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峰专利>正文

荞麦酒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00516 阅读:3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荞麦酒的生产技术,该荞麦酒以没有脱壳的荞麦颗粒为原料制备而成,其工艺规程是在固态发酵、固态蒸馏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增加了泡粮、初蒸、闷粮、复蒸的工序,其特点是:产出的荞麦酒酒香浓郁、入口绵长,具有独特的风味;由于采用两次蒸煮及闷粮的工序,能够极大地节省原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的出酒率与原传统工艺相比,提高了1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荞麦酒的生产技术,特别是一种以没有脱壳的荞麦为原料,加工而成的。目前在原料方面,我国酿酒业大多以高梁、小麦、稻谷为酿酒原料,个别酒厂尽管已开始用荞麦制作曲酒,但所用的是荞麦粉,而本专利技术主要采用没有脱壳的荞麦颗粒为原料进行酿制,在生产工艺方面,传统工艺一般要经过泡粮、蒸粮、固态发酵、固态蒸馏等操作规程,该方法的不足在于产出的曲酒异杂味浓,优质曲酒的产出率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未脱壳的荞麦为原料,在传统的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对酿造工艺进行改进的技术,使之克服上述种种不足,取得提高优质曲酒的产出率,去除曲酒中的异杂味,增加香醇味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1、该荞麦酒的原料是未脱壳的荞麦颗粒。2、本专利技术的生产工艺是对各种工序工艺采用定温定时的严格控制,有利于减少粮粒“大翻花、大流涎”的现象发生,从而可避免淀粉、糖等有效成份的大量流失,以提高酒的质量及出酒率。生产工艺的各道工序如下A、泡粮可使用甑或泡粮桶泡粮,若使用泡粮桶泡粮,则将热水迅速注入桶内,再倒入原料拌匀、刮平、加盖并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进行定温定时浸泡,浸泡时间随周围环境温度或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春夏季一般泡7-8小时,秋冬季一般8-12个小时。B、初蒸将泡好的原料放入甑中进行初蒸,一般初蒸时间在10-20分钟之间(自圆汽后计)。C、闷粮初蒸结束后立即由底锅渗入温度不低于40-50度的热水,水位高过粮面11-26cm,通常接近甑箅处的水温为60-65度,而最上层为94-95度,因此,上、下层物料吸水速度不同。为此,可调节闷水进入甑内的速度即在闷水渗入一半左右时,暂停一下后再进水,或者减慢进水,渗水的速度,以相对地延长下部物料的闷粮时间,使上、下层物料吸水状况基本平衡。在闷粮过程中,不要开火门(不减汽压),以相对提高下层物料的温度。可检查甑内各部位的粮粒,在其不扎手、且软硬适度时,即可从速排闷水。闷粮的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D、复蒸排放闷水后,应迅速达到圆汽状态,用水蒸气复蒸。在复蒸时,底锅水的水位、离甑箅的距离不能大于16-17cm,复蒸时间为120-150分钟。原料出甑前,应敞盖蒸10分钟。E、采用固态发酵,固态蒸馏的传统方法对复蒸后的原料发酵、蒸馏,即得到优质荞麦原酒。由于在蒸馏的整个过程中,蒸馏的初级阶段所得到的优质荞麦原酒浓度最高,将其称为“酒头”,其浓度随着蒸馏的进行逐渐转淡,直到最后阶段优质荞麦原酒的浓度达到最低,将其称为“酒尾”。为了能使优质荞麦酒保持原有的独特风味,避免异杂味,放弃用水调度,而是将蒸馏前阶段高浓度的原酒(酒头)与后阶段低度浓度的原酒(酒尾)进行调度,得到38%-52%(V/V)的荞麦酒,过滤后密封贮存180天,即可装瓶待售。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是采用未脱壳的荞麦为原料,产出的酒,酒香浓郁、入口绵长,具有独特的风味。由于采用两次蒸煮及闷蒸的工艺规程,能够极大地节省原料,本专利技术工艺的出酒率与原传统工艺相比,提高了16%。