轴位于第二搅拌室内部,第三搅拌轴设置于罐体的中心轴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消除了结块现象、搅拌效果好,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色母粒用搅拌装置
本技术涉及色母粒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色母粒用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色母粒是由高比例的颜料或添加剂与热塑性树脂,经良好分散而成的塑料着色剂,其所选用的树脂对着色剂具有良好润湿和分散作用,并且与被着色材料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色母粒一般由三部分组成,着色剂、载体和分散剂,通过高速混炼机混炼后、破碎、挤出拉成粒,在塑料加工过程中,一般采用的技术是湿法工艺,色母粒料经水相研磨、转相、水洗、干燥、造粒而成,只有这样产品质量才能得到保证。在色母粒的干燥搅拌过程中,大多是直接吹入热风,而罐体内部搅拌不均易造成色母粒结块,干燥效果不好,并且,在生产过程中,若是产品处理量过小或过大,极易造成搅拌不均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消除了结块现象、搅拌效果好,且降低生产成本的色母粒用搅拌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色母粒用搅拌装置,包括罐体和控制器,罐体内部对称设有第一搅拌室和第二搅拌室,第一搅拌室和第二搅拌室均包括底板和与底板垂直焊接相连的侧板,底板、侧板和罐体内壁之间围绕构成底部密封且顶部开口的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色母粒用搅拌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色母粒用搅拌装置,包括罐体和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内部对称设有第一搅拌室和第二搅拌室,所述第一搅拌室和第二搅拌室均包括底板和与底板垂直焊接相连的侧板,底板、侧板和罐体内壁之间围绕构成底部密封且顶部开口的长方体形结构,所述底板的底部一侧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罐体的内部顶端依次设有第一搅拌轴、第二搅拌轴和第三搅拌轴,所述第一搅拌轴位于第一搅拌室内部,所述第二搅拌轴位于第二搅拌室内部,所述第三搅拌轴设置于罐体的中心轴线上,且第三搅拌轴的底端伸至罐体的底部,第三搅拌轴的直径小于第一搅拌室的侧板与第二搅拌室的侧板之间的间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色母粒用搅拌装置,包括罐体和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内部对称设有第一搅拌室和第二搅拌室,所述第一搅拌室和第二搅拌室均包括底板和与底板垂直焊接相连的侧板,底板、侧板和罐体内壁之间围绕构成底部密封且顶部开口的长方体形结构,所述底板的底部一侧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罐体的内部顶端依次设有第一搅拌轴、第二搅拌轴和第三搅拌轴,所述第一搅拌轴位于第一搅拌室内部,所述第二搅拌轴位于第二搅拌室内部,所述第三搅拌轴设置于罐体的中心轴线上,且第三搅拌轴的底端伸至罐体的底部,第三搅拌轴的直径小于第一搅拌室的侧板与第二搅拌室的侧板之间的间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色母粒用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的顶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罐体底部的中心处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处设有出料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色母粒用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料口位于第一搅拌室的上方,所述第二进料口位于第二搅拌室的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钧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瑞泽色母粒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