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带屈挠区的填充流体的腔的鞋类制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213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鞋面和固定于鞋面的鞋底结构的鞋类制品,鞋底结构包含: 形成被鞋中底屈挠区隔开的第一中底部分和第二中底部分的鞋中底组件,在鞋中底屈挠区,第一中底部分相对于第二中底部分是可旋转的,鞋中底屈挠区是鞋中底中延伸穿过鞋中底组件的下表面和上表面之间距离的至少一半的凹痕;以及 具有被腔屈挠区隔开的第一腔部和第二腔部的填充流体的腔,第一腔部相对于第二腔部在腔屈挠区是可旋转的,其中,第一腔部耦接至第一中底部分,第二腔部耦接至第二中底部分,腔屈挠区与鞋中底屈挠区对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带屈挠区的填充流体的腔的鞋类制品的制作方法具有带屈挠区的填充流体的腔的鞋类制品
技术介绍
传统的运动鞋类制品包括两个主要组件,鞋面和鞋底结构。鞋面为脚 提供遮盖物,其相对于鞋底结构安全地容纳和放置脚。此外,鞋面还可以 具有既保护脚又提供通风的构造,从而使脚凉爽并能够排汗。鞋底结构固 定于鞋面的下表面并通常位于脚和地面之间以消弱地面反作用力。鞋底结构还可以提供抓地力并控制脚的动作,比如过度内翻(overpronation)。 因此,鞋面和鞋底结构协同作用以提供适合于各种走动活动,比如行走和 跑步的舒适结构。运动鞋的鞋底结构通常表现为分层构造,包括增强舒适的鞋内底、由 聚合物泡沫材料制成的弹性体鞋中底以及提供抗磨损和抓地力的接触地 面的鞋大底。用于鞋中底的合适的聚合物泡沫材料包括乙烯醋酸乙烯酯 (ethylvinylacetate)或聚氨酯(polyurethane),其在外加负载作用下弹性 压縮以消弱地面的反作用力。传统的聚合物泡沫材料是可弹性压縮的,部 分缘于形成实质上被空气所取代的内部体积的多个开放室(opencells)或 封闭室(closed cells)的内含物。也就是说,聚合物泡沫包括多个封有空 气的气泡。反复压縮之后,室结构可能损坏,从而导致泡沬的可压縮性降 低。因此,鞋中底的受力衰减特性可能降低鞋的寿命。授予Rudy的专利号为4,183,156的美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减轻聚合物 泡沫鞋中底的重量并减少重复压縮之后损坏的影响的方法,这里以参考引 用的方式将其结合于此,在该方法中,通过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填充流体的 腔(fluid-filled chamber)来提供缓冲。上述腔包括多个沿鞋底结构的长度 纵向延伸的管状腔。腔互相流体连通并且横穿鞋的宽度共同延伸。如授予 Rudy的专利号为4,219,945的美国专利中所公开的,腔可以封装在聚合物 泡沫材料中,这里以参考引用的方式将其结合于此。腔和封装聚合物泡沫材料结合用作鞋中底。因此,鞋面粘接于聚合物泡沫材料的上表面,而鞋 大底或踩踏构件粘合于下表面。上述类型的腔通常由弹性材料制成,并被设计为具有上部和下部的结 构,其中,在上部和下部间封入一个或多个腔。通过将连接至流体压力源 的喷嘴或针管插入到形成于腔中的填充入口 ,将腔加压至大于周围的压 力。腔加压之后,将填充入口密封并移走喷嘴。适用于鞋的填充流体的腔可以通过双膜技术(two-film technique)制 造,其中,两张分开的弹性薄膜片形成了填充流体的腔的整个外周形状。 然后,将薄膜片沿着其各自的外周连结在一起形成密封的结构,薄膜片还 在预定的内部区域连结在一起以使腔达到所需的结构。即,内部连结提供 了具有多个预定的形状和尺寸的腔的腔。这种腔还可以通过吹塑技术 (blow-molding technique)制造,其中,将管状熔化的或者软化的弹性材 料置于具有所需腔的整体形状和构造的模具中。模具在一个位置具有开 口,通过该开口提供压縮空气。压縮空气包括液化的弹性材料以符合模具 的内表面的形状。然后,冷却弹性材料,从而形成具有所需形状和构造的 腔。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是具有鞋面和固定于鞋面的鞋底结构的鞋类制 品。鞋底结构包括鞋中底组件和填充流体的腔。鞋中底组件形成了由鞋中 底屈挠区隔开的第一中底部分和第二中底部分,在鞋中底屈挠区,第一中 底部分相对于第二中底部分是可旋转的。腔具有由腔屈挠区隔开的第一腔 部和第二腔部,在腔的屈挠区,第一腔部相对于第二腔部是可旋转的。第 一腔部耦接至第一中底部分,第二腔部耦接至第二中底部分,腔屈挠区与 鞋中底屈挠区对齐。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是具有鞋面和固定于鞋面的鞋底结构的鞋类制 品。该鞋底结构包括具有外部阻隔和抗拉构件的腔。外部阻隔具有第一表 面和相对的第二表面,其绕腔的外周连结在一起从而形成外周连结并将流 体密封在腔内。