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车机构以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6541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7 0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驻车机构以及车辆。该驻车机构包括:壳体;驻车齿轮,驻车齿轮具有驻车齿轮轮齿;驻车摆臂,驻车摆臂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上;驻车齿条,驻车齿条设置在驻车摆臂上以靠近或远离驻车齿轮,驻车齿条可沿驻车齿条的长度方向移动,驻车齿条上设置有驻车齿条轮齿,多个驻车齿条轮齿沿长度方向排列;吸能装置,吸能装置与驻车齿条配合以吸收在驻车齿轮轮齿与驻车齿条轮齿啮合过程中的冲击能量。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驻车机构,利用驻车齿条与驻车齿轮,解决了驻车过程中的轮齿干涉问题,同时吸能装置可以吸收一部分冲击能量,从而有利于降低噪音,提升了车辆的吸能、降噪、防冲击性能,进而有利于提升整车的NVH性能。

Parking institutions and vehicle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ar parking mechanism and a vehicle. The parking mechanism includes a housing; a parking gear, a parking gear with parking gear; parking parking arm, the swing arm is rotatably mounted on the housing; the parking rack, the parking rack is arranged in the parking on the swing arm to move toward or away from the parking gear rack can be in the car move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parking rack, the parking rack is arranged on the parking gear rack, a plurality of parking rack tooth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energy absorbing device, energy absorbing device and the parking rack to absorb the impact energy of the teeth in the car with the parking rack gear in meshing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parking mechanism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the use of the parking rack and the parking gear, solve the parking in the process of tooth interference problem, and the energy absorption device can absorb part of impact energy, so as to reduce noise, improve vehicle energy absorption, noise reduction, anti impact performance, which is conducive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NVH the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驻车机构以及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驻车机构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多种车型上已装备自动驻车机构,最具代表性的结构是棘轮棘杆锥轮式。其驻车原理是棘杆摆动,棘杆的单棘齿进入棘轮齿槽中,然后锥轮挤住即锁死棘杆使棘齿卡住棘轮不能转动,达到驻车的目的。但是这种结构存在以下问题:(1)棘轮与棘齿易出现不对齿现象,驻车时不能确保棘齿准确进入齿槽。(2)车辆在低速驻车,由于棘轮是运动状态,棘齿进入齿槽时必定发生撞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驻车机构,可以改善不对齿现象以及撞击现象。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驻车机构的车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驻车机构包括:壳体;驻车齿轮,所述驻车齿轮具有驻车齿轮轮齿;驻车摆臂,所述驻车摆臂绕驻车摆臂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驻车齿条,所述驻车齿条设置在所述驻车摆臂上且随所述驻车摆臂转动以靠近或远离所述驻车齿轮,所述驻车齿条相对于所述驻车摆臂可沿所述驻车齿条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驻车齿条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驻车齿轮轮齿啮合的驻车齿条轮齿,多个所述驻车齿条轮齿沿所述长度方向排列;吸能装置,所述吸能装置与所述驻车齿条配合以吸收在所述驻车齿轮轮齿与所述驻车齿条轮齿啮合过程中的冲击能量。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驻车机构,利用驻车齿轮轮齿、驻车齿条轮齿,解决了驻车过程中的轮齿干涉问题,同时利用驻车齿条的可移动特性,进一步优化了驻车齿条与驻车齿轮的轮齿干涉问题。此外,当驻车齿轮轮齿的齿顶与驻车齿条轮齿的齿顶相对而导致驻车齿条沿自身长度方向移动时,吸能装置可以吸收一部分冲击能量,从而有利于降低噪音,提升了车辆的吸能、降噪、防冲击性能,进而有利于提升整车的NVH性能。具体地,所述吸能装置包括:弹簧组件,所述弹簧组件在所述驻车齿条相对所述驻车摆臂移动时通过弹性变形以吸收所述冲击能量。进一步地,所述弹簧组件包括: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分别设置在所述驻车齿条的两端。进一步地,所述驻车齿条包括:齿条本体和与所述齿条本体相连的滑动部,所述滑动部沿所述长度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驻车摆臂上,所述驻车摆臂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滑动部设置在所述滑槽内;其中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分别位于所述滑动部的两端。进一步地,所述驻车摆臂包括:摆臂本体和摆臂堵块,所述滑槽的远离所述驻车摆臂轴的一端敞开,所述摆臂堵块封堵在所述滑槽的敞开端处;其中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滑动部的上端以及所述滑槽的内顶壁之间,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滑动部的下端与所述摆臂堵块之间。