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腔压电微型气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69731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7 06:38
一种双腔压电微型气泵,包括盖体、壳体及泵芯组件,泵芯组件包括主支座、副支座、第一压电振子、第二压电振子、第一入口阀、第一出口阀、第二入口阀、第二出口阀、第一弹性双层密封圈及第二弹性双层密封圈,第一压电振子通过双层密封圈的一层预压在主支座上,通过另一层抵顶盖体,第二压电振子通过双层密封圈的一层预压在副支座上,通过另一层抵顶壳体,盖体和/或壳体上设有限位筋,主支座设有环形筋,环形筋与限位筋过盈配合,主支座与第一弹性双层密封圈、第一压电振子围成的空间形成第一可变腔体,副支座与第二弹性双层密封圈、第二压电振子围成的空间形成第二可变腔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双腔压电微型气泵流量大、噪音低,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腔压电微型气泵
本技术涉及泵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压电气泵。
技术介绍
压电气泵体积小、重量轻、噪音低、寿命长等优点,在一些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例如水族市场,其作为增氧泵,其上述特点都是传统增氧泵无法做到的,所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传统增氧泵替换成压电增氧泵;尽管压电气泵具有诸多优点,但是其流量低是它最大的缺陷,一般只适用于小鱼缸,为了提高其流量,相继出现了多驱动多腔压电气泵,可是虽然流量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噪音也因此变大,因而不能得到一些消费者的青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双腔压电气泵噪音过大的问题,特提供一种可显著降低噪音的双腔压电微型气泵。本技术的一种双腔压电微型气泵,包括盖体、壳体、位于盖体和壳体之间的泵芯组件,所述泵芯组件包括主支座、与主支座固定配合的副支座、安装在主支座上的第一压电振子、安装在副支座上的第二压电振子、安装在主支座上的第一入口阀和第一出口阀、以及安装在副支座上的第二入口阀和第二出口阀;所述泵芯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双层密封圈和第二弹性双层密封圈,所述第一弹性双层密封圈包裹在第一压电振子的边缘周围上,所述第一压电振子通过双层密封圈的一层预压在主支座上,通过双层密封圈的另一层抵顶盖体,所述第二弹性双层密封圈包裹在第二压电振子的边缘周围上,所述第二压电振子通过双层密封圈的一层预压在副支座上,通过双层密封圈的另一层抵顶壳体,所述盖体和/或壳体上设有限位筋,所述主支座设有环形筋,所述环形筋与盖体和/或壳体上的限位筋过盈配合,所述主支座与第一弹性双层密封圈、第一压电振子围成的空间形成第一可变腔体,所述副支座与第二弹性双层密封圈、第二压电振子围成的空间形成第二可变腔体;外界气体通过第一入口阀和第二入口阀分别进入第一可变腔体和第二可变腔体,并通过第一出口阀和第二出口阀排出泵外。经过进一步改进,所述盖体和/或壳体上设有进气孔和容纳腔,所述容纳腔里安置有过滤棉,外界气体通过进气孔进入泵内,并经过过滤棉进行过滤。经过进一步改进,所述盖体和壳体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成一体。通过本技术的双腔压电微型气泵的技术方案可知,泵芯组件主要通过第一弹性双层密封圈、第二弹性双层密封圈、及主支座的环形筋与盖体和/或壳体接触连接,从而泵芯组件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主要通过第一弹性双层密封圈、第二弹性双层密封圈及主支座传递到盖体和/或壳体上,第一弹性双层密封圈和第二弹性双层密封圈具有弹性,起到了很好的减振作用,传递到盖体和/或壳体上的振动能量得到有效减弱,而盖体和/或壳体上设有限位筋,主支座的环形筋与盖体和/或壳体的限位筋过盈配合,从而振动在该接触处通过侧壁传递,可以进一步减弱振动传递能量,因此因泵芯组件传递到盖体和壳体的振动得到有效扼制,故而可显著降低双腔压电微型气泵的噪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腔压电微型气泵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的A-A剖视图。图3为图2所示的局部放大的A-A剖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B-B剖视图。