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藏室超导制冰装置及具有其的冰箱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02476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1 0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冰箱,冷藏间室的第一壁设置制冰室,制冰室包括超导板,超导板形成制冰室的至少一部分壁,超导板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壁相邻,制冰机贴合于超导板,第一壁内设置风道,风道与超导板相邻处具有第一风口以对超导板送风,超导板内配置若干水平方向的微通道以将风道内的冷量水平传导至制冰室内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藏室超导制冰装置及具有其的冰箱
本专利技术属于制冷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超导制冰装置。
技术介绍
制冰机的冷量来自于蒸发器周围的冷空气,其经箱体风道鼓送至制冰室内的风道循环,对制冰机及制得的冰块吹冷风以进行热交换。该风路的空气与冰箱间室的风路循环相通,容易造成冰块串味。而且,对于长期不取用的冰块,持续吹冷风会造成冰块升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冰机制冰结构及冰箱。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冰箱,包括冷藏间室,冷藏间室的第一壁设置制冰室,制冰室包括超导板,超导板形成制冰室的至少一部分壁,超导板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壁相邻,制冰机贴合于超导板,第一壁内设置风道,风道与超导板相邻处具有第一风口以对超导板送风,超导板内配置若干水平方向的微通道以将风道内的冷量水平传导至制冰室内部。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超导板包括本体及成一夹角延伸形成的弯部,本体与第一壁相邻。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制冰机位于超导板上侧。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壁为冷藏间室后壁。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超导板为U型。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超导板为L型。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风道的送风方向自上向下。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风道在第一风口的下游设置第二风口以对冷藏间室送风。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超导板与第一开口相邻的表面设置翅片。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制冰机的铝槽贴合于超导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在设置于冷藏间室的制冰室设置超导板,共用间室的供风通道,以接触传导的方式将冷量导入制冰机及其他部位,可以避免直接将冷空气引入制冰机及周围所造成的串味、冰块升华等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冰箱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冰箱第一实施方式导冷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冰箱第一实施方式导冷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冰箱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冰箱第二实施方式超导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冰箱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冰箱第三实施方式导冷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冰箱第四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冰箱第四实施方式超导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冰箱,包括前端开口的箱体及设置于箱体前部的门。门可绕轴枢转以打开或关闭箱体。箱体内限定存储空间。存储空间被隔板分隔为若干独立的间室,其中包括冷藏室和冷冻室。门包括冷藏室门体,可以枢转地打开或关闭冷藏室,还包括冷冻室门体,可以枢转地打开或关闭冷冻室。箱体内设置制冷系统。制冷系统用于为间室及/或制冰室提供冷量以降低间室及制冰室内的温度。制冷系统包括通过制冷剂管路连接形成回路的压缩机、冷凝器、干燥过滤器、控制阀、毛细管及蒸发器。安装于机械室中的压缩机用于压缩制冷剂。蒸发器吸收热量为间室及制冰室降温,冷凝器吸收蒸发器的热量并强制散热。当压缩机运行时,通过蒸发器变成气态的制冷剂流向压缩机并被压缩,压缩的制冷剂穿过冷凝器时被凝结成高压液态,穿过毛细管后压力降低,再次流向蒸发器。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发生热交换后蒸发为气态。蒸发器周围空气被冷却形成冷气,并通过送风通道送入各间室及/或制冰室,在各室内循环进行热交换,经回风通道回流至蒸发器周围。