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连河专利>正文

一种长跨臂门式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64757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7 0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长跨臂门式起重机,包括主梁、支撑架以及小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通过将主梁本体设置为长方体状,中端设置通断面,且上端设置有小车,下端固定有支撑架,使此新型结构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生产成本,通过将小车的两侧设置液压杆,在液压杆前后两端分别进行固定或者滑动连接,且对液压杆的活动行程进行设定,使此新型结构在使用时,不仅可以达到良好的受力性,还可以使受到作用力时更加稳固,通过使用螺栓对液压杆进行两端的固定,将两端滚轮设置为不同形状,将滑轨设置在不同空间位置,且对滑轮到主梁内壁的距离进行限定,使此新型结构不仅检查方便,运动受力均匀,而且在更换时,更加简单方便。

A long span gantry cra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ong cross arm gantry crane, which comprises a main beam, a supporting frame and a car, the struc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he main girder body is arranged is rectangular, in the end is provided through the cross section, and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end of the car, is fixed at the lower end of a supporting frame, the model structure is reduced the cost of production, the car set up on both sides of the hydraulic rod in the hydraulic rod and the two ends are fixed or sliding connection, and the hydraulic rod schedule set, the new structure is in use, not only can achieve good stress, can also make by force is more stable, the hydraulic rod the use of both ends fixed by bolts, both ends of the roller are arranged in different shapes, the rail is equipped in the different space position, and the pulley to the girder wall distance limit, The new structure is not only convenient to check, but also has uniform force, and it is more simple and convenient when it is repla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长跨臂门式起重机
本技术涉及数据线相关
,具体为一种长跨臂门式起重机。
技术介绍
在室外进行起重作业时,一般会用到门式起重机设备,因其外形像“门”字,因此称之为门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具有场地利用率高、作业范围大、适应面广、通用性强等特点,因而在港口货场得到广泛使用。但目前国内大部分采用双主梁,不仅钢材用量大,导致整机较重、成本较高;而且焊接节点较多,受力复杂,并且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门式起重机的本身结构原因,小车在进行钩取物体的时候,往往会承担很大的作用力,这也导致了在使用的过程,物件结构的损坏是不可避免的。