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余弦换道模型的轨迹规划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车的轨迹规划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进余弦换道模型的轨迹规划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汽车的普及,交通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交通事故的原因绝大部分与驾驶员人为操作失误有关,因此智能车辆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是世界车辆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随着对智能车辆技术研究的逐渐深入,车辆换道模型被广泛的研究和关注,车辆换道模型决定了车辆在换道过程中能否平稳、舒适、安全地运行。文献(杨建国,王金梅,李庆丰,等.微观仿真中车辆换道的行为分析和建模[C]//国际交通新技术应用大会.2004.)提出换道路径要满足两个约束条件:1.轨迹路径曲率连续;2.在换道路径的起点和终点处曲率均为零。现有的比较成熟的换道模型如圆弧换道模型,在某点处曲率会发生突变;又如余弦换道模型,在起点和终点处的曲率为整段轨迹曲率的最大值。又如文献(李玮,高德芝,段建民.智能车辆自由换道模型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0,27(2):119-123.)提出的一种正弦函数与双曲正切函数加权相加的换道模型,在轨迹起点和终点处曲率值很小,但仍不满足为零。以上换道模型都存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余弦换道模型的轨迹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车辆建模;以前轮转角δ作为输入,输出为纵向车速ν及横摆角速度ωr;可以得到车辆二自由度运动微分方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余弦换道模型的轨迹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车辆建模;以前轮转角δ作为输入,输出为纵向车速ν及横摆角速度ωr;可以得到车辆二自由度运动微分方程:其中,u-纵向车速,ωr-横摆角速度,m-车辆质量,β-车辆质心侧偏角,Iz-车辆转动惯量,δ-前轮转角,ν-横向车速,a-车辆质心到前轮距离;b-车辆质心到后轮距离,k1-前轮胎的侧偏刚度;k2-后轮胎的侧偏刚度;步骤二)环境感知模块;用以获取障碍物信息与车辆自身运行状态,并将信息传送给轨迹规划模块和跟踪控制模块;步骤三)轨迹规划模块;将步骤二)中环境感知模块传递过来的信息进行处理,提取有用信息,主要是L(换道过程中的纵向位移)和h(所在车道和目标车道的距离);建立换道模型并评价其优劣性,然后将处理所得的有用信息代入换道模型,从而得到一条换道轨迹;步骤四)跟踪控制模块;接收步骤二)传来的障碍物信息与车辆自身运行状态,调整油门和前轮偏转角,实现对既得轨迹的精准跟随;步骤五)步骤四)中跟踪控制模块的输出主要为前轮转角δ,再返回到步骤一)中作为车辆二自由度模型的输入,由此形成一个闭环反馈系统,从而达到轨迹规划的实时性与准确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余弦换道模型的轨迹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环境感知模块包括融合相机、1线激光雷达、4线激光雷达、ESR毫米波雷达、64线激光雷达、GPS组合导航系统,融合相机分布在车辆前后挡风玻璃上负责采集车道线、交通灯、标志牌等信息;1线激光雷达分布在车头处,用于采集正前方障碍物信息;4线激光雷达安装在车身周围,用于近距离障碍物检测,减少视觉死角的出现;毫米波雷达安装在车辆前保险杠中间位置,用于采集障碍物与本车辆的相对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徐康俊,蔡英凤,孙晓强,袁朝春,陈龙,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