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96966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7 06: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补液装置,所述补液装置包括储液箱和补液泵,所述储液箱的内部设置有与储液箱外部连通的泵容纳空间,所述补液泵设置在所述泵容纳空间中。由于储液箱的内部设置有与储液箱外部连通的泵容纳空间,因而可有效地减小整个补液装置的体积及其所占用的空间,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物料的用量及其加工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由于运输和搬运补液装置而耗费的工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补液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补液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为风力发电机组的变流器的冷却系统补充冷却介质的补液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变流器的冷却方式主要采用液体冷却(例如,水冷)方式,针对变流器所采用的变流水冷系统可划分为内部冷却系统和外部冷却系统两种。变流器作为风力发电机组等设备中的关键器件,在风力发电机组调试或维护期间均需要使用补液装置来对其变流器的冷却系统进行冷却介质的补充。通常,风力发电机组的建设场地一般处于距离城镇较远的山区、平原等风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因此,由于在调试或维护风力发电机组时需要补充冷却介质,所以需要携带用于补给冷却介质的补液装置到风力发电机组的项目现场才能完成对风力发电机组调试或维护。然而,现有的补液装置中的补液泵和储液箱是互相分离的(即,补液泵外置),因而补液装置的体积和重量都非常很大,致使工作人员在项目现场调试或维护时搬运起来非常困难,且操作繁琐,这不仅增加了运输和搬运的工时,还降低了工作人员在项目现场调试或维护的效率。因此,迫切需要一种体积较小、重量轻、携带更为方便的补液装置来对诸如风力发电机组的变流器等设备中的冷却系统进行补液。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较小、携带更为方便的补液装置来对诸如风力发电机组的变流器等设备中的冷却系统进行补液。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补液装置,所述补液装置可包括储液箱和补液泵,所述储液箱的内部可设置有泵容纳空间,所述补液泵设置在所述泵容纳空间中。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所述泵容纳空间可为一端开口或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泵容纳空间可通过所述开口与外部连通,并可通过筒状结构的侧壁与储液箱的内部隔开。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所述补液装置还可包括与补液泵的泵出口连接的泵出液管,所述泵出液管可包括用于降低泵出口的冷却介质流速的缓流段。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所述缓流段的管径可大于所述缓流段的出口端的直径。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所述泵容纳空间还可包括烟囱状的空间延伸部分,所述空间延伸部分可贯穿储液箱而与外部连通,所述泵出液管可设置在所述空间延伸部分中。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所述空间延伸部分可从泵容纳空间垂直向上或倾斜向上或水平延伸。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所述储液箱可包括储液箱进口和储液箱出口,所述补液装置还可包括设置在所述储液箱进口处的第一过滤器,和/或,设置在所述储液箱出口处的第二过滤器。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所述补液装置还可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容纳并支撑储液箱。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所述补液装置还可包括泵支架,所述泵支架可设置在所述泵容纳空间中,并且所述泵支架的端部可在所述泵容纳空间的开口处向下延伸并固定连接到所述支撑框架,补液泵可安装在所述泵支架上。此外,根据本技术的补液装置还可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上的管线桥架以及把手。本技术不仅可有效地减小整个补液装置的体积及其所占用的空间,而且还可使得风力发电机组的变流器或其它待补给设备的冷却回路中的气体被排放得更加充分(即,补液更加充分)。此外,由于补液装置的体积的减小,还进一步降低了物料的用量及其加工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由于运输和搬运补液装置而耗费的工时。附图说明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补液装置的装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补液装置的装配状态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A是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补液装置的补液泵;图3B是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补液装置的泵支架;图3C是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补液装置的支撑框架;图3D是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补液装置的包括泵容纳空间的储液箱。