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结构及车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9119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0 17: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结构及车体,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连接结构包括外壳、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通过在外壳一端设置第一连接件,另一端设置第二连接件,从而能够利用第一连接件上的第一接口和第二连接件上的第二接口将不同的零件可拆卸式连接。通过连接结构将不同零件可拆卸式连接有利于避免由于焊接带来的零件变形和溃缩现象,有利于提高零件的使用寿命。通过利用连接结构自身的面来定位和安装,有利于降低夹具和定位工装的使用数量,且通过在外壳内部设置导向筋和加强筋,有利于提高不同零件传递力的稳定性,保证正碰力的有效、安全的传递。

A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car body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a car body,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utomobile. The connection structure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comprises a shell, a first connector and a second connector, the first connecting pieces are arranged at one end of the casing, the other end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connecting parts, so as to utilize the first connector of the first interface and the second interface member will connect the second different parts of a detachable connection. Through connection structure, disassembly of different parts can help avoid the deformation and collapse of parts caused by welding, which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service life of parts. The connection structure itself through the use of surface positioning and installation,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fixtures and tooling positioning, and through the guide ribs and the reinforcing ribs are arranged inside the housing, is conducive to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different parts of transfer force, touch force is ensure effective and safe transf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结构及车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连接结构及应用该连接结构的车体。
技术介绍
随着“节能环保”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话题,轻量化也广泛应用到汽车领域。相较于传统汽车,轻量化汽车在提高汽车的操控性方面和节能方面均具有优良的表现,除此之外,降低汽车自身的重量还可以提供输出功率、降低噪音、减少废气排放量和提高安全性能,因此轻量化汽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有技术中,车身一般均采用钢板材料通过点焊而成,由于钢板的密度较大,不利于实现汽车的轻量化,且由于需要焊接的零部件较多,在焊接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模具、夹具和焊接工装,从而造成制造成本和制作时间大幅度增加。除此之外,在焊接时,很可能发生焊接处变形的现象,从而导致在车身的使用寿命期限内,各零件之间在传递力时不稳定的现象,进一步使焊接处出现溃缩现象,严重缩短车身的使用寿命,降低客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结构紧凑,提高不同零件的安装精度和安装效率,有利于提高不同零件传递力的稳定性,防止不同零件的连接处出现溃缩现象,有利于提高零件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体,该车体不同零件之间安装和拆卸方便,力传递稳定性强,不易出现变形和溃缩现象,使用寿命长。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连接结构,包括:外壳,其包括底板、第一侧板、第一限位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限位板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一端,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导向筋和加强筋;第一连接件,其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的一端,且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容纳第一零件的第一接口,且所述第一零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卸式连接;第二连接件,其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侧板形成容纳第二零件的第二接口,且所述第二零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式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底板为梯形结构,所述第一限位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的上底边上,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连接在所述底板的两条腰上,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一侧板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的夹角均为钝角;所述第一侧板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第二部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所述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彼此连接呈预设角度。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连接件整体呈L形,其包括第三部和第四部,所述第三部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部与所述第二侧板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导向筋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板固定连接,所述导向筋的延伸方向由第一连接件指向第二连接件。作为优选,所述加强筋与所述导向筋垂直设置。作为优选,所述导向筋和所述加强筋的数量均不少于两条,所述导向筋彼此平行设置,所述加强筋彼此平行设置,所述导向筋和所述加强筋连接呈网格状。