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侃专利>正文

超薄电容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77576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7 1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薄电容开关,包括按压体、可调电容单元、外壳及弹性体,所述按压体包括具滑槽的侧壁,所述可调电容单元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静电极及活动电极,所述活动电极表面设置凸型弹片,所述凸型弹片弹性抵接所述滑槽表面,所述外壳收容所述按压体和所述可调电容单元,所述弹性体弹性支撑所述按压体。

Ultrathin capacitor switch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ultra-thin capacitor switch comprises a pressing body, adjustable capacitor unit, shell and elastic body, the pressing body comprises a side wall with a chute, the adjustable capacitor unit includes a static electrode and a movable electrode is arranged at intervals, the movable electrode surface is arranged convex by shrapnel, the convex elastic abuts the sliding surface, the housing accommodating the pressing body and the adjustable capacitor unit, the elastic support of the pressing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薄电容开关
本技术涉及电子输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超薄电容开关。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电子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中,各类电子产品,如电话机、手机、笔记本电脑、遥控器等伴随人们的日常生活。按键开关作为上述电子产品的输入装置,其尤为重要。现有技术的按键开关主要采用电容感应式开关,当按压过程中,按键下移改变电极间的距离产生电容量的变化,形成振荡脉冲允许通过的可能,这种开关是无触点非接触式的,磨损率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也没有接触不良的隐患,具有噪音小、使用寿命长的特点。然而,上述设计方案仍然存在如下缺陷:因为改变电极间电容的按压体呈直线上升或者下降,当所述按压体推动所述电极片转动时,电容变化过于灵敏,带来手感不佳的缺陷。另一方面,由于按压体整体结构复杂,使得整体产品较厚。因此,急需提供一种新结构的按键开关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段落式的按压曲线且手感佳的超薄电容开关。一种超薄电容开关,包括按压体、可调电容单元、外壳及弹性体,所述按压体包括具滑槽的侧壁,所述可调电容单元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静电极及活动电极,所述活动电极表面设置凸型弹片,所述凸型弹片弹性抵接所述滑槽表面,所述外壳,收容所述按压体和所述可调电容单元,所述弹性体弹性支撑所述按压体。在本技术提供的超薄电容开关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滑槽与所述按压体一体结构。在本技术提供的超薄电容开关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滑槽表面呈阶梯式变化。在本技术提供的超薄电容开关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滑槽表面包括多个连续的弧面。在本技术提供的超薄电容开关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沿着所述导程柱延伸方向,所述滑槽的端部与所述导程柱之间的距离呈增加趋势。在本技术提供的超薄电容开关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活动电极整体呈类U型结构,所述活动电极的开口处垂直于所述按压体的活动方向。在本技术提供的超薄电容开关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扭簧,所述按压体包括扭簧压位,所述扭簧压位与所述扭簧抵接设置。在本技术提供的超薄电容开关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相互配合设置的盖体和底座,所述扭簧设于所述底座,所述盖体配合所述底座围成所述收容空间。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超薄电容开关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本技术中滑槽直接设于所述按压体侧壁,有效改善所述按压体上升下降给所述可调电容单元的电容值变化曲线,同时有效缩小所述按压体的长度,使得所述电容开关整体厚度较薄。另,直接将所述滑槽叠设于所述侧壁,简化结构,缩短所述按压体的长度,使得所述电容开关的整体厚度减低,更加轻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超薄电容开关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超薄电容开关的按压体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图4是图1所示超薄电容开关组装后的两种工作状态侧面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结合参阅图1、图3及图4,其中图1本技术提供的超薄电容开关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4是图1所示超薄电容开关组装后的两个工作状态侧面剖视图。