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伞布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99841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0 2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伞布,包括面料层和涂覆在面料层上的防水层,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所述面料层由聚酯纤维和腈纶纤维混纺、织造而成;所述防水层中各组分配比按照重量份计为:树脂35‑45份、硅油10‑20份、交联剂11‑15份、粘合剂2.5‑5.5份、紫外线屏蔽剂1.5‑4.5份。其中树脂包括聚氨酯乳液和聚丙烯酸酯乳液,且聚氨酯乳液与聚丙烯酸酯乳液的质量比为5:3;所述硅油由环氧基改性硅油和聚醚改性硅油混合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上述伞布的方法,制得的伞布具有拒水防紫外线效果好、耐晒、且加工时不易泛黄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伞布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伞布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伞布一般是由常规布料经过拒水整理后制得,其拒水、防晒效果好,是制造雨伞、遮阳伞等的主要原料。现有授权公告号CN103774326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紫外线防水涂层织物,包括基布层和至少一层涂层,其中:基布层由经纱和纬纱交织织成,经纱和纬纱分别由重量比92%-98%的锦纶纤维和2%-8%的硅酸铝纤维构成;涂层涂覆于基布层之上,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构成:聚氨酯乳液40-60份、纳米氧化钛3-6份、纳米氧化锌2-6份、交联剂3-7份、丙烯酸酯5-8份和溶剂10-15份。但是,在上述防紫外线防水涂层织物的涂层中含有一定量的纳米氧化钛,在对基布层进行涂层整理时,纳米氧化钛容易与杂质反应生成有色物质,附着在基布层上,使得整理后的基层布泛黄,影响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伞布,其具有拒水防紫外线效果好、耐晒、且不易出现泛黄的优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伞布,包括面料层和涂覆在面料层上的防水层,所述面料层由聚酯纤维和腈纶纤维混纺、织造而成;所述防水层中各组分配比按照重量份计为:树脂35-45份,硅油10-20份,交联剂11-15份,粘合剂2.5-5.5份,紫外线屏蔽剂1.5-4.5份,其中树脂包括聚氨酯乳液和聚丙烯酸酯乳液,且聚氨酯乳液与聚丙烯酸酯乳液的质量比为5:3;所述硅油由环氧基改性硅油和聚醚改性硅油混合而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酯纤维强度好、弱吸湿性,腈纶纤维耐晒性能优良,用聚酯纤维和腈纶纤维混纺、织造的面料作为伞布的面料层,不仅容易进行拒水涂层整理,而且制得伞布耐磨、耐晒,经久耐用。聚氨酯和聚丙烯酸酯为常见的拒水整理树脂,前者成膜柔软,后者成膜具有可挠性,两者混用,拒水拒油效果好,形成的涂层不易开裂,还具有一定的防皱功效;交联剂和粘合剂起到了使树脂易于成膜,在面料层的表面形成以横纵交错的高分子链网,使得防水层具有一定的牢度。聚醚改性硅油具有较好的水溶性,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破乳、漂油等问题。环氧基改性硅油可以提高织物的弹性,将其与聚醚改性硅油配合使用,整理后的织物柔软性更好,还具有抗皱、耐洗等特性。紫外线屏蔽剂的使用,可以提升伞布的耐晒性能。进一步地,所述面料层为聚酯纤维和腈纶纤维按照8:2的质量比混纺、织造而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酯纤维强度好、耐磨、耐化学性好,腈纶纤维耐晒性能在化纤中最好,两者混纺易加工、且制得面料结实、耐晒。进一步地,织造所述面料层的纱线的粗细度为190D-210D,面料层的克重为100-180g/m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面料层过薄,所得伞布的牢度会差,面料层过厚则会使得制成的伞布发硬,韧性差,因而面料层纱线的粗细度为190D-210D,面料层的克重为100-180g/m2为宜。进一步地,所述硅油中环氧基改性硅油和聚醚改性硅油的质量比为7: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聚醚改性硅油的聚醚基团具有亲水性,用量过高会影响伞布的拒水性能,因而以环氧基改性硅油与聚醚改性硅油的质量比为7:3最为适宜。进一步地,所述交联剂为异氰酸酯,所述粘合剂为环氧树脂或者聚苯乙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氧树脂或聚苯乙烯与树脂、硅油均具有较好的互溶性,可以使拒水整理剂中的各组分充分混合,进行整理时能均匀涂覆在面料层表面。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伞布的方法。一种制造伞布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对聚酯纤维和腈纶纤维按照质量比8:2的比例混纺、织造的坯布进行前处理,坯布的纱线的粗细度为190D-210D,然后进行染色和/或印花,还原清洗,水洗,脱水,定型,获得克重为100-180g/m2的面料;S2、配制拒水整理液,按照比例称取:树脂35-45份,硅油10-20份,交联剂11-15份,粘合剂2.5-5.5份,混合均匀,加入1.5-4.5份的紫外线屏蔽剂,充分搅拌均匀制得拒水整理液备用,树脂由聚氨酯乳液和聚丙烯酸酯乳液按质量5:3的比例混合而成,硅油为环氧基改性硅油和聚醚改性硅油的混合物;S3、利用步骤S2的拒水整理液对步骤S1的面料进行整理,将面料浸渍于浓度为15-45g/L的拒水整理液中使其中分吸附拒水整理液,利用轧车轧去面料上多余拒水整理液,轧余率为55%-70%;S4、利用烘房对步骤S3中浸轧拒水整理液后的面料进行焙烘,焙烘温度为145℃-165℃,焙烘时间为60s-90s;S5、利用轧光机对步骤S4所得的面料进行轧光处理,制得伞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步骤S1主要是对坯布进行前处理,包括精炼、碱减量、染色和/或印花等工序,完成前处理工序后利用步骤S2配制的拒水整理液对面料进行处理。