可选地,所述摆臂堵块上具有堵块凸起,所述堵块凸起伸入到所述滑槽的敞开端,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滑动部的下端与所述堵块凸起之间。可选地,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的构造相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滑槽为封闭式滑槽,所述滑动部在所述滑槽内将所述滑槽分为彼此独立的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所述第一油腔和所述第二油腔通过设置在所述滑动部上的油液连通孔进行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油液连通孔构造为阻尼孔。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驻车机构。附图说明图1是驻车机构的示意图;图2是驻车齿条与驻车摆臂的局部放大图的示意图;图3是驱动装置的示意图;图4是驻车制动的第一阶段的示意图;图5是驻车制动的第二阶段的示意图;图6是驻车制动的第三阶段的示意图;图7是驻车齿轮与驻车齿条中心距过大的啮合线示意图;图8是驻车制动的第四阶段的示意图;图9是驻车制动的第五阶段的示意图;图10是解锁的示意图;图11是解锁完成的示意图。附图标记:驻车机构100、壳体1、滑座11、滑动曲面111、压块12、驻车齿轮2、驻车齿轮轮齿21、驻车摆臂3、滑槽31、摆臂本体32、摆臂堵块33、滑动型面331、堵块凸起332、驱动凹槽34、驻车齿条4、驻车齿条轮齿41、齿条本体42、滑动部43、吸能装置5、第一弹簧51、第二弹簧52、驱动装置6、螺杆61、第一螺纹611、第二螺纹612、凸台613、第一螺母62、第二螺母63、驱动电机64、耳销65、解锁到位检测板66、锁止到位检测板67、解锁到位霍尔接近开关68、锁止到位霍尔接近开关69、驻车摆臂轴7、平键8、固定套9、安装架2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图1-图11详细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驻车机构100。参照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驻车机构100可以包括壳体1、驻车齿轮2、驻车摆臂3、驻车齿条4、吸能装置5以及驱动装置6。结合图2所示,驻车齿轮2具有驻车齿轮轮齿21,可选地,驻车齿轮轮齿21的齿形为渐开线。驻车齿轮2与车轮联动,在驻车齿轮2被锁死时,车轮也将被间接锁死,实现驻车目的。在具体实施例中,驻车摆臂轴7与壳体1相固定,驻车摆臂3绕驻车摆臂轴7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1上。驻车齿条4设置在驻车摆臂3上,且驻车齿条4可以随驻车摆臂3转动以靠近或远离驻车齿轮2,以图1中的左侧驻车摆臂3为例,当左侧驻车摆臂3逆时针转动时,驻车齿条4靠近驻车齿轮2,当左侧驻车摆臂3顺时针转动时,驻车齿条4远离驻车齿轮2。驻车齿条4相对于驻车摆臂3可沿驻车齿条4的长度方向移动,如图2中箭头所示方向,由此有利于解决驻车齿条4与驻车齿轮2的干涉问题。优选地,驻车齿条4为标准齿形角的齿条,驻车齿条4上设置有用于与驻车齿轮轮齿21啮合的驻车齿条轮齿41,换言之,每相邻两个驻车齿轮轮齿21之间形成有一个齿槽,驻车时,驻车齿条轮齿41适于配合在该齿槽内,以限制驻车齿轮2的转动,完成驻车操作。当驻车齿条轮齿41的齿顶与驻车齿轮轮齿21的齿顶相对时,由于驻车齿条4可沿自身长度方向移动,由此可使驻车齿条轮齿41配合在驻车齿轮2的齿槽内,以解决驻车齿条轮齿41与驻车齿轮齿槽的不对齿问题。进一步地,多个驻车齿条轮齿41沿长度方向排列,驻车齿条4轮的排列方向与驻车齿条4的节线平行。在具体实施例中,驻车齿条轮齿41的齿顶、驻车齿轮轮齿21的齿顶可以都制作成小圆弧状,而不是传统的平面结构,例如驻车齿条轮齿41的齿顶面为外凸的弧形,这样,即使当驻车齿条轮齿41的齿顶与驻车齿轮轮齿21的齿顶接触后,驻车齿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驻车机构以及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驻车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驻车齿轮,所述驻车齿轮具有驻车齿轮轮齿;驻车摆臂,所述驻车摆臂绕驻车摆臂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驻车齿条,所述驻车齿条设置在所述驻车摆臂上且随所述驻车摆臂转动以靠近或远离所述驻车齿轮,所述驻车齿条相对于所述驻车摆臂可沿所述驻车齿条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驻车齿条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驻车齿轮轮齿啮合的驻车齿条轮齿,多个所述驻车齿条轮齿沿所述长度方向排列;吸能装置,所述吸能装置与所述驻车齿条配合以吸收在所述驻车齿轮轮齿与所述驻车齿条轮齿啮合过程中的冲击能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驻车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驻车齿轮,所述驻车齿轮具有驻车齿轮轮齿;驻车摆臂,所述驻车摆臂绕驻车摆臂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驻车齿条,所述驻车齿条设置在所述驻车摆臂上且随所述驻车摆臂转动以靠近或远离所述驻车齿轮,所述驻车齿条相对于所述驻车摆臂可沿所述驻车齿条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驻车齿条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驻车齿轮轮齿啮合的驻车齿条轮齿,多个所述驻车齿条轮齿沿所述长度方向排列;吸能装置,所述吸能装置与所述驻车齿条配合以吸收在所述驻车齿轮轮齿与所述驻车齿条轮齿啮合过程中的冲击能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装置包括:弹簧组件,所述弹簧组件在所述驻车齿条相对所述驻车摆臂移动时通过弹性变形以吸收所述冲击能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驻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组件包括: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分别设置在所述驻车齿条的两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驻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驻车齿条包括:齿条本体和与所述齿条本体相连的滑动部,所述滑动部沿所述长度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驻车摆臂上,所述驻车摆臂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瑞国杨良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