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滤筒自动反冲洗全程过滤水处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6545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7 0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滤筒自动反冲洗全程过滤水处理器,包括筒体,筒体内具有容置空间,隔板将容置空间区隔为上方的电解部与下方的过滤部,隔板上设有N个开口,N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过滤部一侧设有出水口,过滤部内部设有N个过滤网筒,各过滤网筒的上部均与一个所述开口贯通连接,下部均汇集至集污器,在电解部的一侧设有入水口,在筒体的上方固定一个电机,电机的驱动轴伸入电解部中并与一个紧贴于隔板上方的转动板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板上沿环形分布有N‑1个通过孔,所述N‑1个通过孔的位置能够与所述N个开口中的任意N‑1个相对应。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电机功率要求不高,成本较低;另外,电机设置在水处理器的上方,不占用水处理器的侧方空间。

The whole process filter water processor with multi filter tube automatic backwash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滤筒自动反冲洗全程过滤水处理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水长期在管道内周而复始循环使用,就会大量滋生菌藻、水垢、铁锈、污泥等大量有害杂质。如空调机组,采暖水管道内壁浸蚀或堵塞,造成系统运行瘫痪。而这些位置维修难度大、维修成本非常高,所以市场都采用水处理器对循环水进行处理(过滤、除垢、杀菌、灭藻)。现有技术中,有一种多筒水处理器(申请号为201620286018.7),是在筒体内设有至少两个过滤网筒,在每个过滤网筒内的中部位置还设有一个蝶阀,所述蝶阀由电动执行器控制,在呈水平放置的关闭位置与呈垂向放置的开启位置之间切换;通过在筒体外部操作该蝶阀,切换水流流入/流出该过滤网筒,从而实现反洗与过滤的自由切换。然而在使用中发现,由于上述水处理器在反洗中并不停机,所以蝶阀受到的水流冲击产生的反抗力矩十分巨大,无法用人力操作该蝶阀,若改用电机操作,电机功率必须极大才能满足设计要求,增加很大的成本压力,还占用了筒体侧方的巨大空间,并不划算。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滤筒自动反冲洗全程过滤水处理器,改变反洗控制结构,以减小操作力量,避免占用侧方空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滤筒自动反冲洗全程过滤水处理器,包括筒体,筒体内具有容置空间,隔板呈水平地固定在容置空间内,将容置空间区隔为位于上方的电解部与位于下方的过滤部,隔板上设有呈环形布置且间隔均匀的N个开口,N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过滤部一侧设有出水口,过滤部内部呈环形且间隔均匀地设有N个过滤网筒,各过滤网筒的上部均与一个所述开口贯通连接,下部均汇集至集污器,其特征在于:在电解部的一侧设有入水口,在筒体的上方固定一个电机,电机的驱动轴伸入电解部中并与一个紧贴于隔板上方的转动板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板上沿环形分布有N-1个通过孔,所述N-1个通过孔的位置能够与所述N个开口中的任意N-1个相对应。所述的多滤筒自动反冲洗全程过滤水处理器,其中:所述筒体由座体和顶盖密接构成。所述的多滤筒自动反冲洗全程过滤水处理器,其中:所述容置空间的最低位置也连通至所述集污器。所述的多滤筒自动反冲洗全程过滤水处理器,其中:在所述电解部中垂向地插设有至少一对电解电极。所述的多滤筒自动反冲洗全程过滤水处理器,其中:在所述电解部中垂向地插设有至少一对震荡电极。所述的多滤筒自动反冲洗全程过滤水处理器,其中:所述集污器上设有一个电动排污阀。所述的多滤筒自动反冲洗全程过滤水处理器,其中:所述电动排污阀与一个设置在筒体内的压力传感器信号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在于:转动板沿横向切断水流,仅承受剪力,电动机不会受到水流左右的反抗力矩,因此电机功率要求不高,成本较低;另外,电机设置在水处理器的上方,不占用水处理器的侧方空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多滤筒自动反冲洗全程过滤水处理器的正剖视图(过滤状态);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多滤筒自动反冲洗全程过滤水处理器的隔板的正视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多滤筒自动反冲洗全程过滤水处理器的转动板的正视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多滤筒自动反冲洗全程过滤水处理器在反洗状态的水流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座体1;顶盖2;入水口3;出水口4;隔板5;开口51;电解部6;过滤部7;电解电极8;震荡电极9;过滤网筒10;电机11;转动板12;通过孔121;集污器13;电动排污阀14。