拒水整理剂的用量为15-45g/L,因为过低达不到拒水要求,过高不仅容易泛黄,还容易出现黏辊等问题,不利于生产操作。利用轧车轧去布面多余整理液,可以使整理液充分均匀地浸润织物,减少织物带液量,利于缩短后续烘干/焙烘时间,轧余率以55%-70%为宜。于145℃-165℃条件下,对织物焙烘60s-90s可使整理液的溶剂挥发,在布面形成防水层。烘干时间可以视织物的带液程度而定,温度不宜高于165℃否则易出现织物泛黄、手感发硬的情况。利用轧光机对拒水整理后的织物进行轧光处理,利用轧辊的物理挤压和施加一定的温度,可以使织物表面光滑、富有光泽,也可以去除部分皱纹,修补部分疵病。进一步地,步骤S3采用两浸两轧工艺,且两次的轧余率均为55%-7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浸两轧工艺使得面料浸润的拒水整理剂更加均匀,形成的防水层厚薄一致,不易出现因拒水整理剂吸附不均造成的布面局部泛黄、色差等问题。进一步地,进行步骤S4前还包括对步骤S3所得的面料进行预烘的步骤,预烘温度为80℃-10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焙烘前,于80℃-100℃对织物进行预烘可以减少织物带液量,能有效缩短后续焙烘加工时间。同时预烘温度相对温和,可以减少泳移的发生,所得防水层各处厚度基本一致,利于减少疵病的产生。进一步地,步骤S4焙烘后的落布温度低于6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焙烘温度较高,高温落布容易造成布面起皱,且产生的皱纹难以消除。落布温度低于65℃可以有效抑制褶皱的产生。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利用聚氨酯和聚丙烯酸酯混合的树脂、环氧基改性硅油和聚醚改性硅油混合的硅油等配制拒水整理液,整理后得到伞布防水效果好、柔软而富有弹性、且加工时不易泛黄;2、利用纳米氧化锌代替纳米氧化钛作为紫外线遮蔽剂,防紫外线效果好,且能有效减少加工过程中的出现的泛黄现象;3、以聚酯纤维和腈纶纤维按一定比例混纺、织造的坯布作为面料层,制得伞布耐水、耐晒,且染色或印花所得颜色鲜艳。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伞布,其包括面料层和防水层。面料层由聚酯纤维和腈纶纤维按照质量比8:2的比例混纺、织造而成,其经纱、纬纱粗细度均为190D。经前处理,染色和/或印花后面料克重为100-180g/m2。防水层由拒水整理液整理而成。上述伞布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对聚酯纤维和腈纶纤维混纺的坯布进行常规的前处理、染色和/或印花,经还原清洗、水洗、烘干得到预处理布;S2、按照重量份计,称取聚氨酯乳液21.9份,聚丙烯酸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伞布,包括面料层和涂覆在面料层上的防水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层由聚酯纤维和腈纶纤维混纺、织造而成;所述防水层中各组分配比按照重量份计为:树脂 35‑45份,硅油 10‑20份,交联剂 11‑15份,粘合剂 2.5‑5.5份,紫外线屏蔽剂1.5‑4.5份,其中树脂包括聚氨酯乳液和聚丙烯酸酯乳液,且聚氨酯乳液与聚丙烯酸酯乳液的质量比为5:3;所述硅油由环氧基改性硅油和聚醚改性硅油混合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伞布,包括面料层和涂覆在面料层上的防水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层由聚酯纤维和腈纶纤维混纺、织造而成;所述防水层中各组分配比按照重量份计为:树脂35-45份,硅油10-20份,交联剂11-15份,粘合剂2.5-5.5份,紫外线屏蔽剂1.5-4.5份,其中树脂包括聚氨酯乳液和聚丙烯酸酯乳液,且聚氨酯乳液与聚丙烯酸酯乳液的质量比为5:3;所述硅油由环氧基改性硅油和聚醚改性硅油混合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伞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层为聚酯纤维和腈纶纤维按照8:2的质量比混纺、织造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伞布,其特征在于:织造所述面料层的纱线的粗细度为190D-210D,面料层的克重为100-180g/m2。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伞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油中环氧基改性硅油和聚醚改性硅油的质量比为7: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伞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为异氰酸酯,所述粘合剂为环氧树脂或者聚苯乙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伞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线屏蔽剂为纳米氧化锌粉末。7.一种制造权利要求6所述伞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对聚酯纤维和腈纶纤维按照质量比8:2的比例混纺、织造的坯布进行前处理,坯布的纱线的粗细度为190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雨维斯纺织纤维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