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农业生产的供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00002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0 23:11
一种适用于农业生产的供热系统,包括闭环且依次通过管道连接地下热水井、第一深层储水井、第二深层储水井、地源热泵以及热交换装置,和分别对上述装置进行控制的中央控制系统,包括CPU、和分别与所述CPU连接的采温装置、录温装置,热水井内的地热水依次通过第一深层储水井、第二深层储水井、地源热泵以及热交换装置进行循环流动,并可分别通过空气源热泵机组、地源热泵对地热水进行加热,实现通过热交换装置进行供热的目的,该供热系统具有供热量大、供热稳定以及供热为清洁能源等有点,恒温控制单元能够对热交换装置处的温度进行实时检测,并通过控制空气源热泵机组和地源热泵分别对地热水进行制冷/加热来实现热交换装置处恒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农业生产的供热系统
本技术涉及清洁能源利用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农业生产的供热系统。
技术介绍
在农业生产的供热中,需要的总热量大、供暖面积大,基于以上要求的农业生产多采用燃煤供热,但是燃煤供热对环境污染严重,并且燃煤为不可再生资源,采取此种供热方式会不仅会导致资源枯竭、并且热转换率也比较低,所以急需一种供热系统来取代燃煤供热。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通过清洁能源为供暖主体来取代原有单独依靠燃煤供热、供暖的目的。为此,提供一种适用于农业生产的供热系统,包括地下热水井和依次通过管道闭环连接的第一深层储水井、第二深层储水井、地源热泵以及热交换装置,所述的地下热水井与第一深层储水井连接,所述热交换装置安装于用户端,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深层储水井设置有对其提供冷/热源的空气源热泵机组,所述的第一深层储水井和第二深层储水井、热交换装置(5)和第一深层储水井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所述的第一深层储水井、第二深层储水井、地源热泵、热交换装置(5)、空气源热泵机组、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分别受控于一中央控制系统,所述的中央控制系统包括:恒温控制单元,包括CPU、和分别与所述CPU连接的采温装置、录温装置、地源热泵和空气源热泵机组,所述的采温装置用于对热交换装置的温度进行检测并生成温度检测数据传递至CPU,所述的录温装置用于录入工作人员预定的恒定温度并生成温度录入数据,当采温装置检测到的温度低于预定的恒定温度后,中央控制系统控制空气源热泵机组和地源热泵提高加热功率。进一步的,所述的热水井与所述的第一深层储水井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进一步的,所述的中央控制系统包括与所述CPU电连接的显示终端。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深层储水井设置有与所述CPU电连接的第一液位计,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深层储水井内水位高度并生成第一水位数据至CPU并通过显示终端进行显示。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深层储水井设置有与所述CPU电连接的第二液位计,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深层储水井内水位高度并生成第二水位数据至CPU并通过显示终端进行显示。进一步的,所述的采温装置为温度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的热交换装置为暖气片组。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热水井内的地热水依次通过第一深层储水井、第二深层储水井、地源热泵以及热交换装置进行循环流动,并可分别通过空气源热泵机组、地源热泵对地热水进行加热,实现通过热交换装置进行供热的目的,该供热系统具有供热量大、供热稳定以及供热为清洁能源等有点。2.恒温控制单元能够对热交换装置处的温度进行实时检测,并通过控制空气源热泵机组和地源热泵分别对地热水进行制冷/加热来实现热交换装置处恒温,使其所供热位置处于一个恒定温度。3.通过第一液位计、第二液位计可分别对第一深层储水井和第二深层储水井的液位高度进行检测并于显示终端处进行显示,方便工作人员观察以及进行相应的补水工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适用于农业生产的供热系统水路传输结构示意图;图2为中央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1、热水井;2、第一深层储水井;3、第二深层储水井;4、地源热泵;5、热交换装置;6、空气源热泵机组;7、第一电磁阀;8、第一循环泵;9、第二循环泵;21、CPU;22、录温装置;23、第二液位计;24、第一液位计;25、采温装置;26、显示终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一种适用于农业生产的供热系统,如图1所示其水路传输结构示意图,包括预先通过挖井设备打的热水井1,在热水井旁需要设置一回水井10,通过回水井10为热水井1抽出来的水进行回填,防止热水井1一直进行抽水而致使其旁出现塌方等情况,热水井1中地热水通过供水管道连接第一深层储水井2,通过第一深层储水井2可对热水井1流出来的地热水进行存储,并且在热水井1与第一深层储水井2之间设置有第一电磁阀7,通过第一电磁阀7实现对第一深层储水井2进水的控制。