具体实施方式由于本技术是在现有技术(CN201620286018.7)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所以以下主要对结构有改变之处进行详细介绍,而余下部分可以认为与现有技术(CN201620286018.7)中使用了同样的技术结构。如图1所示,是本技术提供的多滤筒自动反冲洗全程过滤水处理器的正剖视图,其筒体由座体1和顶盖2密接构成,筒体内具有容置空间,隔板5呈水平地固定在容置空间内,将容置空间区隔为位于上方的电解部6(在所述电解部6中垂向地插设有至少一对电解电极8与至少一对震荡电极9,其具体结构在此不予赘述)与位于下方的过滤部7,隔板5上设有N个开口51,N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座体1一侧设有出水口4,座体1内部呈环形且间隔均匀地设有N个过滤网筒10,各过滤网筒10的上部均与一个所述开口51贯通连接,下部均汇集至集污器13,所述容置空间的最低位置也连通至所述集污器13,所述集污器13上设有一个电动排污阀14,所述电动排污阀14与一个设置在筒体内的压力传感器信号连接;改进之处在于:在顶盖2的一侧设有入水口3,在顶盖2的上方固定一个电机11,电机11的驱动轴伸入所述容置空间中并与一个紧贴于隔板5上方的转动板12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板12上沿环形分布有N-1个通过孔121,所述N-1个通过孔121的位置能够与所述N个开口51中的任意N-1个相对应。如此一来,所述水处理器一般处在过滤状态下,此时,与转动板12上N-1个通过孔121相对应的过滤网筒10处于工作状态,余下的一个过滤网筒10则处于非工作状态;当设置在筒体内的压力传感器测得的压力值超过设定值,压力传感器将发送信号给集污器13上的电动排污阀14,使电动排污阀14打开,此时水流方向如图4所示,待处理的水进入所述N-1个过滤网筒10并流出之后,从所述余下的一个过滤网筒10的外部进入内部,达到反洗的效果,反洗后的水流入集污器13并被排出系统之外,反洗过程中,应当间歇地转动所述转动板12,每次转动一个相位,使所有的过滤网筒10都被反洗到。而且,反洗过程中,不必关闭所述出水口4。由此可知,本技术相比在先专利具有下述优点:转动板12沿横向切断水流,仅承受剪力,电动机不会受到水流左右的反抗力矩,因此电机11功率要求不高,成本较低;另外,电机11设置在水处理器的上方,不占用水处理器的侧方空间。以上说明对本技术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多滤筒自动反冲洗全程过滤水处理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滤筒自动反冲洗全程过滤水处理器,包括筒体,筒体内具有容置空间,隔板呈水平地固定在容置空间内,将容置空间区隔为位于上方的电解部与位于下方的过滤部,隔板上设有呈环形布置且间隔均匀的N个开口,N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过滤部一侧设有出水口,过滤部内部呈环形且间隔均匀地设有N个过滤网筒,各过滤网筒的上部均与一个所述开口贯通连接,下部均汇集至集污器,其特征在于:在电解部的一侧设有入水口,在筒体的上方固定一个电机,电机的驱动轴伸入电解部中并与一个紧贴于隔板上方的转动板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板上沿环形分布有N‑1个通过孔,所述N‑1个通过孔的位置能够与所述N个开口中的任意N‑1个相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滤筒自动反冲洗全程过滤水处理器,包括筒体,筒体内具有容置空间,隔板呈水平地固定在容置空间内,将容置空间区隔为位于上方的电解部与位于下方的过滤部,隔板上设有呈环形布置且间隔均匀的N个开口,N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过滤部一侧设有出水口,过滤部内部呈环形且间隔均匀地设有N个过滤网筒,各过滤网筒的上部均与一个所述开口贯通连接,下部均汇集至集污器,其特征在于:在电解部的一侧设有入水口,在筒体的上方固定一个电机,电机的驱动轴伸入电解部中并与一个紧贴于隔板上方的转动板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板上沿环形分布有N-1个通过孔,所述N-1个通过孔的位置能够与所述N个开口中的任意N-1个相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滤筒自动反冲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银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北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