参考图1,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冷藏室门体10内设置一绝热空间,其内容纳制冰室,制冰室内设置制冰机20、储冰盒及供水装置。制冰室的进风口30及出风口40位于侧壁11,进风口30在出风口40上方。当门体10关闭时,门体10与箱体侧壁相抵接,进风口30与出风口40分别与位于箱体侧壁的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连通,形成制冰风路循环。蒸发器周围的冷空气经进风通道到达制冰室进行热交换,然后经出风通道回流至蒸发器周围。当门体10开启时,进风口30与出风口40分别与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断开。参考图1及图2,制冰室内设置导冷件以将来自送风通道的冷量传导到制冰室各处。导冷件包括第一导冷板51和第二导冷板52,也可以包括更多竖直方向排布的导冷板。第一导冷板51位于第二导冷板52上方,二者均通过支撑件安装于制冰室内,形成制冰室的内壁,其中第一导冷板51与制冰机20直接接触。第一导冷板51、第二导冷板52之间具有间隙,以使二者绝热。由于导冷板的冷量会向各个方向传导,如此可使第一导冷板51的冷量集中供应制冰机20,避免分散至第二导冷板52。导冷件为L或U型结构,以将制冰室半围合。以第一导冷板51为例,其本体513与制冰机20的铝槽紧密贴合,本体513成一夹角延伸形成弯部511。弯部511与侧壁11平行且具有一间隔。第二导冷板52与第一导冷板51结构相似,其弯部521自本体523成一夹角延伸。弯部521靠近侧壁11,与侧壁11平行且具有一间隔。第一导冷板弯部511、第二导冷板弯部521、侧壁11及制冰室的前后壁围合形成一密闭的风道。来自箱体进风通道的冷风自进风口30进入该风道,自出风口40返回出风通道。优选地,弯部511与进风口30相对,弯部521与出风口40相对。即,冷风先后与第一导冷板51和第二导冷板52接触。如此设置可使与第一导冷板51连接的制冰机20获得更多冷量。参考图3,优选地,弯部511及弯部521与侧壁11相对的表面设置翅片60,以增大与冷风的接触面积。本实施例在制冰室设置导冷件,以接触传导的方式将冷量导入制冰机及其他部位,可以避免直接将冷空气引入制冰机及周围所造成的串味、冰块升华等问题。参考图4,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导冷板为一整体的超导板53,其内设置若干水平方向的微通道,微通道内容纳导冷介质,可以将冷量高效地在水平方向传导。由于微通道之间以通道壁隔断,其在竖直方向的导热率可以忽略。超导板53包括本体533及成一夹角延伸形成的弯部531。弯部531靠近侧壁11,与侧壁11平行且具有一间隔。弯部531、侧壁11及制冰室的前后壁围合形成一密闭的风道。制冰机20贴合于本体533靠上侧。进风口30与制冰机20大致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出风口40与超导板53下沿大致平齐。由于冷量在超导板53内水平传导,如此设置可以使制冰机20获得最多冷量,并且确保超导板53底部也能获得足够冷量。参考图5,优选地,弯部531与侧壁11相对的表面设置翅片60,以增大与冷风的接触面积。超导板具有高导热率,且水平方向延伸的微通道保证冷量定向传输,结合进风口和制冰机的位置配合,可以保证在制冷室中,制冰机获得最多的冷量供给。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冷藏室内设置一绝热空间,其内容纳制冰室,制冰室内设置制冰机20、储冰盒及供水装置。制冰室固定于冷藏室的安装壁,该安装壁可以为侧壁或者后壁。参考图6及图7,制冰室内设置导冷件,导冷件包括第一导冷板51和第二导冷板52,也可以包括更多竖直方向排布的导冷板。第一导冷板51位于第二导冷板52上方,二者均通过支撑件安装于制冰室内,形成制冰室的内壁,其中第一导冷板21与制冰机20直接接触。第一导冷板51、第二导冷板52之间具有间隙,以使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冷藏室超导制冰装置及具有其的冰箱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冰箱,包括冷藏间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藏间室的第一壁设置制冰室,所述制冰室包括超导板,所述超导板形成制冰室的至少一部分壁,所述超导板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壁相邻,制冰机贴合于所述超导板,所述第一壁内设置风道,所述风道与所述超导板相邻处具有第一风口以对超导板送风,所述超导板内配置若干水平方向的微通道以将风道内的冷量水平传导至制冰室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冰箱,包括冷藏间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藏间室的第一壁设置制冰室,所述制冰室包括超导板,所述超导板形成制冰室的至少一部分壁,所述超导板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壁相邻,制冰机贴合于所述超导板,所述第一壁内设置风道,所述风道与所述超导板相邻处具有第一风口以对超导板送风,所述超导板内配置若干水平方向的微通道以将风道内的冷量水平传导至制冰室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导板包括本体及成一夹角延伸形成的弯部,本体与所述第一壁相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机位于超导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船张延庆薛建军周茂来孙为首左立华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