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规范游泳者上肢动作的辅助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1644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规范游泳者上肢动作的辅助训练装置,包括套设于人体的浮力组件及设置于浮力组件一端的、用于限制人体上肢活动范围的护板组件;所述护板组件包括挡板及对称设置于挡板两端的第一护板、第二护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越效果在于:所述挡板、第一护板及第二护板围成游泳者上肢弧形划行的流线型区域,所述挡板防止划臂过深,所述第一护板、第二护板用于限制划臂,防止划臂过大,有利于规范游泳者尤其是蛙泳时的上肢动作路线区域,有效的提高了训练效率,缩短了训练时间,延长了游泳者的耐疲劳时间。

An auxiliary training device used to regulate the movements of the swimmer's upper limb

The auxiliary training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regulating swimmer upper limb movements, including the protection plate assembly limits the scope of activities of the human upper limb for human body and is sheathed on the buoyancy component is arranged on one end of the buoyancy component,; the shield assembly includes a baffle plate and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both ends of the first baffle plate, second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effect of the baffle, the first panel and the two panel enclosed area of upper limb paddling curved streamlined swimmers, the baffle to prevent stroke too deep, the first guard plate, second supporting plate for limiting the stroke, prevent stroke is too large, there is conducive to the region of upper limb movement route the specification especially breaststroke,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raining efficiency, shorten the training time, prolong the swimmer's fatigue t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规范游泳者上肢动作的辅助训练装置
本技术涉及游泳辅助训练器材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规范游泳者上肢动作的辅助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学习游泳通常都会用到游泳圈,如公开号为CN201183600Y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游泳圈,包括圈体,游泳圈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出气孔,圈体内部与人体接触面设有按摩凸点,圈体的表面设有一支撑管,其开口朝上且支撑管的大小与遮阳伞的伞柄相配。公开号为CN102233946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游泳圈,包括概略呈C形的配合部,配合部于其对应的两个端部设有用以连接彼此的连接件,配合部的中段上连接有重力件,重力件与配合部充气后结合在一起的整体密度等于水的密度,重力件卡扣套固于配合部中段的外缘。公开号为CN104943833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辅助学游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人体背部贴靠的板状的配合部;设置在所述配合部上表面的鲨鳍状的增浮部;至少两根扣带,两端分别与所述配合部的两侧相对固定;所述配合部和增浮部一体成型,材质为泡沫;所述配合部和增浮部均为气囊,且配合部和增浮部内部的空腔相互连通,配合部或增浮部上设有一充放气口;或者所述配合部和增浮部均为气囊,且配合部和增浮部内部的空腔互不连通,配合部和增浮部上各设有一充放气口;还包括至少两个与扣带配合的连接机构,各连接机构均包括:两块承力块,分别设置在增浮部或配合部的两侧;连接件,转动安装在所述承力块上,所述连接件具有一供所述扣带穿过的配合孔。现有的专利文件均没有公开规范游泳者上肢动作的辅助训练设备,在实际训练时,由于动作不规范,导致体能消耗过快,不能有效完成训练任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规范游泳者上肢动作的辅助训练装置,包括但不限于用于提高游泳者上肢的技术动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用于规范游泳者上肢动作的辅助训练装置,包括套设于人体的浮力组件及设置于浮力组件一端的、用于限制人体上肢活动范围的护板组件。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护板组件包括挡板及对称设置于挡板两端的第一护板、第二护板。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第一护板、第二护板均呈半圆弧状。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第一护板、第二护板均向其内侧弯曲。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浮力组件为一浮力装置。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浮力装置的前半部与后半部之间的夹角为90°~180°。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浮力装置优选为U状。一种用于规范游泳者上肢动作的辅助训练装置,包括套设于人体的浮力组件及设置于浮力组件一端的、用于限制人体上肢活动范围的护板组件;其中,所述护板组件由两个挡板、第一护板、第二护板组成,两个挡板通过固定轴及锁紧装置连接,且第一护板、第二护板分别对称设置于两个挡板的外侧;所述浮力组件由两个浮力装置组成,且两个浮力装置分别对称设置于两个挡板的外侧,所述两个浮力装置的汇合部通过固定轴及锁紧装置连接。