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设有隐藏锁的门,门包括外夹板、内夹板、内侧板、外侧板,外夹板、内夹板、内侧板、外侧板组成一个门体框架结构,门还包括内置应急锁,外夹板上在与内置应急锁正对的位置设有应急锁孔,外侧板上设有与应急锁孔相连通的隐藏孔;门还包括用于堵住外侧板上所开隐藏孔的隐藏板以及用于驱动隐藏板发生偏移以使所开隐藏孔打开和重新被堵住的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遥控丢失或系统故障时,可以采取应急开锁的方式开锁,而在无故障时,隐藏板能够很好的遮挡内置应急锁,保证了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设有隐藏锁的门
本技术涉及门
,尤其涉及一种设有隐藏锁的门。
技术介绍
基本每个家庭都要安装门。目前的门大多钥匙孔暴露在外面容易被技术开启或暴力开启,无锁孔门虽说可以有效防止,但遇到遥控丢失或电子故障,只能爆破,由此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设有隐藏锁的门,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设有隐藏锁的门,包括外夹板、内夹板、内侧板、外侧板,外夹板、内夹板、内侧板、外侧板组成一个门体框架结构,门还包括内置应急锁,外夹板上在与内置应急锁正对的位置设有应急锁孔,外侧板上设有与应急锁孔相连通的隐藏孔;门还包括用于堵住外侧板上所开隐藏孔的隐藏板以及用于驱动隐藏板发生偏移以使所开隐藏孔打开和重新被堵住的驱动机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遥控丢失或系统故障时,可以采取应急开锁的方式开锁,而在无故障时,隐藏板能够很好的遮挡内置应急锁,保证了安全性。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隐藏板包括修饰板和底板,底板的外侧与修饰板的内侧相连接,底板的内侧与驱动机构连接。进一步,隐藏孔的外轮廓尺寸大于应急锁孔的外轮廓尺寸;修饰板与隐藏孔的形状大小一致。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在视觉上很难注意到隐藏板的存在,增强了安全性。进一步,驱动机构包括顶杆、动力装置、复位件,顶杆的上端与底板相连接,顶杆的下端同时经过隐藏孔、外夹板后与动力装置的输出端活动连接;顶杆的下端设有限位部,复位件套在顶杆上,复位件的上端抵触着外夹板的内侧,复位件的下端抵触着限位部。进一步,限位部为设置在顶杆下端端部的半球体,复位件的下端抵触在半球体的平面部分上,顶杆上半球体的直径大于顶杆上其他位置的直径。进一步,动力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与驱动电机输出轴相连接的凸轮,顶杆下端的半球体通过复位件的作用始终抵触在凸轮的外周面上。进一步,复位件为弹簧。进一步,门还包括身份读取装置,身份读取装置包括控制器、识别模块,识别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驱动电机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进一步,身份读取装置还包括与控制器电连接的应急电源插接口。进一步,识别模块为身份证读取器或权限磁卡读取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实施例一的前视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实施例一的后视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实施例一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实施例一的俯视图;图5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所述实施例二的前视图;图7为本技术所述实施例二的后视图;图8为本技术所述实施例三的前视图;图9为本技术所述实施例三的后视图;图10为本技术所述的设有隐藏锁的门的前视图;图11为图10的局部剖视图;图12为图11在隐藏孔打开后的状态图;图13为本技术所述的设有隐藏锁的门所涉及到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一种设有隐藏锁的门,包括固定框架和设置在固定框架内的PCB板;固定框架上设有方便与内夹板120连接的第一连接件;PCB板上设有处理器210、获取访问人员信息的识别监控总成230、输入接口、输出接口和显示器;识别监控总成230与处理器210电连接,输入接口、输出接口和显示器均与处理器210电连接。其中,识别监控总成230包括高清监控装置231、影像识别装置232、人体感应模块235、触摸门铃装置12。另外,识别监控总成230还包括为高清监控装置231补光的第一红外补光装置233,识别监控总成230还包括为影像识别装置232补光的第二红外补光装置234。一种设有隐藏锁的门,包括外夹板110、内夹板120、内侧板130、外侧板140和控制模块。外夹板110、内夹板120、内侧板130、外侧板140组成一个门体框架;门还包括固定骨架,固定骨架设置在门体框架内;控制模块设置在固定骨架中,控制模块设置在门体框架内靠近上端,并设置在靠近外侧板140的一侧;内夹板120在对应控制模块的位置设有方便拆卸防砸骨架挡板3的检修板4;检修板4与内夹板120之间滑动或可拆卸连接。外夹板110上设有方便识别监控总成230采集信息的第一窗口孔,外夹板110上设有方便显示器显示的第二窗口孔。控制模块的固定框架为前后贯通的框型结构;PCB板设置在固定框架内,且靠近外夹板110的一端;还包括防砸骨架挡板3;防砸骨架挡板3设置在固定框架靠近内夹板120的一端上,且盖住固定框架后端口,或,防砸骨架挡板3设置在固定骨架上,并盖住固定框架后端口处。