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压剪力复合加载的复合板材性能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0384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1 0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压剪力复合加载的复合板材性能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压剪力复合加载的复合板材性能测试装置,包括液压油缸、轴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角度调节机构、转动件、传力杆和机架。液压油缸固定在机架上。轴力传感器及位移传感器均与液压油缸固定。轴力传感器及位移传感器均通过数据采集器与上位机连接。试件通过角度调节机构可拆卸固定在机架上。液压油缸的活塞杆外端与转动件构成转动副,转动件与传力杆构成滑动副。传力杆的一端与机架铰接,另一端固定有压力块。压力块与试件顶面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同时对试件提供压力和剪切力,实现复合板材连接界面的疲劳性能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剪力复合加载的复合板材性能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板材性能测试
,具体涉及压剪力复合加载的复合板材性能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层状复合板材结构疲劳分析问题,一般采用的是结构尺度下的材料强度方法,即基于应力结果和S-N曲线,通过线性或非线性的损伤累积理论来判断结构疲劳寿命,该方法是一种准静态、偏经验的方法,无法评估结构性能动态演化的过程。高铁无砟轨道长期承受高速列车和环境因素的耦合作用,其耐久性一直是一个重要课题。高铁无砟轨道板由预制轨道板、灌注层和底板组成,预制轨道板与底板通过灌注层粘接;而无砟轨道板的破损一般出现在灌注层。高铁无砟轨道结构破损是由环境与动载等多因素反复耦合作用致关键工程材料损伤、裂纹扩展所引起的。在初始施工存在缺陷的情况下,材料损伤及裂纹扩展会导致结构刚度下降、性能退化。高铁无砟轨道结构的劣化过程是相当复杂的,其实质是宏观尺度结构响应与细观尺度材料损伤间的相互耦合作用的累积;最后的破坏体现在整体层面,但是损伤却是起源于材料的微损伤这一最底层。因此,要真正了解结构破坏机理,需同时在材料开裂模拟、结构宏观响应两个层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压剪力复合加载的复合板材性能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技术保护点】
压剪力复合加载的复合板材性能测试装置,包括液压油缸、轴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角度调节机构、转动件、传力杆和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油缸固定在机架上,液压油缸由变量柱塞泵驱动;所述的轴力传感器及位移传感器均与液压油缸固定;轴力传感器及位移传感器均通过数据采集器与上位机连接;试件通过角度调节机构可拆卸固定在机架上;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外端与转动件构成转动副,转动件与传力杆构成滑动副;传力杆的一端与机架铰接,且铰接轴轴线到压力块的距离是铰接轴轴线到转动件距离的s倍,1.2≤s≤3;传力杆的另一端固定有压力块,压力块与试件顶面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压剪力复合加载的复合板材性能测试装置,包括液压油缸、轴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角度调节机构、转动件、传力杆和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油缸固定在机架上,液压油缸由变量柱塞泵驱动;所述的轴力传感器及位移传感器均与液压油缸固定;轴力传感器及位移传感器均通过数据采集器与上位机连接;试件通过角度调节机构可拆卸固定在机架上;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外端与转动件构成转动副,转动件与传力杆构成滑动副;传力杆的一端与机架铰接,且铰接轴轴线到压力块的距离是铰接轴轴线到转动件距离的s倍,1.2≤s≤3;传力杆的另一端固定有压力块,压力块与试件顶面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剪力复合加载的复合板材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角度调节机构包括横杆和卡箍;两根横杆平行设置,且横杆的两端均固有卡箍;四个卡箍分别箍紧机架上的四根竖杆;两根横杆均与试件的底面可拆卸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剪力复合加载的复合板材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件为通过粘合剂粘接的层状复合板材,试件的粘结层外边缘设置有电阻应变片;电阻应变片通过数据采集器与上位机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剪力复合加载的复合板材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载控制器、液压伺服系统;所述的加载控制器通过液压伺服系统控制液压油缸活塞杆的运动方向及压力。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劲丰张江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