所述超薄电容开关2包括盖体21、按压体23、弹性体25、可调电容单元27、扭簧28及底座29。所述盖体21配合所述底座29组成所述超薄电容开关2的外壳,并围成收容空间收容所述按压体23、弹性体25、可调电容单元27及扭簧28。所述盖体21包括收容孔211,用以收容所述按压体23的一端。所述底座29包括支撑体291及导程管293。所述支撑体291与所述扭簧28位置相对应。所述导程管293与所述收容孔211相对应。所述按压体23是用户操作所述超薄电容开关2的操作界面,其将用户的物理按压信号传输至所述超薄电容开关2。所述按压体23包括按压面231、侧壁232、扭簧压位233、滑槽234及导程柱235。所述按压面231与所述导程柱235分设在所述按压体23的二相对端。所述侧壁232围成中空区域,并包围所述导程柱235于其内,且所述导程柱235的外壁表面与所述侧壁232的内壁表面间隔设置。所述扭簧压位233设于其中一侧壁232,并自所述侧壁232延伸形成。所述滑槽234与所述扭簧压位233分设于所述二相对侧壁232表面。所述滑槽234表面呈弧面设置,且沿着所述按压体23的按压面231至所述导程柱235方向,所述滑槽234朝向远离所述按压体23方向呈弧面平滑过渡延伸,其厚度逐渐递增,也就是说,沿着所述导程柱235延伸方向,所述滑槽234的端部与所述导程柱235之间的距离呈增加趋势。所述滑槽表面呈阶梯式变化,或者所述弧面呈多个弧面连续设置,所述导程柱235与所述导程管293相对设置,且所述导程柱235的端部对应收容于所述导程管293内。所述可调电容单元27包括静电极271、绝缘层273及活动电极275。所述静电极271相对所述活动电极275间隔设置,所述绝缘层273夹设于所述静电极271与所述活动电极275之间。所述静电极271与所述活动电极275组成可调电容单元,其中所述可调电容单元的电容值随所述静电极271与所述活动电极275之间的相对间距变化而发生变化。依据电容计算公式,电容C:C=εS/4πkd,其中d为所述静电极271与所述活动电极275之间的相对间距,S代表静电极271投影至所述活动电极275表面的投影面面积,也即是所述静电极271与所述活动电极275相对表面之间的正对面积,ε代表绝缘层273的介电常数,k为静电常数。可见,当所述静电极271与所述活动电极275之间的相对间距减小时,则其电容值增大,反之,当所述静电极271与所述活动电极275之间的相对间距增大时,则电容值减小。所述静电极271一端固定于所述底座29,另一端悬置,所述静电极271呈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绝缘层273贴设于所述静电极271靠近所述活动电极275侧表面,所述绝缘层273可以是经过热压工艺形成于所述静电极271表面的绝缘材料。所述活动电极275整体呈类U型结构,所述活动电极275的开口处垂直于所述按压体23的活动方向。所述活动电极275包括柱体2751、第一电极部2753、连接部2755及第二电极部2757。所述柱体2751一端固定于所述底座29,另一端支撑所述第一电极部2753、连接部2755及第二电极部2757。所述第一电极部2753、连接部2755及第二电极部2757依次相接设置,所述第一电极部2753及第二电极部2757相对平行间隔设置,所述连接部2755呈弧形连接所述第一电极部2753及第二电极部2757。所述第二电极部2757靠近所述静电极侧表面设置凸型弹片2759。所述凸型弹片2759抵接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超薄电容开关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薄电容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按压体,包括具滑槽的侧壁;可调电容单元,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静电极及活动电极,所述活动电极表面设置凸型弹片,所述凸型弹片弹性抵接所述滑槽表面;外壳,收容所述按压体和所述可调电容单元;及弹性体,弹性支撑所述按压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电容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按压体,包括具滑槽的侧壁;可调电容单元,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静电极及活动电极,所述活动电极表面设置凸型弹片,所述凸型弹片弹性抵接所述滑槽表面;外壳,收容所述按压体和所述可调电容单元;及弹性体,弹性支撑所述按压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电容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与所述按压体一体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电容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表面呈阶梯式变化。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薄电容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表面包括多个连续的弧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薄电容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体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侃黄俭安叶红兵
申请(专利权)人:李侃黄俭安叶红兵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