门还包括嵌在内侧板130上的人体动作感应装置5、高清触摸显示屏6、红外遥控装置7、自动开锁装置8,人体动作感应装置5的信号输出端与PCB板上的输入接口电连接,高清触摸显示屏6的信号输入端与PCB板上的输出接口电连接,红外遥控装置7的信号输出端与PCB板上的输入接口电连接。门还包括自动开门机组控制装置9、自动开门机组10,自动开门机组控制装置9、自动开门机组10均设置在门体框架的顶部,自动开门机组10的信号输入端与自动开门机组控制装置9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自动开门机组控制装置9的信号输入端与PCB板上的输出接口电连接。门还包括嵌在外侧板140上的手指/手掌静脉识别装置11、触摸门铃装置12、拾音装置13,手指/手掌静脉识别装置11的信号输出端与PCB板上的输入接口电连接,触摸门铃装置12的信号输出端与PCB板上的输入接口电连接,拾音装置13的信号输入端与PCB板上的输出接口电连接。另外,外侧板140的外表面还嵌设有装饰花纹板142。门体框架的左侧侧面还设有扬声器以及扬声器发声孔14,扬声器的信号输入端与PCB板上的输出接口电连接。门体框架的左侧还设有隐藏式过线装置15。如图10、图11、图12、图13所示,门1还包括内置应急锁150,内置应急锁150设置在外夹板11与内夹板120之间,内置应急锁150为机械钥匙锁,外夹板110上在与内置应急锁150正对的位置设有应急锁孔111(应急锁孔111对应着内置应急锁150的锁眼),外侧板140上设有与应急锁孔111相连通的隐藏孔141,其中,隐藏孔141的外轮廓尺寸大于应急锁孔111的外轮廓尺寸。门1还包括用于堵住外侧板140上所开隐藏孔141的隐藏板160以及用于驱动隐藏板160发生偏移以使所开隐藏孔141打开和重新被堵住的驱动机构170。隐藏板160包括修饰板161和底板162,底板162的外侧与修饰板161的内侧相连接,底板162的内侧与驱动机构170连接,修饰板161与隐藏孔141的形状大小一致,底板162与隐藏孔141的形状大小一致或略小,修饰板161与外侧板140外表面上的花纹或纹路相匹配,这样在视觉上很难注意到隐藏板160的存在。驱动机构170包括顶杆171、动力装置172、复位件173。顶杆171的上端与底板162相连接,顶杆171的下端同时经过隐藏孔141、外夹板110后与动力装置172的输出端活动连接。动力装置172设置在外夹板110与内夹板120之间。顶杆171的下端设有限位部1711,复位件17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设有隐藏锁的门,所述门(1)包括外夹板(110)、内夹板(120)、内侧板(130)、外侧板(140),所述外夹板(110)、内夹板(120)、内侧板(130)、外侧板(140)组成一个门体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1)还包括内置应急锁(150),所述外夹板(110)上在与内置应急锁(150)正对的位置设有应急锁孔(111),所述外侧板(140)上设有与应急锁孔(111)相连通的隐藏孔(141);所述门(1)还包括用于堵住外侧板(140)上所开隐藏孔(141)的隐藏板(160)以及用于驱动隐藏板(160)发生偏移以使所开隐藏孔(141)打开和重新被堵住的驱动机构(17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有隐藏锁的门,所述门(1)包括外夹板(110)、内夹板(120)、内侧板(130)、外侧板(140),所述外夹板(110)、内夹板(120)、内侧板(130)、外侧板(140)组成一个门体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1)还包括内置应急锁(150),所述外夹板(110)上在与内置应急锁(150)正对的位置设有应急锁孔(111),所述外侧板(140)上设有与应急锁孔(111)相连通的隐藏孔(141);所述门(1)还包括用于堵住外侧板(140)上所开隐藏孔(141)的隐藏板(160)以及用于驱动隐藏板(160)发生偏移以使所开隐藏孔(141)打开和重新被堵住的驱动机构(17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有隐藏锁的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隐藏板(160)包括修饰板(161)和底板(162),所述底板(162)的外侧与所述修饰板(161)的内侧相连接,所述底板(162)的内侧与所述驱动机构(170)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设有隐藏锁的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隐藏孔(141)的外轮廓尺寸大于应急锁孔(111)的外轮廓尺寸;所述修饰板(161)与所述隐藏孔(141)的形状大小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设有隐藏锁的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170)包括顶杆(171)、动力装置(172)、复位件(173),所述顶杆(171)的上端与底板(162)相连接,所述顶杆(171)的下端同时经过隐藏孔(141)、外夹板(110)后与动力装置(172)的输出端活动连接;所述顶杆(171)的下端设有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宏鑫,
申请(专利权)人:聚鑫智能科技武汉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