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应力楼板后浇带张拉端支撑件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预应力楼板后浇带张拉端支撑件。
技术介绍
普通梁板结构容易开裂,尤其是长度超过100米的结构,混凝土裂缝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而预应力结构在施加预应力后,会对结构会产生一个轴压应力,其值大约在10-18kg/cm2左右,预应力板要开裂,必须首先克服预压应力,在克服预压应力后,还要克服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才能开裂,所以预应力结构的抗裂性能优良,尤其适合解决超长结构的抗裂问题。预应力结构具有相当优越的弹性恢复性能,普通钢筋混凝土梁板如果由于外荷载过大产生裂缝,裂缝不会因为外荷载消失而闭合,如果是预应力梁板即使产生裂缝,一旦外荷载消失,裂缝可以闭合。在预应力楼板施工过程中,会在楼板的钢筋框架上预留后浇筑带,以方便铺设在钢筋框内预应力钢筋在后浇带处进行拉伸牵引工序。然而,在进行浇筑时,如图4所示,在后浇带的张拉端处,楼板钢筋框架进行混凝土浇筑后,部分混凝土会沿预应力筋与后浇带连接的部分溢出,即在后浇带内形成众多不规整的突刺,不仅影响了后浇带张拉端处的混凝土密实度,且在预应力筋拉伸时还会降低预应力筋的拉伸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 ...
【技术保护点】
预应力楼板后浇带张拉端支撑件,包括底板(5)以及覆盖在后浇带张拉端端面上的钢丝网(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上板(4),在所述上板(4)的底部设有突出段(8),在所述底板(5)上端面开有与突出段(8)配合的卡槽,且在所述上板(4)的下端面以及底板(5)的上端面分别开有多个凹槽(9),且在凹槽(9)的两侧分别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半圆形开口(12),位于上板(4)上的半圆形开口(12)与位于底板(5)上的半圆形开口(12)相互对应形成一个圆形的夹持区域,在所述凹槽(9)内滑动设置有卡块(11),在凹槽(9)底部安装有弹簧(10),且弹簧(10)与所述卡块(11)连接,初始状态下 ...
【技术特征摘要】
1.预应力楼板后浇带张拉端支撑件,包括底板(5)以及覆盖在后浇带张拉端端面上的钢丝网(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上板(4),在所述上板(4)的底部设有突出段(8),在所述底板(5)上端面开有与突出段(8)配合的卡槽,且在所述上板(4)的下端面以及底板(5)的上端面分别开有多个凹槽(9),且在凹槽(9)的两侧分别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半圆形开口(12),位于上板(4)上的半圆形开口(12)与位于底板(5)上的半圆形开口(12)相互对应形成一个圆形的夹持区域,在所述凹槽(9)内滑动设置有卡块(11),在凹槽(9)底部安装有弹簧(10),且弹簧(10)与所述卡块(11)连接,初始状态下一个夹持区域内的两个卡块(11)的端部相互接触;在对后浇带(7)拉伸端端面进行支撑时,预应力筋(6)贯穿所述夹持区域,且预应力筋(6)的外圆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绍平,程憬,黄禄正,李小莉,陈敬,卿向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西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