实施例以未脱壳的养麦颗粒为原料,将60度左右的热水和荞麦按33∶20的比例先后倒入泡粮桶中,浸泡8个小时,然后将泡好的原料入甑中初蒸15分钟(自圆汽后计),初蒸结束后,由底锅慢慢渗入温度为60度的热水,水位高过粮面20厘米,闷粮18分钟后,立即将闷水排出,进行复蒸,复蒸125分钟后,将盖揭开,敞盖蒸10分钟,出甑摊开,待原料降到常温后,再采用传统的方法拌曲入池发酵、蒸馏,即得到优质荞麦原酒,由于在蒸馏的整个过程中,蒸馏的初级阶段所得到的优质原酒浓度最高,将其称为“酒头”,其浓度随着蒸馏进行逐渐转淡,直到最后阶段优质原酒的浓度达到最低,将其称为“酒尾”,为了能使优质酒保持原有的独特风味,避免异杂味,放弃用水调度,而是将蒸馏前阶段高浓度的酒(酒头)与后阶段低度浓度的酒(酒尾)进行调度,得到38%-52%(V/V)的荞麦酒,过滤后密封贮存180天,即可装瓶待售。权利要求1.一种荞麦酒,其特征在于该荞麦酒以没有脱壳的荞麦颗粒为原料制备而成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荞麦酒,其特征在于它的制备荞麦的工艺规程是在固态发酵、固态蒸馏的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增加了泡粮、初蒸、闷粮、复蒸的工序,各道工序采用定时定温的方法以求取得优质的荞麦酒和出酒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荞麦酒,其特征在于在泡粮时,可使用甑或泡粮桶泡粮,若使用泡粮桶泡粮,则将热水迅速注入桶内,再倒入原料拌匀、刮平、加盖并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进行定温定时浸泡,浸泡时间随周围环境温度或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春夏季一般泡7-8小时,秋冬季一般8-12个小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荞麦酒,其特征在于在初蒸时,将泡好的原料放入甑中进行初蒸,一般初蒸时间在10-20分钟之间(自圆汽后计)。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荞麦酒,其特征在于在闷粮时,初蒸结束后立即由底锅渗入温度不低于40-50度的热水,水位高过粮面11-26cm,通常接近甑箅处的水温为60-65度,而最上层为94-95度,因此,上、下层物料吸水速度不同,为此,可调节闷水进入甑内的速度即在闷水渗入一半左右时,暂停一下后再进水,或者减慢进水,渗水的速度,以相对地延长下部物料的闷粮时间,使上、下层物料吸水状况基本平衡,在闷粮过程中,不要开火门(不减汽压),以相对提高下层物料的温度,可检查甑内各部位的粮粒,在其不扎手、且软硬适度时,即可从速排闷水,闷粮的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荞麦酒,其特征在于在复蒸时,排放闷水后,应迅速达到圆汽状态,用水蒸气复蒸,在复蒸时,底锅水的水位、离甑箅的距离不能大于16-17cm,复蒸时间为120-150分钟,原料出甑前,应敞盖蒸10分钟。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荞麦酒,其特征在于采用固态发酵、固态蒸馏的传统方法对复蒸后的原料发酵、蒸馏,即得到优质荞麦原酒,由于在蒸馏的整个过程中,蒸馏的初级阶段所得到的优质荞麦原酒浓度最高,将其称为“酒头”,其浓度随着蒸馏的进行逐渐转淡,直到最后阶段优质荞麦原酒的浓度达到最低,将其称为“酒尾”,为了能使优质荞麦酒保持原有的独特风味,避免异杂味,放弃用水调度,而是将蒸馏前阶段高浓度的原酒(酒头)与后阶段低度浓度的原酒(酒尾)进行调度,得到38%-52%(V/V)的荞麦酒,过滤后密封贮存180天,即可装瓶待售。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荞麦酒的生产技术,该荞麦酒以没有脱壳的荞麦颗粒为原料制备而成,其工艺规程是在固态发酵、固态蒸馏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增加了泡粮、初蒸、闷粮、复蒸的工序,其特点是产出的荞麦酒酒香浓郁、入口绵长,具有独特的风味;由于采用两次蒸煮及闷粮的工序,能够极大地节省原料,本专利技术工艺的出酒率与原传统工艺相比,提高了16%。文档编号C12G3/02GK1693440SQ20041003889公开日2005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8日专利技术者杨志远 申请人:刘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荞麦酒,其特征在于:该荞麦酒以没有脱壳的荞麦颗粒为原料制备而成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远
申请(专利权)人:刘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