抗拉构件位于外部阻隔内并连结至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从而限制了因流体压力而使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向外移动。抗拉构件具有 由屈挠区隔开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并且抗拉构件的至少一部分不在屈 挠部。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至少部分在屈挠区中连结在一起,并且处于抗 拉构件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在权利要求中,具体指出了表征本专利技术各方面的优点和新颖性特征。 然而,为了更深入的理解其优点和新颖性特征,可以参照下面的具体内容 和附图,其描述并列举了涉及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理念和各种实施例。附图说明结合附图阅读,前述的
技术实现思路
以及下面的详细说明将变得更易于理解。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方面的具有第一鞋底结构的鞋类制品的外侧侧视图。图2是鞋类制品的内侧侧视图。 图3是鞋类制品的俯视图。图4A和图4B是由图3中的剖面线4A和4B确定的鞋类制品的横剖 面视图。图5是鞋类制品处于弯曲的形态下的局部外侧侧视图。 图6是第一鞋底结构的仰视图。图7A-7G是由图6中的剖面线7A-7G确定的第一鞋底结构的横剖面 视图。图8是第二鞋底结构的透视图。图9是第二鞋底结构的分解透视图。图IO是第二鞋底结构的俯视图。图11A-11D是由图10中的剖面线11A-11D确定的第二鞋底结构的横剖面视图。图12是第三鞋底结构的透视图。图13是第三鞋底结构的分解透视图。图14是第三鞋底结构的俯视图。图15是另一个腔构造的俯视图。图16是具有第四鞋底结构的鞋类制品的外侧侧视图。图17是第四鞋底结构的示意性仰视图。图18是第四鞋底结构填充流体的腔的透视图。图19是腔的俯视图。图20A和20B是如由图19中的剖面线20A和20B确定的腔的横剖面 视图。图21是另一个腔构造的俯视图。图22A和22B是由图21中的剖面线22A和22B确定的腔的横剖面视图。图23是另一个腔构造的俯视图。图24A和24B是由图23中的剖面线24A和24B确定的腔的横剖面视图。详细说明下面的讨论和附图揭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方面的鞋类制品ia图中表示了 鞋io并在下面讨论了具有适合于运动,尤其是跑步的构造。然而,所揭 示的关于鞋io的理念可以应用于特别为其它广泛的运动范围设计的鞋类 类型,例如,包括篮球、棒球、足球、英式足球、行走以及徒步旅行,也 可应用于各种非运动鞋类类型。因此,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意识到这里 揭示的理念可以应用于广泛的鞋类类型范围,并不仅限于下面讨论的和附 图所表示的特定实施例。图1-5表示鞋10,其包括鞋面20和鞋底结构30。鞋面20由各种材 料的组件构成,其缝合在一起或者粘接在一起形成可舒适地容纳脚并相对 于鞋底结构30固定脚位置的内部空间。鞋底结构30固定于鞋面20的下部并在鞋10撞击地面时,提供耐用的、耐磨损的部件,用于消弱地面的反作用力并吸收能量(即,提供缓冲)。为便于参照,鞋10可以分成三个大体的区域前脚部位ll,足中部位12和后跟部位13,如图1和图2所示。鞋IO还包括内侧面14和相对 的外侧面15。部位11-13和侧面14-15目的不在于对鞋IO进行精确的区 域划分。相反,部位11-13和侧面14-15目的在于表示鞋10的大体区域, 其在下面的讨论中提供参照的框架。尽管部位11-13和侧面14-15总体上 应用于鞋IO,但是,对部位11-13以及侧面14-15的引用也可以具体应用 于鞋面20、鞋底结构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鞋面和固定于鞋面的鞋底结构的鞋类制品,鞋底结构包含: 形成被鞋中底屈挠区隔开的第一中底部分和第二中底部分的鞋中底组件,在鞋中底屈挠区,第一中底部分相对于第二中底部分是可旋转的,鞋中底屈挠区是鞋中底中延伸穿过鞋中底组件的下表面和上表面之间距离的至少一半的凹痕;以及 具有被腔屈挠区隔开的第一腔部和第二腔部的填充流体的腔,第一腔部相对于第二腔部在腔屈挠区是可旋转的,其中,第一腔部耦接至第一中底部分,第二腔部耦接至第二中底部分,腔屈挠区与鞋中底屈挠区对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具有鞋面和固定于鞋面的鞋底结构的鞋类制品,鞋底结构包含形成被鞋中底屈挠区隔开的第一中底部分和第二中底部分的鞋中底组件,在鞋中底屈挠区,第一中底部分相对于第二中底部分是可旋转的,鞋中底屈挠区是鞋中底中延伸穿过鞋中底组件的下表面和上表面之间距离的至少一半的凹痕;以及具有被腔屈挠区隔开的第一腔部和第二腔部的填充流体的腔,第一腔部相对于第二腔部在腔屈挠区是可旋转的,其中,第一腔部耦接至第一中底部分,第二腔部耦接至第二中底部分,腔屈挠区与鞋中底屈挠区对齐。