现实中的起重机,大多数在生产过程中,很少能够照顾到这方面,这也就导致了在后续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经常进行小车部件更换的情况,针对于部件更换,往往需要停止生产,且需要很多人同时进行配合工作,这不仅仅使生产效率下降,更导致浪费人力、财力,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长跨臂门式起重机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跨臂门式起重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长跨臂门式起重机,包括主梁、支撑架以及小车,所述主梁呈长方体状,中端设置有通断面,且上端设置有小车,下端固定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有四个,且分别置于主梁四角,所述小车下端设置有钢丝绳,钢丝绳连接有挂钩,且钢丝绳设置于主梁通断面内,该小车内壁设置有螺母I,螺母I基于小车对称设置,且与螺栓I螺纹连接,所述螺栓I螺头置于小车左侧面,其螺杆设置于小车前后两端面分别设置的三个凹槽,且每个凹槽内部均设置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设置有三个,其左右两端凹槽内部的液压杆的后端右侧设置有螺栓II,左侧设置有滚轮I,中端凹槽内部的液压杆的后端右侧设置有螺栓II,左侧设置有滚轮II,且三个凹槽内部的液压杆的前端均设置有通孔,通孔直径小于螺栓I,该螺栓I于三个液压杆滑动连接,所述滚轮I滑动连接滑轨I,滚轮II滑动连接滑轨II,且滑轨I以及滑轨II分别设置于主梁内部。优选的,所述滚轮I以及滚轮II的右侧滚轮直径大于左侧滚轮直径,且滚轮I以及滚轮II的左侧滚轮直径等于滑轨的高度,而右侧滚轮的半径小于滑轨的高度,直径大于滑轨的高度。优选的,所述滚轮I右端设置有液压杆后端以及螺栓II,左侧设置有螺母II,螺栓II依次贯穿液压杆后端以及滚轮I,与螺母II螺接,且滚轮II右端设置有液压杆后端以及螺栓II,左侧设置有螺母II,螺栓II依次贯穿液压杆后端以及滚轮II,与螺母II螺接。优选的,所述凹槽设置有三个,该中端的凹槽内部的液压杆长度大于两端的凹槽内部的液压杆长度,滑轨I空间位置高于滑轨II的空间位置,且滑轨I以及滑轨II到主梁上端内壁的距离,都小于他们的最大直径长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通过将主梁本体设置为长方体状,中端设置通断面,且上端设置有小车,下端固定有支撑架,使此新型结构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生产成本,通过将小车的两侧设置液压杆,在液压杆前后两端分别进行固定或者滑动连接,且对液压杆的活动行程进行设定,使此新型结构在使用时,不仅可以达到良好的受力性,还可以使受到作用力时更加稳固,通过使用螺栓对液压杆进行两端的固定,将两端滚轮设置为不同形状,将滑轨设置在不同空间位置,且对滑轮到主梁内壁的距离进行限定,使此新型结构不仅检查方便,运动受力均匀,而且更换时,更加简单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俯视图;图4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小车、2主梁、3支撑架、4挂钩、5钢丝绳、6滑轨I、7滑轨II、8滚轮I、9螺栓II、10滚轮II、11液压杆、12螺栓I、13螺母I、14螺母II。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长跨臂门式起重机,包括主梁2、支撑架3以及小车1,主梁2呈长方体状,中端设置有通断面,且上端设置有小车1,下端固定有支撑架3,支撑架3设置有四个,且分别置于主梁2四角,小车1下端设置有钢丝绳5,钢丝绳5连接有挂钩4,且钢丝绳5设置于主梁2通断面内,该小车1内壁设置有螺母I13,螺母I13基于小车1对称设置,且与螺栓I12螺纹连接,螺栓I12螺头置于小车1左侧面,其螺杆设置于小车1前后两端面分别设置的三个凹槽,且每个凹槽内部均设置有液压杆11,液压杆11设置有三个,其左右两端凹槽内部的液压杆11的后端右侧设置有螺栓II9,左侧设置有滚轮I8,中端凹槽内部的液压杆11的后端右侧设置有螺栓II9,左侧设置有滚轮II10,且三个凹槽内部的液压杆11的前端均设置有通孔,通孔直径小于螺栓I12,该螺栓I12与三个液压杆11滑动连接,滚轮I8滑动连接滑轨I6,滚轮II10滑动连接滑轨II7,且滑轨I6以及滑轨II7分别设置于主梁2内部,凹槽设置有三个,该中端的凹槽内部的液压杆11长度大于两端的凹槽内部的液压杆11长度,滑轨I6空间位置高于滑轨II7的空间位置,且滑轨I6以及滑轨II7到主梁2上端内壁的距离,都小于他们的最大直径长度,滚轮I8以及滚轮II10的右侧滚轮直径大于左侧滚轮直径,且滚轮I8以及滚轮II10的左侧滚轮直径等于滑轨的高度,而右侧滚轮的半径小于滑轨的高度,直径大于滑轨的高度,滚轮I8右端设置有液压杆11后端以及螺栓II9,左侧设置有螺母II14,螺栓II9依次贯穿液压杆11后端以及滚轮I8,与螺母II14螺接,且滚轮II10右端设置有液压杆11后端以及螺栓II9,左侧设置有螺母II14,螺栓II9依次贯穿液压杆11后端以及滚轮II10,与螺母II14螺接。