图5为图1所示的C-C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腔压电微型气泵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爆炸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双腔压电微型气泵,包括盖体1、壳体2、位于盖体1和壳体2之间的泵芯组件,所述泵芯组件包括主支座3、与主支座3固定配合的副支座4、安装在主支座3上的第一压电振子5a、安装在副支座4上的第二压电振子5b、安装在主支座3上的第一入口阀6a和第一出口阀6b、以及安装在副支座4上的第二入口阀6c和第二出口阀6d;所述泵芯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双层密封圈7a和第二弹性双层密封圈7b,所述第一弹性双层密封圈7a包裹在第一压电振子5a的边缘周围上,所述第一压电振子5a通过双层密封圈的一层预压在主支座3上,通过双层密封圈的另一层抵顶盖体1,所述第二弹性双层密封圈7b包裹在第二压电振子5b的边缘周围上,所述第二压电振子5b通过双层密封圈的一层预压在副支座4上,通过双层密封圈的另一层抵顶壳体2,本实施例在盖体1上设有第一限位筋11,在壳体2上设有第二限位筋21,当然也可以只在盖体1或壳体2上设有限位筋,所述主支座3设有环形筋31,所述环形筋31分别与第一限位筋11和第二限位筋21过盈配合,所述主支座3与第一弹性双层密封圈6a、第一压电振子5a围成的空间形成第一可变腔体8a,所述副支座4与第二弹性双层密封圈6b、第二压电振子5b围成的空间形成第二可变腔体8b;当第一压电振子5a及第二压电振子5b通过电缆10得到交流电后(图中未画出电缆10与第一压电振子5a及第二压电振子5b相连接的部分),外界气体通过第一入口阀6a和第二入口阀6c分别进入第一可变腔体8a和第二可变腔体8b,本实施例在主支架3上设有排出通道32,第一可变腔体8a和第二可变腔体8b内的气体通过第一出口阀6b和第二出口阀6d汇集到排出通道32并排出泵外,本实施例的排出通道32设置在主支座3上,主支座和副支座之间形成有一容纳腔33,容纳腔33通过密封圈8密封。外界气体进入泵内,可以通过盖体1和壳体2之间的缝隙进入,也可以通过电缆10与盖体1和/或壳体2之间的缝隙进入,或者通过专门在盖体1和/或壳体2上设置的进气孔进入,本实施例在壳体2上设有进气孔22,为了防止灰尘阻塞,本实施例在盖体1上设有容纳腔23,在壳体2上也设有容纳腔(图中未显示),盖体1和壳体2的容纳腔用于放置过滤棉9,外界气体例如空气通过进气孔22进入泵内时,经过过滤棉9进行过滤。为了提高双腔压电微型气泵性能的一致性,本实施例的所述盖体1和壳体2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成一体。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腔压电微型气泵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腔压电微型气泵,包括盖体(1)、壳体(2)、位于盖体(1)和壳体(2)之间的泵芯组件,所述泵芯组件包括主支座(3)、与主支座(3)固定配合的副支座(4)、安装在主支座(3)上的第一压电振子(5a)、安装在副支座(4)上的第二压电振子(5b)、安装在主支座(3)上的第一入口阀(6a)和第一出口阀(6b)、以及安装在副支座(4)上的第二入口阀(6c)和第二出口阀(6d);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芯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双层密封圈(7a)和第二弹性双层密封圈(7b),所述第一弹性双层密封圈(7a)包裹在第一压电振子(5a)的边缘周围上,所述第一压电振子(5a)通过双层密封圈的一层预压在主支座(3)上,通过双层密封圈的另一层抵顶盖体(1),所述第二弹性双层密封圈(7b)包裹在第二压电振子(5b)的边缘周围上,所述第二压电振子(5b)通过双层密封圈的一层预压在副支座(4)上,通过双层密封圈的另一层抵顶壳体(2),所述盖体(1)和/或壳体(2)上设有限位筋,所述主支座(3)设有环形筋(31),所述环形筋(31)与盖体(1)和/或壳体(2)上的限位筋过盈配合,所述主支座(3)与第一弹性双层密封圈(6a)、第一压电振子(5a)围成的空间形成第一可变腔体(8a),所述副支座(4)与第二弹性双层密封圈(6b)、第二压电振子(5b)围成的空间形成第二可变腔体(8b);外界气体通过第一入口阀(6a)和第二入口阀(6c)分别进入第一可变腔体(8a)和第二可变腔体(8b),并通过第一出口阀(6b)和第二出口阀(6d)排出泵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腔压电微型气泵,包括盖体(1)、壳体(2)、位于盖体(1)和壳体(2)之间的泵芯组件,所述泵芯组件包括主支座(3)、与主支座(3)固定配合的副支座(4)、安装在主支座(3)上的第一压电振子(5a)、安装在副支座(4)上的第二压电振子(5b)、安装在主支座(3)上的第一入口阀(6a)和第一出口阀(6b)、以及安装在副支座(4)上的第二入口阀(6c)和第二出口阀(6d);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芯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双层密封圈(7a)和第二弹性双层密封圈(7b),所述第一弹性双层密封圈(7a)包裹在第一压电振子(5a)的边缘周围上,所述第一压电振子(5a)通过双层密封圈的一层预压在主支座(3)上,通过双层密封圈的另一层抵顶盖体(1),所述第二弹性双层密封圈(7b)包裹在第二压电振子(5b)的边缘周围上,所述第二压电振子(5b)通过双层密封圈的一层预压在副支座(4)上,通过双层密封圈的另一层抵顶壳体(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天逊葛少龙胡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合一精密泵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