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类制品,其特征在于,鞋中底屈挠区是向上延伸到鞋中底组件内并在第一中底部分和第二中底部分之间延伸的槽纹。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类制品,其特征在于,抗拉构件位于各个第一腔部和第二腔部中。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鞋类制品,其特征在于,抗拉构件至少部分 不在腔屈挠区中。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鞋类制品,其特征在于,第一腔部和第二腔 部的相对侧面在腔屈挠区互相连结。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鞋类制品,其特征在于,抗拉构件是织物材料。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鞋类制品,其特征在于,抗拉构件的独立组 件位于各个第一腔部和第二腔部中。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鞋类制品,其特征在于,在独立组件之间有 链接延伸。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类制品,其特征在于,腔屈挠区和鞋中底 屈挠区朝向鞋的一个纵向方向以及鞋内侧和外侧之间的方向延伸。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类制品,其特征在于,腔屈挠区的第一 部分朝向鞋的纵向方向延伸,腔屈挠区的第二部分朝向鞋的内侧和外侧之 间的方向延伸。11. 一种具有鞋面和固定于鞋面的鞋底结构的鞋类制品,包括腔的鞋 底结构包含-具有绕腔的外周连结在一起、从而形成外周连结并将流体密封在腔内 的第一表面和相对的第二表面的外部阻隔;以及位于外部阻隔内的抗拉构件,抗拉构件连结至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从而阻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因流体压力而引起的向外的移动,抗拉构件 具有被至少三个实质上平行的屈挠区隔开的至少四个部分,抗拉构件的至 少一部分不在屈挠区中,>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至少部分在屈挠区中连结在一起。12.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鞋类制品,其特征在于,抗拉构件的四个部分彼此是分隔开的。13.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鞋类制品,其特征在于,在抗拉构件的四 个部分的至少两个之间有链接延伸。14.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鞋类制品,其特征在于,抗拉构件至少部 分不在屈挠区中。15.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鞋类制品,其特征在于,抗拉构件是织物 材料。16.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鞋类制品,其特征在于,鞋底结构包括形 成被鞋中底屈挠区分隔开的第一中底部分和第二中底部分的鞋中底组件。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鞋类制品,其特征在于,腔至少部分位于 各个第一中底部分和第二中底部分。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鞋类制品,其特征在于,腔的屈挠区与鞋 中底屈挠区对齐。19.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鞋类制品,其特征在于,鞋中底屈挠区是 向上延伸到鞋中底组件内并在第一中底部分和第二中底部分之间延伸的 槽纹。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鞋类制品,其特征在于,腔的屈挠区和槽 纹朝向鞋的一个纵向方向以及鞋内侧和外侧之间的方向延伸。21. —种具有鞋面和固定于鞋面的鞋底结构的鞋类制品,鞋底结构包含至少部分由聚合物泡沫材料制成的鞋中底组件,该鞋中底组件包括多 个向上延伸到聚合物泡沫材料中并形成鞋中底组件中鞋中底屈挠线的槽 纹,槽纹形成多个由槽纹分隔开的离散的鞋底组件;以及具有绕腔的外周连结在一起、从而形成外周连结并将流体密封在腔内 的第一表面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K·皮耶特·哈兹恩博格约翰·F·施高特托比·D·哈特菲尔德
申请(专利权)人:耐克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