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第一护板、第二护板均呈半圆弧状。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第一护板、第二护板均向其内侧弯曲。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浮力装置的前半部与后半部之间的夹角为90°~180°。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浮力装置优选为C状,呈流线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越效果在于:所述挡板、第一护板及第二护板围成游泳者上肢弧形划行的流线型区域,所述挡板防止划臂过深,所述第一护板、第二护板用于限制划臂,防止划臂过大,有利于规范游泳者的上肢动作路线区域,有效的提高了训练效率,缩短了训练时间,延长了游泳者的耐疲劳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所述用于规范游泳者上肢动作的辅助训练装置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所述用于规范游泳者上肢动作的辅助训练装置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1-挡板、111-固定轴、12-第一护板、13-第二护板、14-浮力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附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一种用于规范游泳者上肢动作的辅助训练装置,包括套设于人体的浮力组件及设置于浮力组件一端的、用于限制人体上肢活动范围的护板组件;其中,所述护板组件包括挡板11及对称设置于挡板11两端的第一护板12、第二护板13,所述挡板11防止游泳者上肢划臂过深,所述第一护板12、第二护板13防止划臂过大,所述第一护板12、第二护板13及挡板11形成了一个规范游泳者上肢活动的区域。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护板12、第二护板13均呈半圆弧状,且所述第一护板12、第二护板13均向其内侧弯曲,有利于游泳者上肢完成弧形划行动作,同时也符合流线型和人体工程学原理。所述浮力装置14的前半部与后半部之间的夹角为90°~180°,本实施例中采用180°;其中,浮力装置14靠近护板组件的一端为浮力装置14的前半部,另一端为浮力装置14的后半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浮力组件为一浮力装置14,所述浮力装置14用于增加辅助训练装置的浮力,防止初学者溺水。进一步地,所述浮力装置14优选为U状。在具体实施时,将浮力装置14套设于游泳者的身体上,进一步地套在胸部偏上的位置,所述挡板11、第一护板12及第二护板13围成游泳者上肢弧形划行运动的流线型区域,有利于规范游泳者的上肢动作路线区域,有效的提高了训练效率,缩短了训练时间,延长了游泳者的耐疲劳时间。实施例2如附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一种用于规范游泳者上肢动作的辅助训练装置,包括套设于人体的浮力组件及设置于浮力组件一端的、用于限制人体上肢活动范围的护板组件。其中,所述护板组件由两个挡板11、第一护板12、第二护板13组成,两个挡板11通过固定轴111及锁紧装置(图中未示)连接,且第一护板12、第二护板13分别对称设置于两个挡板11的外侧。进一步地,所述浮力组件由两个浮力装置14组成,且两个浮力装置14分别对称设置于两个挡板11的外侧,所述两个浮力装置14的汇合部通过固定轴111及锁紧装置(图中未示)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护板12、第二护板13均呈半圆弧状,所述第一护板12、第二护板13均向其内侧弯曲。进一步地,所述浮力装置14优选为C状。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两个挡板11,所述两个挡板11通过固定轴111连接,所述两个挡板11之间的固定轴111的数量不限于一个,在具体连接时,通过锁紧装置定位;当然,本技术中两个浮力装置14通过固定轴111连接,设置于两个浮力装置14之间的固定轴111的数量也不限于一个,同样也采用锁紧装置定位。所述的锁紧装置为快锁装置,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2所述的辅助训练装置能适用于各种游泳爱好者。在具体操作时,将锁紧装置打开,以及将两个浮力装置14之间的固定轴111取出,或缩至任一个浮力装置14的一端,通过旋转另一个浮力装置14至合适的位置,其目的是利于将两个浮力装置14套在游泳者身上,最后将两个浮力装置14通过固定轴111定位,以及通过锁紧装置锁定。根据个人体型和需要适当调节浮力装置14之间的距离。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技术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任何变形、改进、替换均落入本技术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规范游泳者上肢动作的辅助训练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规范游泳者上肢动作的辅助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设于人体的浮力组件及设置于浮力组件一端的、用于限制人体上肢活动范围的护板组件;所述护板组件包括挡板及对称设置于挡板两端的第一护板、第二护板;所述浮力组件为一浮力装置,浮力装置的前半部与后半部之间的夹角为90°~180°;所述第一护板、第二护板均呈半圆弧状;所述第一护板、第二护板均向其内侧弯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规范游泳者上肢动作的辅助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设于人体的浮力组件及设置于浮力组件一端的、用于限制人体上肢活动范围的护板组件;所述护板组件包括挡板及对称设置于挡板两端的第一护板、第二护板;所述浮力组件为一浮力装置,浮力装置的前半部与后半部之间的夹角为90°~180°;所述第一护板、第二护板均呈半圆弧状;所述第一护板、第二护板均向其内侧弯曲。2.一种用于规范游泳者上肢动作的辅助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设于人体的浮力组件及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祥红孙伟赫王正磊周庆申杨大伟戴欣段世旺孙洁杨雄章胡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