工作原理:由于主梁2本体设置为长方体状,中端设置通断面,且小车1内壁设置有螺母I13,螺母I13与螺栓I12螺纹连接,螺栓I12与三个液压杆11滑动连接,滚轮I8滑动连接滑轨I6,滚轮II10滑动连接滑轨II7,滑轨I6以及滑轨II7分别设置于主梁2内部,小车1可以进行往返受力运动,当挂钩4进行钩取物品时,由于对液压杆11的活动行程进行设定,且液压杆11前后两端分别进行螺栓I12固定或者滚轮I8以及滚轮II10滑动连接,且滚轮I8以及滚轮II10的右侧滚轮直径大于左侧滚轮直径,且滚轮I8以及滚轮II10的左侧滚轮直径等于滑轨的高度,而右侧滚轮的半径小于滑轨的高度,直径大于滑轨的高度,通过对滚轮的直径和位置与滑轨的细节限定,使小车1在使用时,不仅可以达到良好的受力性,还可以使受到作用力时更加稳固,并且,螺栓II9对液压杆11进行固定,滑轨I6空间位置高于滑轨II7的空间位置,而滑轨I6以及滑轨II7到主梁2上端内壁的距离,都小于他们的最大直径长度,使小车1不仅检查工作状态方便,而且在更换部件时,更加容易操作。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圆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长跨臂门式起重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长跨臂门式起重机,包括主梁(2)、支撑架(3)以及小车(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2)呈长方体状,中端设置有通断面,且上端设置有小车(1),下端固定有支撑架(3),所述支撑架(3)设置有四个,且分别置于主梁(2)四角,所述小车(1)下端设置有钢丝绳(5),钢丝绳(5)连接有挂钩(4),且钢丝绳(5)设置于主梁(2)通断面内,该小车(1)内壁设置有螺母I(13),螺母I(13)基于小车(1)对称设置,且与螺栓I(12)螺纹连接,所述螺栓I(12)螺头置于小车(1)左侧面,其螺杆设置于小车(1)前后两端面分别设置的三个凹槽,且每个凹槽内部均设置有液压杆(11),所述液压杆(11)设置有三个,其左右两端凹槽内部的液压杆(11)的后端右侧设置有螺栓II(9),左侧设置有滚轮I(8),中端凹槽内部的液压杆(11)的后端右侧设置有螺栓II(9),左侧设置有滚轮II(10),且三个凹槽内部的液压杆(11)的前端均设置有通孔,通孔直径小于螺栓I(12),该螺栓I(12)与三个液压杆(11)滑动连接,所述滚轮I(8)滑动连接滑轨I(6),滚轮II(10)滑动连接滑轨II(7),且滑轨I(6)以及滑轨II(7)分别设置于主梁(2)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跨臂门式起重机,包括主梁(2)、支撑架(3)以及小车(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2)呈长方体状,中端设置有通断面,且上端设置有小车(1),下端固定有支撑架(3),所述支撑架(3)设置有四个,且分别置于主梁(2)四角,所述小车(1)下端设置有钢丝绳(5),钢丝绳(5)连接有挂钩(4),且钢丝绳(5)设置于主梁(2)通断面内,该小车(1)内壁设置有螺母I(13),螺母I(13)基于小车(1)对称设置,且与螺栓I(12)螺纹连接,所述螺栓I(12)螺头置于小车(1)左侧面,其螺杆设置于小车(1)前后两端面分别设置的三个凹槽,且每个凹槽内部均设置有液压杆(11),所述液压杆(11)设置有三个,其左右两端凹槽内部的液压杆(11)的后端右侧设置有螺栓II(9),左侧设置有滚轮I(8),中端凹槽内部的液压杆(11)的后端右侧设置有螺栓II(9),左侧设置有滚轮II(10),且三个凹槽内部的液压杆(11)的前端均设置有通孔,通孔直径小于螺栓I(12),该螺栓I(12)与三个液压杆(11)滑动连接,所述滚轮I(8)滑动连接滑轨I(6),滚轮II(10)滑动连接滑轨II(7),且滑轨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连河
申请(专利权)人:李连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