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身抻筋器,属于康复训练器械,是一种利用在斜面板上站姿或蹲姿的人体自重、配合上肢动作而主动地、持续地拉抻全身筋腱的CPM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几种结构形式,包括固定式、活页式、一体式,前两种的斜面板与地面的夹角可调,按照医生指导使用,人体站或蹲在全身抻筋器的斜面上,利用人体自重拉伸下肢和脊柱的筋腱,配合上身动作则拉伸全身筋腱。利用人体自重主动地、持续地拉伸全身筋腱,则构成了可主动地、持续地拉伸全身筋腱的CPM,构成了一个通过调节斜面角度而控制全身关节康复治疗强度的CPM。(*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全身抻筋器,属于康复训练器械,是一种利用在斜面板上站姿或蹲姿的人体自重、配合上肢动作而主动地、持续地拉抻全身筋腱的CPM装置。本技术设计几种结构形式,包括固定式、活页式、一体式,前两种的斜面板与地面的夹角可调,按照医生指导使用,人体站或蹲在全身抻筋器的斜面上,利用人体自重拉伸下肢和脊柱的筋腱,配合上身动作则拉伸全身筋腱。利用人体自重主动地、持续地拉伸全身筋腱,则构成了可主动地、持续地拉伸全身筋腱的CPM,构成了一个通过调节斜面角度而控制全身关节康复治疗强度的CPM。【专利说明】全身抻筋器
本技术属于康复训练器械,具体为一种利用在斜面板上站姿或蹲姿的人体自重、配合上肢动作而主动地、持续地拉抻全身筋腱的装置。
技术介绍
现代医学观点 上世纪70年代初,加拿大骨科医生Albert Robert提出了 CPM理论(ContinuousPassive Mot1n):机体在持续被动活动的作用下,可有效促进机体损伤部位的血液循环,加速关节软骨和周围组织损伤的修复。 西医的医学理论和临床医学证明,及时和坚持使用关节CPM康复器械,可使关节中各肌腱及各小关节得以被动活动,对卧床治疗期间的关节僵硬极其周边肌腱粘连和肌肉萎缩等后遗症状具有很好疗效,使关节功能更快恢复。 中医学观点 中医学认为,人体各类病症(含运动系统病症)均伴随有筋腱组织处于不同程度的硬化、退化、损伤、粘连等非健康状态,俗称“筋缩”,而筋经的走向与经络相同,故筋缩处经络也逐渐产生瘀堵,对应机体(含脏腑)血气循环受阻,逐渐降低人体自愈力,进而对应机体产生病变。 中医的医学理论和临床医学证明,人体筋缩程度越严重,则其健康状态越差。及时和坚持主动或被动的抻筋锻炼,可逐渐恢复筋腱组织恢复至正常的健康状态,全身经络由此疏通,重新激发或提高人体自愈力,大大缩短常规康复治疗所需的时间长度,并杜绝各类病症的产生。 对于腰腿痛,中医临床发现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筋缩”,其导致了相关经络瘀堵,腰腿痛仅是一种临床症状。下肢进行抻筋锻炼后,一般最疼的是足太阳膀胱经(膝盖背后的胭窝)。这条经络是人体最大的排毒管道,抻筋后不但腰腿痛等改善效果比较显著,而且可以治病无数。 对于筋骨错位,中医临床发现产生的根本原因也是“筋缩”。患者通过推拿复位处理后,患者当时确实可能瞬间复位了,但是没有同步解决“筋缩”问题,筋腱弹性不足以支撑维持复位后的骨骼力学平衡,如姿势不正确、或用力过度等因素,就很容易再次导致筋骨错位,从而出现瞬间复位的短效问题,对推拿复位产生严重依赖。抻筋后,筋腱组织的弹性得到恢复,为骨骼系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即可大幅度减少筋骨错位的产生。 对于骨刺,中医临床发现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筋缩”。随着年龄增长,或工作强度过大,筋退化均使筋腱失去了对骨关节的稳定保护作用,一旦姿势不正确或异常外力均能轻易造成软骨的磨损和破坏,刺激骨头本身的修复、硬化与增生而产生骨刺,因此骨刺属于生理性而非病理性,只是极个别情况下因为骨刺刺激到周围的神经、血管等而引起临床症状。抻筋后即可有效缓解和解决骨刺问题。 结论 目前,人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一是通过人工疗法,但因理疗医师数量有限,远不能满足患者需要;二是通过各类CPM治疗仪来进行康复治疗,因为仪器昂贵,患者只能在医院进行,无法满足大部分患者需要。 全身抻筋器通过主动拉伸全身筋腱,不但实现踝关节的康复治疗,而且高效解决现代医学所忽略的人体“筋缩”问题,调整恢复整个脊柱至正常生理弯曲状态,令脊椎错位得以复位,逐渐促使全身经络畅通,实现对人体各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效果。