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合金窗框转角结构及铝合金窗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9671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0 2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铝合金窗框转角结构及铝合金窗框,铝合金窗框转角结构包括内凹内拼料、外凸内拼料、内凹外拼料、外凸外拼料、隔热条,内凹内拼料、内凹外拼料通过隔热条插接,以形成内凹组合型材,外凸内拼料、外凸外拼料通过隔热条插接,以形成外凸组合型材,内凹组合型材与外凸组合型材抵靠连接,并形成呈120°‑200°范围内的设定夹角。铝合金窗框包括有上述的铝合金窗框转角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铝合金窗框转角结构可根据转角洞口的角度需要实现设定角度范围的安装,提高了转角结构的通用性、实用性,也便于安装效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合金窗框转角结构及铝合金窗框
本技术涉及建筑外装饰
,具体涉及一种铝合金窗框转角结构的改进。
技术介绍
铝合金窗框通常用于建筑的外装饰中,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对建筑物的采光要求,另一方面满足通风功能。建筑物外窗的窗洞有时并不位于一个平面,例如,一些建筑物外窗的窗洞具有角度不一的转角洞口。现有技术中,铝合金窗框为符合转角洞口中的角度需要设置转角结构,但是,现有的转角结构在装配后只能保持固定的角度,无法根据转角洞口进行微调,这种单一的、角度固定的转角结构在安装时具有局限性,无法适配不同角度的转角洞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合金窗框转角结构,其可以根据转角洞口的角度需要实现设定角度范围的安装,提高了转角结构的通用性、实用性,也便于安装效率的提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铝合金窗框转角结构,其包括内凹内拼料、外凸内拼料、内凹外拼料、外凸外拼料、隔热条,所述内凹内拼料、内凹外拼料通过所述隔热条插接,以形成内凹组合型材,所述外凸内拼料、外凸外拼料通过所述隔热条插接,以形成外凸组合型材,所述内凹组合型材与所述外凸组合型材抵靠连接,并形成呈120°-200°范围内的设定夹角。进一步的,所述内凹组合型材形成有内凹圆弧曲面,所述外凸组合型材形成有外凸圆弧曲面,所述内凹圆弧曲面、外凸圆弧曲面的半径相等。进一步的,所述内凹圆弧曲面两端的夹角呈90°-120°,所述外凸圆弧曲面两端的夹角呈180°。进一步的,所述内凹圆弧曲面两端的夹角为100°。进一步的,所述内凹内拼料、内凹外拼料之间形成有设定的第一变形间隙;所述外凸内拼料、外凸外拼料之间形成有设定的第二变形间隙。进一步的,所述内凹内拼料、内凹外拼料之间设有两根平行分布的所述隔热条;所述外凸内拼料、外凸外拼料之间设有两根平行分布的所述隔热条。基于上述铝合金窗框转角结构的结构设计,本技术在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铝合金窗框,所述铝合金窗框包括窗框横料以及连接于所述窗框横料的转角结构,其中,所述转角结构包括内凹内拼料、外凸内拼料、内凹外拼料、外凸外拼料、隔热条,所述内凹内拼料、内凹外拼料通过所述隔热条插接,以形成内凹组合型材,所述外凸内拼料、外凸外拼料通过所述隔热条插接,以形成外凸组合型材,所述内凹组合型材与所述外凸组合型材抵靠连接,并形成呈120°-200°范围内的设定夹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转角结构安装角度固定,不便于现场施工时进行调整、通用性不高的问题,特别设计了具有设定夹角可调节的铝合金窗框转角结构。其中,内凹内拼料、内凹外拼料之间通过隔热条插接以形成内凹组合型材,有效保证内凹内拼料、内凹外拼料之间位置的相对固定;外凸内拼料、外凸外拼料之间通过隔热条插接以形成外凸组合型材,有效保证外凸内拼料、外凸外拼料之间相对位置的固定。重点的,本技术中内凹组合型材与外凸组合型材特别用于形成设定夹角(120°-200°)的抵靠连接,鉴于120°-200°范围内的抵靠连接可知,本技术铝合金窗框转角结构可适配安装在120-200°范围内的转角洞口,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实用性,方便施工人员的安装。结合附图阅读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铝合金窗框转角结构中设定夹角呈12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铝合金窗框转角结构中设定夹角呈180°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铝合金窗框转角结构中设定夹角呈200°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铝合金窗框转角结构,包括有内凹内拼料10、外凸内拼料20、内凹外拼料30、外凸外拼料40、隔热条50。