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能太赫兹波产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0557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1 0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能太赫兹波产生装置,包括:飞秒激光器、用于波前倾斜的光栅以及铌酸锂晶体,所述光栅制备在所述铌酸锂晶体的入射面上;所述飞秒激光器发射的泵浦飞秒激光通过所述光栅射入所述铌酸锂晶体中,从而在所述铌酸锂晶体中产生太赫兹辐射,其中,所述泵浦飞秒激光通过所述光栅射入到所述铌酸锂晶体时的所述泵浦飞秒激光的偏振方向与所述铌酸锂晶体的晶轴平行。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高能太赫兹波产生装置,通过将用于波前倾斜的光栅元件制备在发射晶体上,实现空间上的共线光路,从而优化太赫兹辐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能太赫兹波产生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高能太赫兹波产生装置。
技术介绍
太赫兹(THz)辐射通常指的是从0.1~10THz的电磁波,其波段在微波和远红外之间。由于太赫兹频率在电磁波谱上的特殊位置,使得这个频段的高能量光源非常缺乏。高能量的太赫兹辐射源按照装置的大小可分为同步辐射太赫兹源和桌面式小型太赫兹源。同步辐射的太赫兹源可产生百微焦量级的太赫兹波,但这样的大型装置耗资巨大且运行昂贵。桌面式的强场太赫兹辐射源主要由脉冲飞秒激光器驱动,按照产生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光学整流、光导天线、空气等离子体、激光打靶等。尽管激光打靶已经获得了几百微焦的能量,但是激光打靶所获得的太赫兹辐射的方向性差,不适合后续应用,且辐射效率较低,辐射机理也有待进一步研究。空气等离子体产生的太赫兹可以获得超宽带的辐射,对材料的表征非常有优势,而且空气作为非线性介质不存在损伤阈值问题,但这种方法所产生的太赫兹辐射效率低,空气等离子体不稳定,系统的信噪比差,对双色的相位匹配要求高,机理也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大孔径光电导天线辐射的太赫兹效率高,稳定性好,覆盖了太赫兹辐射的低频段,但光电导天线依赖外加直流电场和高激发功率,会导致天线击穿和载流子的屏蔽效应,因此天线容易破坏,且获得的绝对太赫兹能量相对较低。到目前为止,光学整流是被认为最有效的桌面式产生强场太赫兹辐射的方法。在利用光学整流产生太赫兹辐射的过程中,同一个红外光脉冲包罗中的不同光谱分量之间产生级联差频过程,实现太赫兹辐射的产生。只要相位匹配条件得到满足,该频率下转换的过程将会级联的反复发生,有可能使得红外光子完全转换为多个太赫兹光子,获得>100%光子转换效率。碲化锌(ZnTe)和磷化镓(GaP)一直是被用来通过光学整流实现太赫兹源常见的材料。由于它们的非线性系数不够高且在红外频率有极大的双光子吸收,研究人员已经把目光转向非线性系数较大的有机晶体和铌酸锂(LiNbO3)晶体。虽然有机晶体很被看好,它所固有的缺点,例如低破坏阈值,无法用于高功率高能量激光器;小尺寸,无法用于高能量大光斑的激光器激发;材料不稳定,易于潮解,无法制备牢固的太赫兹发射源;需要特定的波长1.2μm-1.5μm泵浦,而该频段的高能量激光器的技术不够成熟;晶体价格非常昂贵等,使得利用有机晶体来产生强场太赫兹波让人望而却步。第二种方法利用光学整流的方法是利用倾斜波前技术在铌酸锂晶体中产生强场太赫兹辐射。铌酸锂在光学领域的地位相当于硅材料在半导体工业,是一个很好的候选材料。它具有非常多的优点,比如大的损伤阈值,可用于高能量激光器;高非线性系数,可获得高的能量转化效率;大的能量带隙(4eV),克服双光子或多光子吸收带来的能量损耗;对泵浦波长无选择性等。但由于红外光和太赫兹波在铌酸锂晶体中有着不同的折射率,前者约为5,后者约为2.3,为了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相位匹配,Hebling等提出了倾斜波前的方法参见非专利文献美国光学快报OpticsExpress,10卷,第21期,1611-1166页。现有技术中,在利用倾斜波前技术产生高能太赫兹辐射的实验中,多是采用波前倾斜元件与发射晶体分离的方式,并且在波前倾斜元件与发射晶体之间,还需增加成像系统,才能最终通过倾斜波前技术产生太赫兹辐射,一般的波前倾斜元件包括台阶镜、光栅等,发射晶体一般采用采用铌酸锂晶体。但是,由于倾斜波前技术在空间几何上的非共线特征,导致光路搭建困难,太赫兹辐射效率优化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倾斜波前技术在空间几何上的非共线造成光路搭建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高能太赫兹波产生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高能太赫兹波产生装置,包括:飞秒激光器、用于波前倾斜的光栅以及铌酸锂晶体,所述光栅制备在所述铌酸锂晶体的入射面上;所述飞秒激光器发射的泵浦飞秒激光通过所述光栅射入所述铌酸锂晶体中,从而在所述铌酸锂晶体中产生太赫兹辐射,其中,所述泵浦飞秒激光通过所述光栅射入到所述铌酸锂晶体时的所述泵浦飞秒激光的偏振方向与所述铌酸锂晶体的晶轴平行。