第一深层储水井2通过第一循环泵8连接与第二深层储水井3连接,第二深层储水井3设置有空气源热泵机组6,用于对第二深层储水井3内的热水进行加热/制冷,使第二深层储水井3内的水处于一适宜温度。空气源热泵机组6为清洁能源,其具有使用成本低、易操作、采暖效果好、安全、干净等多重优势。第二深层储水井3与地源热泵4连接,通过地缘热泵可对由对第二深层储水井3流出的热水进行再次加热,使其处于一个理想温度,地源热泵4不仅为清洁能源,而且地源热泵4属经济有效的节能技术。其地源热泵4的COP值达到了4以上,也就是说消耗1KWh的能量,用户可得到4KWh以上的热量或冷量,具有转化率高的优点。第二深层储水井3与热交换装置5连接,热交换装置5可为暖气片组、地热盘管等等散热/冷设备,通过热交换装置5达到对流经其内部的液体与其外部进行热交换的目的。热交换装置5通过第二循环泵9与第一深层储水井2连接,以上连接方式可使第一深层储水井2、第二深层储水井3、地源热泵4以及热交换装置5之间形成一个闭环的水循环回路,热水井1流出来的热水通过第一深层储水井2进行存储,然后通过第二深层储水井3进行初次调温,经过地源热泵4再次变温,接着通过热交换装置5进行散热/冷,最后流回至第一深层储水,完成其一次循环。如图2所示,中央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包括构成恒温控制单元的CPU21、采温装置25和录温装置22,采温装置25用于对热交换装置5的温度进行检测并生成温度检测数据传递至CPU21,所述的录温装置22用于录入工作人员预定的恒定温度并生成温度录入数据,当采温装置25检测到的温度低于预定的恒定温度后,中央控制系统控制空气源热泵机组6和地源热泵4提高加热功率。采温装置25为温度传感器。恒温控制单元能够对热交换装置5处的温度进行实时检测,并通过控制空气源热泵机组6和地源热泵4分别对地热水进行制冷/加热来实现热交换装置5处恒温,使其所供热位置处于一个恒定温度。第一深层储水井2设置有第一液位计24,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深层储水井2内水位高度并生成第一水位数据至CPU21并通过显示终端26进行显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适用于农业生产的供热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农业生产的供热系统,包括地下热水井(1)和依次通过管道闭环连接的第一深层储水井(2)、第二深层储水井(3)、地源热泵(4)以及热交换装置(5),所述的地下热水井(1)与第一深层储水井(2)连接,所述热交换装置(5)安装于用户端,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深层储水井(3)设置有对其提供冷/热源的空气源热泵机组(6),所述的第一深层储水井(2)和第二深层储水井(3)、热交换装置(5)和第一深层储水井(2)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循环泵(8)、第二循环泵(9);所述的第一深层储水井(2)、第二深层储水井(3)、地源热泵(4)、热交换装置(5)、空气源热泵机组(6)、第一循环泵(8)、第二循环泵(9)分别受控于一中央控制系统,所述的中央控制系统包括:恒温控制单元,包括CPU(21)、和分别与所述CPU(21)连接的采温装置(25)、录温装置(22)、地源热泵(4)和空气源热泵机组(6),所述的采温装置(25)用于对热交换装置(5)的温度进行检测并生成温度检测数据传递至CPU(21),所述的录温装置(22)用于录入工作人员预定的恒定温度并生成温度录入数据,当采温装置(25)检测到的温度低于预定的恒定温度后,中央控制系统控制空气源热泵机组(6)和地源热泵(4)提高加热功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农业生产的供热系统,包括地下热水井(1)和依次通过管道闭环连接的第一深层储水井(2)、第二深层储水井(3)、地源热泵(4)以及热交换装置(5),所述的地下热水井(1)与第一深层储水井(2)连接,所述热交换装置(5)安装于用户端,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深层储水井(3)设置有对其提供冷/热源的空气源热泵机组(6),所述的第一深层储水井(2)和第二深层储水井(3)、热交换装置(5)和第一深层储水井(2)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循环泵(8)、第二循环泵(9);所述的第一深层储水井(2)、第二深层储水井(3)、地源热泵(4)、热交换装置(5)、空气源热泵机组(6)、第一循环泵(8)、第二循环泵(9)分别受控于一中央控制系统,所述的中央控制系统包括:恒温控制单元,包括CPU(21)、和分别与所述CPU(21)连接的采温装置(25)、录温装置(22)、地源热泵(4)和空气源热泵机组(6),所述的采温装置(25)用于对热交换装置(5)的温度进行检测并生成温度检测数据传递至CPU(21),所述的录温装置(22)用于录入工作人员预定的恒定温度并生成温度录入数据,当采温装置(25)检测到的温度低于预定的恒定温度后,中央控制系统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谈积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恒鼎义和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