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备双重短路保护电路的开关电源,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外侧设有多个依次电性连接的负载,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电路板,且电路板上焊接有EMI滤波电路、整流滤波电路、开关转换电路、变压器B、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和PWM驱动电路,所述EMI滤波电路上对应的电压输入端电性连接有对应的火线输入端L和零线输入端N,且EMI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和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和开关转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经济实用,具备双重短路保护电路的开关电源具有欠压保护功能,当多个负载之间发生短路时,可以自动控制PWM驱动电路暂停工作,避免了火灾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备双重短路保护电路的开关电源
本技术涉及开关电源
,尤其涉及一种具备双重短路保护电路的开关电源。
技术介绍
在LED照明应用中,经常会使用LED灯串串起来作夜景照明用。一般灯串使用12V或24V恒压电源,在电源上并联一长串灯串。这样会有一个问题,就是灯串连接越多,灯线就会越长。灯线越长,线阻就会越大。当灯串末端的线出现短路时,因为线阻很大,所以普通电源内部的短路保护电路检测不到灯串最远端的接线已经短路,所以普通电源不会短路保护,没有保护持续供电,就会引起短路部位的电线过热而冒烟起火,引起火灾,为了解决普通电源内部的短路保护电路检测不到灯串最远端的接线已经短路,进而普通电源不会短路保护的问题,提出了具有欠压保护功能的一种具备双重短路保护电路的开关电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具备双重短路保护电路的开关电源。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备双重短路保护电路的开关电源,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外侧设有多个依次电性连接的负载,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电路板,且电路板上焊接有EMI滤波电路、整流滤波电路、开关转换电路、变压器B、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和PWM驱动电路,所述EMI滤波电路上对应的电压输入端电性连接有对应的火线输入端L和零线输入端N,且EMI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和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和开关转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且开关转换电路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变压器B的初级线圈的两端电性连接,所述变压器B的次级线圈的两端分别与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对应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次级整流滤波电路的正极输出端Vo+电性连接有位于首端的负载的正极电压输入端,且位于首端的负载的负极电压输入端和次级整流滤波电路的负极输出端Vo-电性连接,位于末端的负载的正极电压输出端和信号反馈输出端分别电性连接有欠压保护电路对应的正极电压输入端V+和信号反馈输入端Vref,所述欠压保护电路包括耦合器PH1,所述耦合器PH1的引脚2和引脚4均接地,所述耦合器PH1的引脚3连接有二极管D1的负极,且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有电阻R2和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和欠压保护电路对应的正极电压输入端V+电性连接,所述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有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和电容EC1的正极,且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连接有电阻R1,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和欠压保护电路对应的信号反馈输入端Vref电性连接,所述电容EC1的负极连接有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且电容EC1的负极接地,所述耦合器PH1的引脚1和PWM驱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且PWM驱动电路的输出端和开关转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EMI滤波电路还电性连接有电容C1,且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优选的,所述次级整流滤波电路的正极输出端Vo+电性连接有反馈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过压保护电路的输入端和短路保护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反馈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耦合器T1的输入端,且耦合器T1的输出端和PWM驱动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过压保护电路的输出端和短路保护电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同一个耦合器T2的输入端,且耦合器T2的输出端和PWM驱动电路的第三输入端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耦合器T1、耦合器T2和耦合器PH1均为光电耦合器,且耦合器T1、耦合器T2和耦合器PH1的型号均为PC-817。优选的,所述电阻R1和电阻R2阻值依次为1.5kΩ、2.4kΩ。优选的,所述电容C1和电容EC1的容值依次为220pF、33uF,且电容EC1为电解电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通过位于末端的负载上的正极电压输出端和信号反馈输出端、电阻R1、稳压二极管ZD1、电容EC1、NPN型三极管Q1、二极管D1、电阻R1和耦合器PH1相配合,当负载1至负载N之间因电线破皮或别的原因使负载的两根线短路后,位于末端的负载上的信号反馈输出端的电压为零,欠压保护电路上的信号反馈输入端Vref上的电压变为低电平,使得二极管ZD1和NPN型三极管Q1均不导通,二极管D1变成高电位,耦合器PH1导通工作,将PWM控制信号变为低电平,使得PWM驱动电路停止工作,电源实现保护,避免了负载因短路而发生火灾,本技术经济实用,具备双重短路保护电路的开关电源具有欠压保护功能,当多个负载之间发生短路时,可以自动控制PWM驱动电路暂停工作,避免了火灾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具备双重短路保护电路的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具备双重短路保护电路的开关电源的欠电压保护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具备双重短路保护电路的开关电源,包括壳体,壳体的外侧设有多个依次电性连接的负载,壳体的内部设有电路板,且电路板上焊接有EMI滤波电路、整流滤波电路、开关转换电路、变压器B、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和PWM驱动电路,EMI滤波电路上对应的电压输入端电性连接有对应的火线输入端L和零线输入端N,且EMI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和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和开关转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且开关转换电路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变压器B的初级线圈的两端电性连接,变压器B的次级线圈的两端分别与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