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连接架以及沿连接架均匀设置的第一加强肋条,所述连接架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强肋条一端与所述连接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结构采用铝材制成。一种车体,包上述所述的连接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连接结构包括外壳、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通过在外壳一端设置第一连接件,另一端设置第二连接件,从而能够利用第一连接件上的第一接口和第二连接件上的第二接口将不同的零件可拆卸式连接。通过连接结构将不同零件可拆卸式连接能够避免由于焊接带来的零件变形和溃缩现象,有利于提高零件的使用寿命。通过利用连接结构自身的面来定位和安装,有利于降低夹具和定位工装的使用数量,降低制造成本和制造周期。且通过在外壳内部设置导向筋和加强筋,有利于提高不同零件传递力的稳定性,保证正碰力的有效、安全的传递。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连接结构的安装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连接结构的仰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连接结构的俯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连接结构的侧视图。图中:1、外壳;101、底板;102、第一侧板;1021、第一部;1022、第二部;103、第一限位板;104、第二侧板;105、第二限位板;106、第一安装孔;2、第一连接件;201、连接架;202、第一加强肋条;203、第二安装孔;3、第二连接件;301、第三部;302、第四部;303、第三安装孔;304、第二加强肋条;4、导向筋;5、加强筋;6、第一零件;7、第二零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包括外壳1,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3,外壳1包括底板101、第一侧板102、第一限位板103和第二侧板104,第一限位板103设置在外壳1的一端,外壳1内部设置有导向筋4和加强筋5。第一连接件2固定连接在外壳1的一端,且第一连接件2上设置有容纳第一零件6的第一接口,且第一零件6与第一连接件2可拆卸式连接。第二连接件3固定连接在外壳1的另一端,且第二连接件3与第一侧板102形成容纳第二零件7的第二接口,且第二零件7与第二连接件3可拆卸式连接。该连接结构利用第一接口和第二连接口来连接不同零件,在连接过程中,将第一零件6置于第一接口内,并将第一连接件2和第一零件6可拆式连接,将第二零件7置于第二接口内,并将第二连接件3和第二零件7可拆式连接。通过连接结构将不同零件可拆卸式连接有利于避免由于焊接带来的零件变形和溃缩现象,从而能够提高零件的使用寿命。且有利于降低安装难度,节约安装所需时间。在安装过程中,通过利用连接结构自身的面来定位,不仅能够降低夹具和定位工装的使用数量,还能够提高定位精度。且通过在外壳1内部设置导向筋4和加强筋5,有利于提高不同零件传递力的稳定性,保证正碰力的有效、安全的传递。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4所示,底板101为梯形结构,第一限位板103固定连接在底板101的上底边上,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连接在底板101的两条腰上,第一限位板103和第一侧板102之间的夹角、第一限位板103和第二侧板104之间的夹角均为钝角,第一侧板102包括第一部1021和第二部1022,第一部1021和第二部102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第二侧板104的结构与第一部1021的结构相同。通过将第一部1021和第二部1022设置之间的夹角设置为钝角,能够使连接结构连接处于不同安装平面上的零件,降低处于不同平面的零件的连接难度。且通过将底板101设置为梯形结构,并将第一限位板103和第一侧板102、第一限位板103和第二侧板104之间的夹角均为钝角,能够有效地扩大外壳1开口的大小,从而有利于提高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和传输力的稳定性。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3所示,该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二限位板105,第二限位板105固定连接于第一侧板102和第二侧板104之间,第二限位板105、第一部1021和第二连接件3彼此连接呈预设角度,预设角度可以为直角或者其他角度,在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根据实际需求设定。第二限位板105、第一部1021和第二连接件3整体形成呈第三接口。通过在第二接口的基础上设置第二限位板105形成第三接口,能够进一步限定第二零件7的连接位置,方便快速定位第二零件7,节约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连接结构及车体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其包括底板(101)、第一侧板(102)、第一限位板(103)和第二侧板(104),所述第一限位板(103)设置在所述外壳(1)的一端,所述外壳(1)内部设置有导向筋(4)和加强筋(5);第一连接件(2),其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1)的一端,且所述第一连接件(2)上设置有容纳第一零件(6)的第一接口,且所述第一零件(6)与所述第一连接件(2)可拆卸式连接;第二连接件(3),其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1)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二连接件(3)与所述第一侧板(102)形成容纳第二零件(7)的第二接口,且所述第二零件(7)与所述第二连接件(3)可拆卸式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其包括底板(101)、第一侧板(102)、第一限位板(103)和第二侧板(104),所述第一限位板(103)设置在所述外壳(1)的一端,所述外壳(1)内部设置有导向筋(4)和加强筋(5);第一连接件(2),其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1)的一端,且所述第一连接件(2)上设置有容纳第一零件(6)的第一接口,且所述第一零件(6)与所述第一连接件(2)可拆卸式连接;第二连接件(3),其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1)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二连接件(3)与所述第一侧板(102)形成容纳第二零件(7)的第二接口,且所述第二零件(7)与所述第二连接件(3)可拆卸式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01)为梯形结构,所述第一限位板(103)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101)的上底边上,所述第一侧板(102)和所述第二侧板(104)分别连接在所述底板(101)的两条腰上,所述第一限位板(103)和所述第一侧板(102)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一限位板(103)和所述第二侧板(104)之间的夹角均为钝角;所述第一侧板(102)包括第一部(1021)和第二部(1022),所述第一部(1021)和所述第二部(102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限位板(105),所述第二限位板(105)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102)和所述第二侧板(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丽娟杨伟国丁振龙陈鑫尹晓熙赵轩陈浩然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紫荆清远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