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盾构下穿既有建筑物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99893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0 2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盾构下穿既有建筑物的施工方法,进行既有建筑物外围加固;施作托换主梁及次梁;施作7条钻孔桩托住3条主梁及5条次梁;选用外侧钢壁有螺旋丝扣的液压千斤顶,外套钢圈,在调整过程中时刻使千斤顶上的外钢圈与次梁紧密贴紧,单个柱子出现沉降时进行单独调整;原有柱子进行切割,利用液压控制系统控制千斤顶进行沉降调整,在个别柱子出现沉降时,进行单个柱子的调整,直至每个柱子不再发生沉降为止。监测一定时间后,建筑物无沉降变化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主梁与次梁的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对盾构下穿既有建筑物的变形进行灵活有效的控制,提高施工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盾构下穿既有建筑物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
,涉及一种盾构下穿既有建筑物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盾构推进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盾构推进引起的地表沉降变形。地表沉降变形量过大时,会直接影响地表建筑物的正常使用,特别是在盾构隧道下穿既有建筑物时,要保证既有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如何控制其不致产生过大的沉降变形和开裂,是盾构隧道施工中必须要面临的重要工程技术难题。截至目前,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和建筑物沉降变形的监测技术已趋于成熟。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受建筑物形状和尺寸,以及建筑物重要性的影响,根据监测数据来主动调整建筑物的沉降变形量保证其变形在允许的范围内,是盾构施工的重中之重。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盾构下穿既有建筑物的施工案例比较多见,但是在以人工素填土、淤泥或淤泥质土、淤泥质粉细砂层、中粗砂层以及强风化或者中风化地层为主,且为桩基础的建筑物下方穿越盾构隧道的施工案例则较少。例如,对下穿既有建筑物的盾构隧道进行施工时,盾构隧道的施工具有以下特点:一、下穿地层中粗砂层呈深灰色,饱和,松散~稍密,级配不良,主要成分以石英中粗砂为主,局部夹薄层淤泥,含少量有机质成分,土质不均,大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盾构下穿既有建筑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步骤一,既有建筑物外围加固;施工区域外围,采用两排双管旋喷桩对地基进行防水处理,旋喷桩深度为18米;施工区域内,采用双管旋喷桩对主动托换梁梁底标高以下的土层进行加固,桩长为18米;步骤二,施作托换主梁及次梁;施作7条托住3条主梁及5条次梁,对原立柱混凝土接触面保护层进行凿除,保护层凿除后,将原柱钢筋与次梁钢筋进行焊接,无法焊接处,在柱子上进行植筋,将植筋与次梁钢筋焊接;步骤三,安装千斤顶并进行调试;选用外侧钢壁有螺旋丝扣的液压千斤顶,外套钢圈,在调整过程中时刻使千斤顶上的外钢圈与次梁紧密贴紧,千斤顶安装时保证千斤顶的轴线垂直,每个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盾构下穿既有建筑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步骤一,既有建筑物外围加固;施工区域外围,采用两排双管旋喷桩对地基进行防水处理,旋喷桩深度为18米;施工区域内,采用双管旋喷桩对主动托换梁梁底标高以下的土层进行加固,桩长为18米;步骤二,施作托换主梁及次梁;施作7条托住3条主梁及5条次梁,对原立柱混凝土接触面保护层进行凿除,保护层凿除后,将原柱钢筋与次梁钢筋进行焊接,无法焊接处,在柱子上进行植筋,将植筋与次梁钢筋焊接;步骤三,安装千斤顶并进行调试;选用外侧钢壁有螺旋丝扣的液压千斤顶,外套钢圈,在调整过程中时刻使千斤顶上的外钢圈与次梁紧密贴紧,千斤顶安装时保证千斤顶的轴线垂直,每个次梁上布置4台千斤顶,每个柱子的千斤顶为一组,在单个柱子出现沉降时进行单独调整;步骤四,既有建筑物及周边变形监测点布设;施工过程中监测项目有原建筑物监测、环境监测、新结构监测、施工过程中新、老结构监测和施工后监测,监测区域的范围纵横向均为50m~100m;步骤五,盾构机截桩施工并进行柱子沉降调整;新的桩基没有沉降时,原有柱子进行切割,将钢筋混凝土切断,直至该部位切透为止;在桩基进行截断时,原有桩基支承力随即下降,千斤顶上的钢圈及千斤顶同时受力,新桩基受力后会出现沉降,根据静力水准仪和常规水准仪监测的数据,利用液压控制系统控制千斤顶进行沉降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小平李晓钟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