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塑壳断路器的动触头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触头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塑壳断路器的动触头机构。
技术介绍
塑壳断路器的双断点形式是当今塑壳断路器产品的发展方向之一,触头模块部分作为塑壳断路器重要的组成部分受到了非常大的重视,当代新型的高分断塑壳断路器基本都采用旋转双断点动触头结构,但目前市面上使用的触头模块中的动触头长度均较短,而本产品中动触头由于工作需求需加长,且其加长之后的长度为原始动触头的若干倍;由于塑壳断路器工作状态下其分、合闸时,动触头与静触头分离,其中动触头回弹力较大,该回弹力可适应原始动触头动作,而对于加长之后的动触头存在不合适的情况,若是强行使用多次操作之后,会使加长之后的动触头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弯曲断裂的情况,以至于使触头模块失去原应具备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足,提供了结构合理,强度性能良好的塑壳断路器的动触头机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一种塑壳断路器的动触头机构,动触头机构包括动触头、动触头触点、转轴,动触头包括第一动触头与第二动触头,该动触头通过第一动触头其末端处设为一基点旋转180度,得到第二动触头,且第一动触头末端与第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塑壳断路器的动触头机构,动触头机构包括动触头、动触头触点、转轴,动触头包括第一动触头与第二动触头,该动触头通过第一动触头其末端处设为一基点旋转180度,得到第二动触头,且第一动触头末端与第二动触头末端相连接,从而构成一完整的动触头,且第一动触头与第二动触头的结构一致,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机构处还包括一夹板机构,夹板机构包裹于动触头外侧,夹板机构包括第一夹板片、第二夹板片与夹板连接板,该第一夹板片与第二夹板片分别设置于动触头的两侧,并与该动触头贴临,再者夹板连接板设置在相对于动触头触点位置处的另一侧面,并夹板连接板与该侧面贴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壳断路器的动触头机构,动触头机构包括动触头、动触头触点、转轴,动触头包括第一动触头与第二动触头,该动触头通过第一动触头其末端处设为一基点旋转180度,得到第二动触头,且第一动触头末端与第二动触头末端相连接,从而构成一完整的动触头,且第一动触头与第二动触头的结构一致,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机构处还包括一夹板机构,夹板机构包裹于动触头外侧,夹板机构包括第一夹板片、第二夹板片与夹板连接板,该第一夹板片与第二夹板片分别设置于动触头的两侧,并与该动触头贴临,再者夹板连接板设置在相对于动触头触点位置处的另一侧面,并夹板连接板与该侧面贴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塑壳断路器的动触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机构中的第一夹板片与第二夹板片均采用拼接式夹板片,第一动触头处以及第二动触头两侧面处均设置有夹板片,第一动触头以及第二动触头两侧的夹板片于同侧的位置处分别在动触头末端连接处相拼接,拼接处两夹板相堆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塑壳断路器的动触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机构中的第一夹板片与第二夹板片均采用整体式夹板片,动触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夹板片、第二夹板片,所述第一夹板片与第二夹板片均于动触头贴临。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塑壳断路器的动触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连接板位置处设置有夹板凹槽,该动触头与夹板连接板贴合处设置有一动触头凸块,通过动触头与夹板连接板贴合,两者其上的动触头凸块填充于夹板凹槽处,且通过动触头凸块与夹板凹槽之间贴合,以构成两者之间限位配合。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振芳,刘国兴,周安跃,潘如新,倪燕妮,
申请(专利权)人:环宇集团浙江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