对应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次级整流滤波电路的正极输出端Vo+电性连接有位于首端的负载的正极电压输入端,且位于首端的负载的负极电压输入端和次级整流滤波电路的负极输出端Vo-电性连接,位于末端的负载的正极电压输出端和信号反馈输出端分别电性连接有欠压保护电路对应的正极电压输入端V+和信号反馈输入端Vref,正常情况下欠压保护电路对应的正极电压输入端V+的电压值和次级整流滤波电路的正极输出端Vo+的电压值相同,欠压保护电路包括耦合器PH1,耦合器PH1的引脚2和引脚4均接地,耦合器PH1的引脚3连接有二极管D1的负极,且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有电阻R2和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阻R2的另一端和欠压保护电路对应的正极电压输入端V+电性连接,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有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和电容EC1的正极,且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连接有电阻R1,电阻R1的另一端和欠压保护电路对应的信号反馈输入端Vref电性连接,电容EC1的负极连接有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且电容EC1的负极接地,耦合器PH1的引脚1和PWM驱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且PWM驱动电路的输出端和开关转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EMI滤波电路还电性连接有电容C1,且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次级整流滤波电路的正极输出端Vo+电性连接有反馈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过压保护电路的输入端和短路保护电路的输入端,反馈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耦合器T1的输入端,且耦合器T1的输出端和PWM驱动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过压保护电路的输出端和短路保护电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同一个耦合器T2的输入端,且耦合器T2的输出端和PWM驱动电路的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备双重短路保护电路的开关电源,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外侧设有多个依次电性连接的负载,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电路板,且电路板上焊接有EMI滤波电路、整流滤波电路、开关转换电路、变压器B、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和PWM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EMI滤波电路上对应的电压输入端电性连接有对应的火线输入端L和零线输入端N,且EMI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和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和开关转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且开关转换电路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变压器B的初级线圈的两端电性连接,所述变压器B的次级线圈的两端分别与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对应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次级整流滤波电路的正极输出端Vo+电性连接有位于首端的负载的正极电压输入端,且位于首端的负载的负极电压输入端和次级整流滤波电路的负极输出端Vo‑电性连接,位于末端的负载的正极电压输出端和信号反馈输出端分别电性连接有欠压保护电路对应的正极电压输入端V+和信号反馈输入端Vref,所述欠压保护电路包括耦合器PH1,所述耦合器PH1的引脚2和引脚4均接地,所述耦合器PH1的引脚3连接有二极管D1的负极,且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有电阻R2和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和欠压保护电路对应的正极电压输入端V+电性连接,所述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有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和电容EC1的正极,且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连接有电阻R1,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和欠压保护电路对应的信号反馈输入端Vref电性连接,所述电容EC1的负极连接有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且电容EC1的负极接地,所述耦合器PH1的引脚1和PWM驱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且PWM驱动电路的输出端和开关转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备双重短路保护电路的开关电源,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外侧设有多个依次电性连接的负载,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电路板,且电路板上焊接有EMI滤波电路、整流滤波电路、开关转换电路、变压器B、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和PWM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EMI滤波电路上对应的电压输入端电性连接有对应的火线输入端L和零线输入端N,且EMI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和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和开关转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且开关转换电路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变压器B的初级线圈的两端电性连接,所述变压器B的次级线圈的两端分别与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对应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次级整流滤波电路的正极输出端Vo+电性连接有位于首端的负载的正极电压输入端,且位于首端的负载的负极电压输入端和次级整流滤波电路的负极输出端Vo-电性连接,位于末端的负载的正极电压输出端和信号反馈输出端分别电性连接有欠压保护电路对应的正极电压输入端V+和信号反馈输入端Vref,所述欠压保护电路包括耦合器PH1,所述耦合器PH1的引脚2和引脚4均接地,所述耦合器PH1的引脚3连接有二极管D1的负极,且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有电阻R2和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和欠压保护电路对应的正极电压输入端V+电性连接,所述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有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和电容EC1的正极,且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连接有电阻R1,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和欠压保护电路对应的信号反馈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锋,陈建东,
申请(专利权)人:米博厦门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