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虫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698034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0 1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杀虫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首先公开了一种杀虫组合物,由溴氰虫酰胺和米尔贝霉素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进一步公开了一种制备所述杀虫组合物的方法,包括:将溴氰虫酰胺和米尔贝霉素按比例混合均匀,即得。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农药制剂,包括防治上有效量的所述杀虫组合物和农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载体。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农药制剂的剂型可以为微乳剂、水乳剂、悬浮剂或可湿性粉剂等。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以溴氰虫酰胺和米尔贝霉素为活性成分,两者复配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对蓟马的防治效果显著提高,而且能够防止蓟马产生抗药性,延长药剂的持效期,对作物安全性好。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在防治蓟马中具有应用前景。

Insecticidal composition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杀虫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杀虫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含米尔贝霉素和溴氰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本专利技术还涉及所述杀虫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防治蓟马中的应用,属于杀虫剂领域。
技术介绍
长期使用化学农药所带来的害虫害螨抗药性、农产品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等问题,以及人们对自身健康和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迫使人们去寻找防治害虫害螨的新方法。随着人们对生态和环境保护认识的深入,逐渐将传统害虫防治方向由全部消灭转变为控制在危害经济阈值之下,农药的研究和开发也由传统的化学农药转向低毒、高效,对害虫害螨不易产生抗药性,对人畜安全和环境友好型无公害农药方向发展。米尔贝霉素是由链霉菌属中一些菌株产生的一系列在结构上非常类似的十六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强烈的杀虫、杀螨、驱虫及抗肿瘤等生物学活性,作为一种新的生物农药,广谱、高效、低毒,和阿维菌素一起被誉为活性最高的杀虫剂。溴氰虫酰胺是一种新型邻氨基苯甲酞胺类杀虫剂。它具有高效、低毒、作用机制新颖、对非靶标生物安全、对现有杀虫剂无交互抗性等特点。该药表现出对哺乳动物与害虫鱼尼丁受体极显著的选择性差异,大大提高了对哺乳动物、其他脊椎动物以及其他天敌的安全性,尤其对刺吸式口器害虫具有优异的防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防治病虫害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抗药性的产生。用不同品种的成分进行复配,是防止抗药性产生的常见而有效的方法,可有效延缓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因此,研制、推广使用高效、环保、有增效作用的复配制剂,有助于防止和克服病虫害产生抗药性,有助于环境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杀虫组合物,该杀虫组合物以溴氰虫酰胺和米尔贝霉素为活性成分,两者复配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对蓟马的防治效果显著提高;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所述杀虫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提供所述杀虫组合物在防治蓟马中的应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首先公开了一种杀虫组合物,由溴氰虫酰胺和米尔贝霉素组成。按质量比计,溴氰虫酰胺:米尔贝霉素=1-49:1-49;优选的,溴氰虫酰胺:米尔贝霉素=1-19:1-49。进一步优选的,按质量比计,溴氰虫酰胺:米尔贝霉素=1-9:1-49;更优选的,溴氰虫酰胺:米尔贝霉素=1-9:1-19。最优选的,按质量比计,溴氰虫酰胺:米尔贝霉素=1:9。本专利技术通过大量室内配方筛选试验,发现米尔贝霉素和溴氰虫酰胺混配对蓟马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活性成分溴氰虫酰胺和米尔贝霉素的复配比例筛选结果表明,溴氰虫酰胺与米尔贝霉素按照1-49:1-49的不同质量比例复配后,各组复配剂对蓟马均具有很好的防除活性,各个配比药后24h的LC50在0.0530-0.1420之间;其中,按溴氰虫酰胺:米尔贝霉素为9:1-1:49的质量比复配,均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对蓟马有较好的毒力;尤其按溴氰虫酰胺:米尔贝霉素为1:9的质量比复配活性最高,共毒系数达到234.7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公开了一种制备所述杀虫组合物的方法,包括:将溴氰虫酰胺和米尔贝霉素按照所述比例混合均匀,即得。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农药制剂,包括:防治上有效量的本专利技术所述杀虫组合物和农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载体。