其中,所述用于波前倾斜的光栅为透射型光栅或反射型光栅。其中,所述透射型光栅或反射型光栅的光程差等于一个波长。其中,所述透射型光栅或反射型光栅的刻线密度为1500~2000线每毫米。其中,所述铌酸锂晶体的出射面上安置有激发光分离器,所述激发光分离器将所述铌酸锂晶体中产生的太赫兹辐射和所述泵浦飞秒激光分离。其中,所述激发光分离器为高阻硅片,所述高阻硅片透射所述太赫兹辐射,并反射所述泵浦飞秒激光。其中,所述激发光分离器为ITO玻璃,所述ITO玻璃透射所述泵浦飞秒激光,并反射所述太赫兹辐射。其中,所述铌酸锂晶体的相位匹配角度为62~63度。其中,所述铌酸锂晶体为厚度1~5mm的铌酸锂晶片。其中,所述铌酸锂晶体的入射面和出射面进行了光学抛光。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高能太赫兹波产生装置,通过将用于波前倾斜的光栅元件制备在发射晶体上,实现空间上的共线光路,从而优化太赫兹辐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射式光栅结构的高能太赫兹波产生装置;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射式光栅结构的高能太赫兹波产生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现有技术中,在利用倾斜波前技术产生高能太赫兹辐射的实验中,多是采用波前倾斜元件与发射晶体分离的方式。因此,在波前倾斜元件与发射晶体之间,还需增加成像系统,才能最终通过倾斜波前技术产生太赫兹辐射。这种高能太赫兹辐射生成方式由于波前倾斜元件和发射晶体之间分离,并且还需在二者之间搭建成像系统,这样的构造不仅复杂,并且会使得实验光路在空间几何上出现了非共线的情况,导致光路搭建困难,太赫兹辐射效率优化困难,后续太赫兹辐射的应用对接困难等问题。可以理解的是,波前倾斜元件在本领域中一般采用台阶镜或光栅,而发射晶体一般采用铌酸锂晶体。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能太赫兹波产生装置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能太赫兹波产生装置包括:飞秒激光器、用于波前倾斜的光栅以及铌酸锂晶体,所述光栅制备在所述铌酸锂晶体的入射面上;所述飞秒激光器发射的泵浦飞秒激光通过所述光栅射入所述铌酸锂晶体中,从而在所述铌酸锂晶体中产生太赫兹辐射,其中,所述泵浦飞秒激光通过所述光栅射入到所述铌酸锂晶体时的所述泵浦飞秒激光的偏振方向与所述铌酸锂晶体的晶轴平行。其中,所述高能太赫兹波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具体表现为太赫兹辐射,进一步的,所述太赫兹辐射为太赫兹脉冲辐射。可以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能太赫兹波产生装置直接在发射晶体的入射面上直接制备光栅,所述发射晶体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优选的使用了铌酸锂晶体,所述光栅即为波前倾斜元件。需要说明的是,光栅和铌酸锂晶体之间不能随意制备,在制备中需要使得飞秒激光器发射的泵浦飞秒激光通过所述光栅射入到所述铌酸锂晶体时的所述泵浦飞秒激光的偏振方向与所述铌酸锂晶体的晶轴平行。进一步的,通过满足所述泵浦飞秒激光的偏振方向与所述铌酸锂晶体的晶轴平行的条件,可以直接在铌酸锂晶体生成太赫兹辐射,而无需将波前倾斜元件和发射晶体分离,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高能太赫兹波产生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能太赫兹波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飞秒激光器、用于波前倾斜的光栅以及铌酸锂晶体,所述光栅制备在所述铌酸锂晶体的入射面上;所述飞秒激光器发射的泵浦飞秒激光通过所述光栅射入所述铌酸锂晶体中,从而在所述铌酸锂晶体中产生太赫兹辐射,其中,所述泵浦飞秒激光通过所述光栅射入到所述铌酸锂晶体时的所述泵浦飞秒激光的偏振方向与所述铌酸锂晶体的晶轴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能太赫兹波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飞秒激光器、用于波前倾斜的光栅以及铌酸锂晶体,所述光栅制备在所述铌酸锂晶体的入射面上;所述飞秒激光器发射的泵浦飞秒激光通过所述光栅射入所述铌酸锂晶体中,从而在所述铌酸锂晶体中产生太赫兹辐射,其中,所述泵浦飞秒激光通过所述光栅射入到所述铌酸锂晶体时的所述泵浦飞秒激光的偏振方向与所述铌酸锂晶体的晶轴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波前倾斜的光栅为透射型光栅或反射型光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射型光栅或反射型光栅的光程差等于一个波长。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射型光栅或反射型光栅的刻线密度为1500~2000线每毫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君戴军方兆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