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光膜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光膜,尤其涉及一种出光片与楔形入光部一体成型的导光膜。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一些常见的光源,例如发光二极体(LightEmittingDiode,LED)或冷阴极萤光灯管(Coldcathodefluorescentlamp,CCFL),通常会设置于导光膜的入光侧面的位置上。藉此,光源所发射的光线即可从入光侧面入射至导光膜内,接着经由导光膜的导引而从导光膜的出光面射出,并提供亮度均匀的面光源。然而,目前发光二极体的出光面的宽度已经大于导光膜的厚度,因此当导光膜再进一步薄化以满足现有电子装置(例如发光键盘及智慧手机)薄形化的发展趋势时,会遇到发光二极体的光线无法有效地被传导至导光膜中,产生光线使用效率不佳与漏光的情况。这会导致薄型化的电子装置需要使用更多的发光二极体或较高的驱动电流来补足光亮度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光膜,可提高光源的使用效率及减少漏光。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导光膜,其包括:至少一楔形入光部及一出光片。楔形入光部具有一入光侧面以及一相对入光侧面的连接侧,而楔形入光部在入光侧面的厚度大于楔形入光部在连接侧的厚度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光膜,其特征在于,该导光膜包括:至少一楔形入光部,具有一入光侧面以及一相对该入光侧面的连接侧,而该楔形入光部在该入光侧面的厚度大于该楔形入光部在该连接侧的厚度;以及一出光片,连接该连接侧,并从该连接侧延伸,该出光片具有一出光面,而该楔形入光部凸出于该出光面,该入光侧面用于接收一光线,而该光线从该出光面出射,其中该出光片与该些楔形入光部是一体成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光膜,其特征在于,该导光膜包括:至少一楔形入光部,具有一入光侧面以及一相对该入光侧面的连接侧,而该楔形入光部在该入光侧面的厚度大于该楔形入光部在该连接侧的厚度;以及一出光片,连接该连接侧,并从该连接侧延伸,该出光片具有一出光面,而该楔形入光部凸出于该出光面,该入光侧面用于接收一光线,而该光线从该出光面出射,其中该出光片与该些楔形入光部是一体成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膜,其特征在于,该出光片还具有一形成于该出光面的光学微结构,其中该光学微结构偏折该光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膜,其特征在于,该光学微结构包括多个并列的棱镜单元,其中该些棱镜单元的走向与该入光侧面的走向相同。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膜,其特征在于,该光学微结构包括多条并列的V切槽,其中该些V切槽的走向与该入光侧面的走向相同。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膜,其特征在于,该光学微结构包括多个并列的柱状结构。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膜,其特征在于,该些柱状结构的走向与该入光侧面的走向相同。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膜,其特征在于,各该柱状结构具有一外凸柱面。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膜,其特征在于,各该柱状结构具有一内凹柱面。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膜,其特征在于,该出光片还具有一相对该出光面的背面以及一形成于该背面的散射微结构,其中该散射微结构用以散射在该出光片内的该光线。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膜,其特征在于,该出光片还具有一相对该出光面的背面,其中该楔形入光部更凸出于该背面。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膜,其特征在于,该楔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刁锐敏,王耀常,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龙华光电薄膜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