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体显示装置和显示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和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裸眼3D显示技术由于不需要3D眼镜等设备,即可获得立体的视觉效果,从而裸眼3D显示技术更符合用户需求,除电影院外其它3D显示产品也多为裸眼产品。相关技术中,裸眼3D显示器件通常由2D显示面板与3D光栅组成,随着显示面板技术的进步,更高PPI(PixelsPerInch,每英寸所拥有的像素数目)的显示面板已经进入市场,随着PPI的提高,裸眼3D呈现时,对3D显示器件的放置高度的要求降低,然而受到玻璃厚度、贴合胶厚度的限制,传统的3D显示产品的放置高度已经下降到极限,难以满足更高PPI场景下的裸眼3D视图的呈现,另外,对于低PPI的显示场景下,裸眼3D视图的呈现所要求的3D显示器件的放置高度又高于玻璃基板厚度,因此需要加入白玻璃增加厚度。因此,亟需一种能够满足不同场景下裸眼3D视图的呈现时,对显示器件的放置高度不同要求的立体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背光源,在所述显示面板出光方向设置第一光栅,以及在所述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背光源,在所述显示面板出光方向设置第一光栅,以及在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背光源之间设置第二光栅,其中,还包括控制器,被配置为分时开启所述第一光栅和所述第二光栅控制所述第一光栅和所述第二光栅交替工作,使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像素对应所述第一光栅形成第一视点组以及对应所述第二光栅形成第二视点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背光源,在所述显示面板出光方向设置第一光栅,以及在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背光源之间设置第二光栅,其中,还包括控制器,被配置为分时开启所述第一光栅和所述第二光栅控制所述第一光栅和所述第二光栅交替工作,使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像素对应所述第一光栅形成第一视点组以及对应所述第二光栅形成第二视点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调整所述第一光栅形成的第一视点组的第一光栅视点间距和所述第二光栅形成的第二视点组的第二光栅视点间距。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栅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高度,所述第二光栅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距离为第二高度,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调整所述第一高度、第二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度对应的第一视点组距离所述显示面板的距离为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高度对应的第二视点组距离所述显示面板的距离为第二距离,其中,所述第一距离等于所述第二距离。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一光栅形成的第一视点组的第一光栅视点间距和所述第二光栅形成的第二视点组的第二光栅视点间距大于所选择的第一距离,且分时开启所述第一光栅和所述第二光栅控制所述第一光栅和所述第二光栅交替工作,使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像素对应所述第一光栅形成的第一视点组以及对应所述第二光栅形成的第二视点组进行3D立体成像。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一光栅形成的第一视点组的第一光栅视点间距和所述第二光栅形成的第二视点组的第二光栅视点间距为所选择的第一距离的2倍,且分时开启所述第一光栅和所述第二光栅控制所述第一光栅和所述第二光栅交替工作,使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像素对应所述第一光栅形成多个第一视点组以及对应所述第二光栅形成多个第二视点组进行3D立体成像。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调整所述第一光栅的光栅周期与所述第二光栅的光栅周期偏离半个周期,使所述第一光栅形成的第一视点组的视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忠孝,董学,陈小川,赵文卿,朱劲野,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