附图标记:10-储液箱;11-储液箱进口;12-储液箱出口;15-管线桥架;16-把手;17-微型断路器;20-补液泵;21-泵入口;22-泵出口;31-连接管;32-泵出液管;40-补液接头;50-泵容纳空间;51-空间延伸部分;60-三通阀;71-第一过滤器;72-第二过滤器;80-支撑框架;81-容置架;82-限位部;90-泵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技术的主要构思是,将补液泵和储液箱进行一体式设计,具体地,在储液箱内部开设与储液箱外部连通的独立的泵容纳空间,将补液泵安装在所述泵容纳空间中,来达到补液装置集成化的目的,从而减小补液装置的体积。对于诸如风力发电机组等大型设备而言,这不仅能够在补充冷却介质的过程中方便搬运补液装置,还能快捷地补充其冷却系统所需的冷却介质。此外,这种集成化设计还进一步有效地缩短了风力发电机组的调试或维护的工时。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补液装置的装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补液装置的装配状态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1和图2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示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补液装置的在装配成一体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或图2所示,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所提供的补液装置主要由储液箱10和补液泵20两部分组成,此外,还包括过滤器、各个管路和阀门等元件。在本技术的示例中,储液箱10被构造成封闭箱体结构以容纳冷却介质。储液箱10具有储液箱进口11和储液箱出口12。储液箱进口11被设置在储液箱10的箱体上以向储液箱10注入冷却介质。在附图示出的示例,储液箱进口11设置在储液箱10箱体的顶部。储液箱出口12设置在储液箱的侧壁靠下的位置,以与补液泵20的泵入口21连通,从而向补液泵20输送冷却介质。如图1或图2所示,储液箱10的内部开设有与储液箱10的内部空间隔开的泵容纳空间50,补液泵20安装在泵容纳空间50中。泵容纳空间50与储液箱10的外部连通,以便于安装、拆卸、维修补液泵20。作为示例,泵容纳空间50的截面可以为圆形、矩形或其它任何合适的形状。泵容纳空间50可以贯通储液箱10的一个侧壁或相面对的两个侧壁,从而使得泵容纳空间50的一端与外部连通或者泵容纳空间50的两端均与外部连通。换句话说,泵容纳空间50可以为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也可以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通过该开口与外部连通,通过筒状侧壁与储液箱10的内部隔开。这种在储液箱10内部设置有与储液箱10外部连通的泵容纳空间50,可有效地减小整个补液装置的体积及其所占用的空间。补液泵20包括泵入口21和泵出口22。泵入口21通过连接管31与储液箱10的储液箱出口12连接,泵出口22通过泵出液管32与补液接头40连接,从而通过补液接头40连接到冷却系统。此外,补液装置的泵出液管32还可设置缓流段,即,缓流段可设置在补液泵20的泵出口22与补液接头40之间,用于降低泵出口的冷却介质的流速,以防止补液泵出口冷却介质流速过高。为了达到降低泵出口22的冷却介质流速的目的,可以将缓流段的管体的管径设置为大于泵出液管32出口端的直径。作为示例,可以在泵出液管32的出口端连接直径相对较小的补液接头40,以使补液泵出口冷却介质的流速降低,从而形成所述缓流段。这是因为当冷却介质流到补液接头40处时,管径突然变小而导致冷却介质受到的阻力变大,此时,冷却介质所消耗的功率变大,在补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补液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补液装置,所述补液装置包括储液箱(10)和补液泵(20),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箱(10)的内部设置有泵容纳空间(50),所述补液泵(20)设置在所述泵容纳空间(50)中,其中,所述泵容纳空间(50)为一端开口或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泵容纳空间(50)通过所述开口与外部连通,通过筒状结构的侧壁与储液箱(10)的内部隔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补液装置,所述补液装置包括储液箱(10)和补液泵(20),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箱(10)的内部设置有泵容纳空间(50),所述补液泵(20)设置在所述泵容纳空间(50)中,其中,所述泵容纳空间(50)为一端开口或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泵容纳空间(50)通过所述开口与外部连通,通过筒状结构的侧壁与储液箱(10)的内部隔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液装置还包括与补液泵(20)的泵出口(22)连接的泵出液管(32),所述泵出液管(32)包括用于降低泵出口(22)的冷却介质流速的缓流段。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流段的管径大于所述缓流段的出口端的直径。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容纳空间(50)还包括烟囱状的空间延伸部分(51),所述空间延伸部分(51)贯穿储液箱(10)而与外部连通,所述泵出液管(32)设置在所述空间延伸部分(51)中。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补液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青健刘舒恒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