进一步的,所述农药制剂中,所述杀虫组合物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50%,余量为辅料或载体;优选的,所述杀虫组合物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50%,余量为辅料或载体;更优选的,所述杀虫组合物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0%-50%,余量为辅料或载体。更进一步的,所述农药制剂中,有效成份溴氰虫酰胺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49%,有效成份米尔贝霉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49%;更优选的,溴氰虫酰胺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9%,米尔贝霉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49%。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辅料或载体,如乳化剂、抗冻剂、防腐剂、消泡剂、润湿剂、分散剂、增稠剂等均为农药中常规的组分。本专利技术所述农药制剂的剂型包括:微乳剂、水乳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上述农药剂型的制备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所述的杀虫组合物或农药制剂在防治蓟马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蓟马包括昆虫纲缨翅目(Thysanoptera)的所有昆虫,包括但不限于蓟马科和管蓟马科昆虫,例如在瓜果、蔬菜上发生为害的瓜蓟马、葱蓟马等,还有稻蓟马、西花蓟马等。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溴氰虫酰胺和米尔贝霉素在1-9:1-49的不同配比的复配制剂在试验浓度下对辣椒蓟马均有较好防效,且防效均优于3%米尔贝霉素微乳剂和10%溴氰虫酰胺悬浮剂对辣椒蓟马的防治效果。其中,30%溴氰虫酰胺·米尔贝霉素剂型(按质量比计,溴氰虫酰胺:米尔贝霉素=1:9)20毫升/亩对辣椒蓟马的防效最佳,药后1天、3天、7天防效分别达到91.62%、99.29%和98.04%。此外,不同配比的溴氰虫酰胺和米尔贝霉素的复配制剂在试验浓度下对辣椒安全,持效期可达7天以上。因此,生产上在蓟马发生期,本专利技术推荐使用30%溴氰虫酰胺·米尔贝霉素剂型(按质量比计,溴氰虫酰胺:米尔贝霉素=1:9)15-20毫升/亩防治,采用喷雾方法对辣椒等农作物叶片正反面均匀喷雾一次。如施药后6小时内遇雨,等天晴后应补喷一次。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溴氰虫酰胺和米尔贝霉素两种活性成分复配,产生了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提高了对蓟马的防治效果,并且延长了药剂持效期,降低用药成本低。与单一制剂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述杀虫组合物的杀虫效果显著提高,同时可以防止和克服蓟马产生抗药性,延长农药品种的使用寿命,而且对作物无污染,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是应理解所述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不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或替换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10%米尔贝霉素·溴氰虫酰胺微乳剂(米尔贝霉素:溴氰虫酰胺为9:1)按上述配方要求(所述%均为质量百分比)称取原药,溶剂,乳化剂,使之溶解成为均匀的油相,在搅拌下慢慢加入去离子水,形成油包水型乳状液,再经搅拌使之迅速转相成水包油型,冷至室温使之达到平衡,经过滤即制得微乳剂产品。实施例220%米尔贝霉素·溴氰虫酰胺微乳剂(米尔贝霉素:溴氰虫酰胺为19:1)按上述配方要求(所述%均为质量百分比)称取原药,溶剂,乳化剂,使之溶解成为均匀的油相,在搅拌下慢慢加入去离子水,形成油包水型乳状液,再经搅拌使之迅速转相成水包油型,冷至室温使之达到平衡,经过滤即制得微乳剂产品。实施例310%米尔贝霉素·溴氰虫酰胺水乳剂(米尔贝霉素:溴氰虫酰胺为9:1)按上述配方要求(所述%均为质量百分比)称取原药、溶剂、乳化剂,溶解成均匀油相;将去离子水、抗冻剂、防腐剂、消泡剂混合均匀成均一水相,在高速剪切下,将水相加入油相,即制得水乳剂产品。实施例420%米尔贝霉素·溴氰虫酰胺水乳剂(米尔贝霉素:溴氰虫酰胺为19:1)按上述配方要求(所述%均为质量百分比)称取原药、溶剂、乳化剂,溶解成均匀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溴氰虫酰胺和米尔贝霉素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溴氰虫酰胺和米尔贝霉素组成。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质量比计,溴氰虫酰胺:米尔贝霉素=1-49:1-49;优选的,溴氰虫酰胺:米尔贝霉素=1-19:1-49。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质量比计,溴氰虫酰胺:米尔贝霉素=1-9:1-49;优选的,溴氰虫酰胺:米尔贝霉素=1-9:1-19。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质量比计,溴氰虫酰胺:米尔贝霉素=1:9。5.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至4任何一项所述杀虫组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溴氰虫酰胺和米尔贝霉素按照所述比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荣敏刘东包如胜游学斌蒋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正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