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栀黄中药组合物的新用途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01664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0:42
茵栀黄中药组合物的新用途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肥胖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用途,属于医药领域。该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配比为:茵陈提取物12‑30重量份,栀子提取物5‑15重量份,黄芩提取物(以黄芩苷计)40‑90重量份,金银花提取物6‑20重量份。药效学试验表明,本发明专利技术组合物可显著降低营养性肥胖大鼠体重及TCH、TG和HDL‑C,能够显著降低营养性肥胖大鼠脂肪指数、脂肪数目及缩小脂肪细胞体积,因而具有明显的减肥降脂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用于治疗肥胖症时作用全面,体重、体脂、血脂均显著下降且毒副作用低,安全性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New uses and preparation method of Yinzhihuang compositi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茵栀黄中药组合物的新用途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新用途,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肥胖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新用途,属于医药领域。
技术介绍
CN1616012A公开了一种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由茵陈提取物、栀子提取物、黄芩提取物和金银花提取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功能,临床上用于治疗湿热毒邪内蕴所致的急性、慢性肝炎和重症肝炎(I型),也可用于其他型重症肝炎的综合治疗。本专利技术的药品名称为茵栀黄颗粒,批准文号是国药准字Z20030028;或茵栀黄片,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Z20050121。两种药品均为鲁南厚普制药有限公司的中成药品种。CN1709436A公开了一种茵栀黄含片及其制备检测方法,CN1709437A公开了一种茵栀黄分散片及其制备检测方法,CN1709438A公开了一种茵栀黄滴丸及其制备检测方法,以上三件茵栀黄剂型专利均为鲁南厚普制药有限公司已授权专利。肥胖症(obesity)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医学上将肥胖分为2类:一类是单纯性肥胖,无明显内分泌、代谢的病因可寻,与遗传、饮食习惯等有关;另一类为继发性肥胖,常是某些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的一种表现,后者可因疾病的治愈而消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多数肥胖是由饮食不节、运动较少,摄取的食物远多于消耗所需而引发。WHO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共有超过19亿成人超重,其中超过6亿人为肥胖。中国成人肥胖率为7.1%,估计肥胖人数6000多万,由于超重基数大,预计今后肥胖患病率将会有较大幅度增长。肥胖症是多种疾病如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多种癌症等发生的危险因子,超重和肥胖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疾患,是人类健康长寿的大敌。消除肥胖的方法有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和药物疗法等,其中对于一些中、重度的肥胖患者,当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难以坚持或机体有多食的病理因素时有必要采取辅助治疗手段,如手术减肥、中医针灸推拿减肥、气功减肥等,但药物治疗仍是当前肥胖症治疗最主要的辅助手段。针对肥胖病药物大致分为两大类:即化学药物类(西药)、中药及复方类,此外还有一些正在研究并有可能在将来应用于临床的药物。截止目前,FDA共批准了8种药物用于治疗肥胖,即芬特明、安非拉酮、奥利司他(处方药)、奥利司他(非处方药)、氯卡色林、芬特明/托吡酯、纳曲酮/安非拉酮、利拉鲁肽,以上均为化学药物类,药物副反应不可忽视。老牌减肥药芬氟拉明、西布曲明因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副作用已逐渐退出市场。有研究者指出,2012年在美国上市的氯卡色林和芬特明/托吡酯两种减肥药物安全证据不足,在获益/风险方面尚有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而对于肥胖的手术治疗,虽然疗效确切,但因其创伤性、术后并发症甚至死亡风险,临床应用受到很大的局限。中医药治疗肥胖由来已久,中医认为肥胖是由年老体衰、过食肥甘、缺乏运动、久病正虚、情志所伤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单纯性肥胖症属中医“痰证”、“水肿”、“虚劳”等范畴。《素问·通评虚实论》中即指出“甘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金匮要略》指出肥胖症患者“骨弱肌肤盛”,容易患血痹。《丹溪心法》指出:“肥人多痰湿。”明清医家强调“肥人”常“脂而不寿”,主张从痰湿论治等。本病病因不外乎痰、湿、水、瘀,与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可分为内外两因素,内因为禀赋脾虚,外因为过食肥甘,少劳多卧,致脾虚气弱,痰湿内生;或年长肾亏,七情所伤,阴阳失调,痰瘀内阻,均可使浊邪内生,壅积体内,而致肥胖。其病机演变多是脾虚失运,痰湿内滞,或过食肥甘味厚,损伤脾胃,导致水谷精微失运,转为痰浊膏脂,阻滞气血,日久导致脾肾两虚,形体肥胖。肥胖症病机总属气虚痰湿偏甚。目前,中医治疗肥胖病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受到了国内外的关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相比之下,中医药治疗肥胖虽然起效慢、疗程长,但其优势在于不仅能控制体重、防治肥胖的并发症及伴随症状、毒副作用小、不易反弹、提高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能调整体质,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的新用途,尤其是在制备治疗肥胖症药物中的中药组合物。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风湿痹症药物中的新用途。具体地,该中药组合物已于2005年05月18日在CN1616012A的专利申请中公开,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配比为:茵陈提取物12-30重量份栀子提取物5-15重量份黄芩提取物(以黄芩苷计)40-90重量份金银花提取物6-20重量份。优选地,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配比为:茵陈提取物15-25重量份栀子提取物8-12重量份黄芩提取物(以黄芩苷计)50-70重量份金银花提取物10-15重量份。