其中,内凹内拼料10、内凹外拼料30通过隔热条50插接,并组合型材了内凹组合型材;同理,外凸内拼料20、外凸外拼料40通过隔热条50插接,并组合型材了外凸组合型材,为了保证插接地可靠性本实施例优选在内凹内拼料10、内凹外拼料30之间设有两根平行分布的隔热条50,以及在外凸内拼料20、外凸外拼料40之间设有两根平行分布的隔热条50。为了实现设定夹角内可调,本实施例特别利用内凹组合型材与外凸组合型材抵靠连接,并具体形成120°-200°范围内的设定夹角,可较好地适配120°-200°范围内的转角洞口,有效克服了现有转角结构无法调整夹角的问题,如图1、图2、图3所示,分别示出了内凹组合型材与外凸组合型材之间设定夹角呈120°、180°、200°时的状态。在安装铝合金窗框转角结构时,当施工人员调整好内凹组合型材与外凸组合型材之间的设定夹角后,便可以将铝合金窗框转角结构与窗框横料组合形成完整的窗框,并将窗框固定安装在窗洞内,全部安装完成后内凹组合型材与外凸组合型材之间就形成了固定的夹角。为了方便施工人员在安装本实施例转角结构时,能够轻快、方便地改变内凹组合型材与外凸组合型材之间的设定夹角,本实施例特别在内凹组合型材上形成有内凹圆弧曲面、在外凸组合型材上形成有外凸圆弧曲面,当然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仅在内凹组合型材上形成了内凹的曲面、在外凸组合型材上形成了外凸的曲面,以实现抵靠,本实施仅为优选方案以作参考。具体的,可在内凹内拼料10、内凹外拼料30上抵靠于外凸组合型材的一侧分别形成第一圆弧曲面11、第二圆弧曲面31,第一圆弧曲面11、第二圆弧曲面31组合形成内凹圆弧曲面;同理,在外凸内拼料20、外凸外拼料40上抵靠于内凹组合型材的一侧分别形成第三圆弧曲面21、第四圆弧曲面41,第三圆弧曲面21、第四圆弧曲面41组合形成外凸圆弧曲面,如图3所示。为了实现调节内凹组合型材与外凸组合型材之间的设定夹角时,具有转动的效果,本实施例特别设定内凹圆弧曲面、外凸圆弧曲面的半径相等,即第一圆弧曲面11、第二圆弧曲面31、第三圆弧曲面21、第四圆弧曲面41的半径均相等。为了在内凹组合型材、外凸组合型材之间可靠抵靠的同时提高二者之间相互转动的便捷性,本实施例设计内凹圆弧曲面两端的夹角呈90°-120°,即第一圆弧曲面11的外端、第二圆弧曲面31的外端之间夹角呈90°-120°,具体的,本实施例内凹圆弧曲面两端的夹角为100°;同时设计外凸圆弧曲面两端的夹角呈180°,即第三圆弧曲面21的外端、第四圆弧曲面41的外端之间夹角呈180°。此外,为了在安装隔热条50时,避免内凹内拼料10、内凹外拼料30之间发生挤压的干涉现象,本实施例特别在内凹内拼料10、内凹外拼料30之间形成有设定的第一变形间隙m;同理,本实施例还在外凸内拼料20、外凸外拼料40之间形成有设定的第二变形间隙n,如图2所示。基于上述的铝合金窗框转角结构,本实施例在在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铝合金窗框,该铝合金窗框包括窗框横料以及通过现有技术连接于窗框横料的转角结构,其中,转角结构为本实施例所提出的铝合金窗框转角结构,此处不再赘述。以上,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技术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铝合金窗框转角结构及铝合金窗框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铝合金窗框转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凹内拼料、外凸内拼料、内凹外拼料、外凸外拼料、隔热条,所述内凹内拼料、内凹外拼料通过所述隔热条插接,以形成内凹组合型材,所述外凸内拼料、外凸外拼料通过所述隔热条插接,以形成外凸组合型材,所述内凹组合型材与所述外凸组合型材抵靠连接,并形成呈120°‑200°范围内的设定夹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合金窗框转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凹内拼料、外凸内拼料、内凹外拼料、外凸外拼料、隔热条,所述内凹内拼料、内凹外拼料通过所述隔热条插接,以形成内凹组合型材,所述外凸内拼料、外凸外拼料通过所述隔热条插接,以形成外凸组合型材,所述内凹组合型材与所述外凸组合型材抵靠连接,并形成呈120°-200°范围内的设定夹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窗框转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组合型材形成有内凹圆弧曲面,所述外凸组合型材形成有外凸圆弧曲面,所述内凹圆弧曲面、外凸圆弧曲面的半径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铝合金窗框转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圆弧曲面两端的夹角呈90°-120°,所述外凸圆弧曲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旭郑巧刘国栋王红王爱芹
申请(专利权)人:德才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