因此,在我国目前医疗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况下,全身抻筋器的专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全身抻筋器,高效解决现代医学所忽略的人体“筋缩”问题。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全身抻筋器,包括了斜面板及其支撑结构,通过调节斜面板的不同倾斜角度而实现不同的抻筋强度。斜面板的支撑结构分为以下三类。 1.固定式: 一种全身抻筋器,包括前板、后板、左侧板、右侧板,斜面板、脚跟托和调节杆,左右侧板相同呈直角三角形或直角梯形,左右侧板的上面覆盖着斜面板,左右侧板的前面,即作为三角形或梯形底的一面连接有前板,相对应角形或梯形底的另一面设置有后板,后板的上面设置脚跟托,调节杆垫在左右侧板的下方,调节杆上的沟槽卡在左右侧板在内。 前后移动调节杆,实现调节斜面板的倾斜角度。 2.活页式: 一种全身抻筋器,包括斜面板、活页板、底板和脚跟托,斜面板与活页板为铰链连接,底板的前端部分上面设置有数条卡槽,底板的后端部设置有脚跟托,斜面板卡在脚跟托内面,活页板卡在底板上的卡槽内,斜面板和活页板与底板形成三角形稳定结构。 调整活页板在不同的卡槽上,实现调节斜面板的倾斜角度。 3.一体式: 一种全身抻筋器,由一块板折弯而成,形成斜面板、前板和脚跟托,斜面板和前板与地面形成直角三角形。 人体站或蹲在全身抻筋器的斜面上,利用人体自重拉伸下肢和脊柱的筋腱,配合上身动作则拉伸全身筋腱。 全身抻筋器可调角度的斜面,构成了一个通过调节斜面角度而控制全身关节康复治疗强度的CPM。 人体站或蹲在全身抻筋器的斜面上,利用人体自重主动地、持续地拉伸全身筋腱,则构成了可主动地、持续地拉伸全身筋腱的CPM。 本技术的效果: 安全高效地完成全身筋腱的拉伸锻炼。传统的压腿、卧式拉筋床或关节康复医疗器械锻炼等只能拉伸单侧筋腱。 静止或动作缓和的抻筋运动,避免了各类体育锻炼或对抗竞技运动对人体产生的损害。 动作简单而容易掌握,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高效解决“筋缩”问题(远远超越CPM治疗仪及传统康复技术的治疗效果),费用低和缩短治疗时间,利于各界普及。 快速诊断身体健康状态:人体站于全身抻筋器上,即可从站立状态判断筋缩程度:能笔直站稳3分钟以上的为健康状态;无法笔直站立但还能站稳维持3分钟以上的为亚健康状态,无法站稳的均为疾病状态。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固定式示意图; 图2是人体站立在固定式全身抻筋器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的活页式示意图; 图4是人体站立在活页式全身抻筋器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的一体式抻筋器示意图; 图6是人体站立在一体式全身抻筋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I)固定式 如图1所示,前板1、后板2、左侧板3、右侧板与左侧板形状相同、斜面板4、脚跟托5和调节杆6作为固定式全身抻筋器的主体。 如图1所示,移动调节杆6位置,斜面板4倾斜角发生变化。 方法一:将全身抻筋器置于平整地面,或调节斜面板4至一个合适的倾斜角度;双脚维持膝关节处于伸直而站于斜面板4,双脚后跟处于脚后跟托5,配合上肢的拉伸和旋转等动作拉伸全身筋腱。 方法二:如果因筋缩严重而无法无法站稳,则全身抻筋器置于平整地面,斜面板4紧贴墙壁,人体在全身抻筋器上站立且后背或臀部靠墙,即可使筋缩严重的患者轻松地坚持自行锻炼。 2)活页式 如图3所示,斜面板7、活页板8、底板9、卡槽10、脚跟托11作为活页式全身抻筋器的主体。 如图3所示,调节活页板8在不同的卡槽10上,斜面板7的倾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身抻筋器,包括前板、后板、左侧板、右侧板,斜面板、脚跟托和调节杆,其特征是左右侧板相同呈直角三角形或直角梯形,左右侧板的上面覆盖着斜面板,左右侧板的前面,即作为三角形或梯形底的一面连接有前板,相对应角形或梯形底的另一面设置有后板,后板的上面设置脚跟托,调节杆垫在左右侧板的下方,调节杆上的沟槽卡在左右侧板在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陈浣珩,刘健强,
申请(专利权)人:王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