优选地,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重量配比为:茵陈提取物20重量份栀子提取物10.65重量份黄芩提取物(以黄芩苷计)66.65重量份金银花提取物13.35重量份。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的最佳重量配比为:茵陈提取物20重量份栀子提取物10.7重量份黄芩提取物(以黄芩苷计)66.7重量份金银花提取物13.3重量份。优选地,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所述的茵陈为绵茵陈。研究表明: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除了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功能,可在临床上用于治疗湿热毒邪内蕴所致的急性、慢性肝炎和重症肝炎(I型)以及其他型重症肝炎的综合治疗外,还具有减肥降脂药效学作用,该中药组合物用于治疗肥胖症时作用全面,体重、体脂、血脂均显著下降,可用于肥胖症的治疗。药效学试验结果显示: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可显著降低营养性肥胖大鼠的体重,显著降低营养性肥胖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能够显著降低营养性肥胖大鼠脂肪指数、减少脂肪数目、缩小脂肪细胞体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以本专利技术所述各中药提取物为原料,加入药学上常规辅料,按照常规工艺,可以将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制备成临床上可接受的不同的口服药物制剂,如颗粒剂、片剂、丸剂或胶囊剂等。为了上述剂型能够实现,需要在制备上述剂型时,加入常规的药物辅料,这些药用辅料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填充剂、粘合剂、崩解剂、表面活性剂、分散剂、稀释剂、润滑剂、防腐剂、着色剂和矫味剂等中的一种或几种。制备本专利技术所述中药组合物的一种制备方法包括:1)茵陈提取物的制备:取茵陈,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三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70℃时相对密度为1.13-1.20,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70℃时相对密度为1.10-1.15,加乙醇使含醇量达85%,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70℃时相对密度为1.20-1.23,再加5倍量的水,冷藏48小时,滤过,滤液浓缩成70℃时相对密度为1.28-1.32的稠膏,真空干燥,粉碎,即得;2)栀子提取物的制备:取栀子,粉碎成粗粉,加水煎煮三次,第一、二次每次1小时,第三次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70℃时相对密度为1.15-1.22,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冷藏24小时,滤过,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肥胖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包含各原料药的重量配比为:茵陈提取物12‑30重量份                 栀子提取物5‑15重量份黄芩提取物(以黄芩苷计)40‑90重量份     金银花提取物6‑20重量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肥胖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包含各原料药的重量配比为:茵陈提取物12-30重量份栀子提取物5-15重量份黄芩提取物(以黄芩苷计)40-90重量份金银花提取物6-20重量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包含各原料药的重量配比为:茵陈提取物15-25重量份栀子提取物8-12重量份黄芩提取物(以黄芩苷计)50-70重量份金银花提取物10-15重量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包含各原料药的重量配比为:茵陈提取物20重量份栀子提取物10.7重量份黄芩提取物(以黄芩苷计)66.7重量份金银花提取物13.3重量份。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中包含各原料药的重量配比为:茵陈提取物20重量份栀子提取物10.65重量份黄芩提取物(以黄芩苷计)66.65重量份金银花提取物13.35重量份。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茵陈为绵茵陈。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为口服药物制剂。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口服药物制剂为颗粒剂、片剂、丸剂和胶囊剂中的一种或几种。8.如权利要求1-4或7中任一项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茵陈提取物的制备:取茵陈,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三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70℃时相对密度为1.13-1.20,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70℃时相对密度为1.10-1.15,加乙醇使含醇量达85%,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70℃时相对密度为1.20-1.23,再加5倍量的水,冷藏48小时,滤过,滤液浓缩成70℃时相对密度为1.28-1.32的稠膏,真空干燥,粉碎,即得;2)栀子提取物的制备:取栀子,粉碎成粗粉,加水煎煮三次,第一、二次每次1小时,第三次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70℃时相对密度为1.15-1.22,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70℃时相对密度为1.10-1.15,再加乙醇使含醇量达85%,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70℃时相对密度为1.20-1.23,再加5倍量的水,冷藏48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70℃时相对密度为1.25-1.30的稠膏,真空干燥,粉碎,即得;3)黄芩提取物的制备:取黄芩,粉碎成细粉,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加热至80℃,加盐酸调pH值至1-2,静置,滤过,沉淀物加水搅拌成糊状,加4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6.5-7.0,滤过,滤液加等量乙醇,加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贵民苏瑞强李蔚群
申请(专利权)人: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