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鼻咽通气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5326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6 2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鼻咽通气道,尤其是一种多功能鼻咽通气道,用于静脉麻醉或上呼吸梗阻患者的气道开放,包括鼻咽通气道本体、设置在鼻咽通气道本体尾端的呼吸接口、设置在鼻咽通气道本体中段的固定气囊、设置在鼻咽通气道本体尾端的鼻塞及设置鼻咽通气道本体内的内通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置入患者一侧鼻腔内,堵塞另一侧鼻孔,通过呼吸接口连接呼吸机能做呼吸支持;对固定气囊充气后能在鼻后孔形成膨隆气囊防止鼻咽通气道本体移位脱出;通过内通管能监测患者呼出气二氧化碳分压或上呼吸道吸氧。其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效果好,安全可靠。

Multifunction nasopharyngeal airway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nasopharyngeal airway, especially a multifunctional nasopharyngeal airway for airway opening or intravenous anesthesia on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obstruction, including nasopharyngeal airway body, set in the nasopharyngeal airway body end of the breathing interface, set in the middle of a fixed body of nasopharyngeal airway gasbag, set in the nasopharynx. Nasal and nasopharyngeal airway at the end of the set body airway in the main body of the inner pipe. The utility model in patients with nasal blockage, the other side of the nose, can do respiratory support through the respiratory interface connected to the air ventilator; fixed can choanal swelling balloon to prevent the formation of nasopharyngeal airway body shift emerge; through inner pipe can monitor patients PetCO2 or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halation.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the utility is strong, the effect is good, and the safety is safe and reli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鼻咽通气道
本技术涉及一种鼻咽通气道,尤其是一种多功能鼻咽通气道,属于医疗器械的

技术介绍
静脉麻醉期间发生舌后坠能上呼吸道不畅时,为通常呼吸道,保证患者呼吸功能气体交换,长需经鼻置入鼻咽通气道。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拔管后上呼吸道不畅时,也常采用置入鼻咽通气道保证患者呼吸。目前的鼻咽通气道仅能提供一个供氧通道,功能较差,不能满足临床使用鼻咽通气道同时的固定、吸氧、监测呼气状况、呼吸支持能更多更高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鼻咽通气道,能用于经鼻咽通气道内腔吸氧、能连接二氧化碳分析仪监测麻醉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或监测患者自主呼吸状态、能对鼻咽通气道起固定作用、能提供较简单的呼吸支持,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多功能鼻咽通气道,包括鼻咽通气道本体和埋设在鼻咽通气道本体管壁内的内通管,所述内通管头端出鼻咽通气道本体头端内侧管壁连通设置游离管。所述游离管位于鼻咽通气道本体内腔且游离管头端设置若干内开口指向鼻咽通气道本体头端。内通管尾端出鼻咽通气道本体尾端外侧管壁连通设置内连接管,内连接管尾端设置内通接口。所述内通接口外侧管壁与二氧化碳采样管内腔匹配。所述内通接口附近设置能密封内通接口的塞体或盖体。所述内连接管设置能临时关闭内连接管的开关。所述鼻咽通气道本体尾端连接设置呼吸接口,与呼吸机螺纹管呼吸支持接口匹配。并在鼻咽通气道本体附近设置用于堵塞患者一侧鼻孔的鼻塞体。所述鼻咽通气道本体对应患者鼻后孔口腔内部位设置固定气囊,并连通固定气囊在鼻咽通气道本体内设置充气管,充气管在鼻咽通气道本体尾段连通设置外充气管,外充气管尾端连通设置压力感受气囊,连通压力感受气囊设置压力阀充气口。本技术的优点:鼻咽通气道本体设置了内通管能用于经鼻咽通气道内腔吸氧、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固定气囊设置能起到固定作用、鼻咽通气道尾端设置呼吸接口,用塞体堵塞另一侧鼻腔后连接呼吸机能做呼吸支持,结构简单,方便实施,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再一种实施例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鼻咽通气道本体、2-内通管、21-游离管、22-内连接管、23-内通接口、3-呼吸接口、4-鼻塞体、5-固定气囊、51-充气管、52-外充气管、53-压力感受气囊、54-压力阀充气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所述一种多功能鼻咽通气道,使用时经一侧鼻孔开口沿鼻咽通道置入,直至口部到达患者声门开口处。包括鼻咽通气道本体1和埋设在鼻咽通气道本体1管壁内的内通管2,所述内通管2头端出鼻咽通气道本体1头端内侧管壁连通设置游离管21。所述游离管21位于鼻咽通气道本体1内腔且游离管21头端设置若干内开口20指向鼻咽通气道本体1头端。内通管2尾端出鼻咽通气道本体1尾端外侧管壁连通设置内连接管22,内连接管22尾端设置内通接口23。所述游离管21为质地较硬韧性较强的管体,优选设置在鼻咽通气道本体1内腔中部截面的中间位置,所述游离管21的前端管腔,优选与鼻咽通气道本体1的内腔平行,所述内开口20指向鼻咽通气道本体1头端。如此,当通过内通接口23向鼻咽通气道本体1腔内给药时,药物能迅速进入气道;当内通接口23连接二氧化碳分析仪时,位于管腔中央朝向鼻咽通气道本体1头端的内开口20能迅速采集患者呼气末气体样本,从而对患者呼吸状态作出判断;当患者自主呼吸时,也可在内通接口23连接氧气管,实现患者气道深部吸氧,吸氧效果极佳。所述内通接口23外侧管壁与二氧化碳采样管内腔匹配。便于连接二氧化碳采样管完成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需要吸氧时,也可将吸氧管衔接在内通接口23,即可方便实现气道深部吸氧,吸氧效果好。当然,必须的,在内连接管22设置能关闭内连接管22的开关,或在内通接口23接口附近设置能密封内通接口23的塞体或盖体。在不使用内通管2时,能关闭内通管2,一定程度上能避免气管导管本体1通气时漏气。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鼻咽通气道本体1尾端连接设置呼吸接口3,与呼吸机螺纹管呼吸支持接口匹配。并在鼻咽通气道本体1附近设置用于堵塞患者一侧鼻孔的鼻塞体4。当患者因舌体过于肥大堵塞上呼吸道导致呼吸受阻后,经一侧鼻孔将本技术插到声门口,可在鼻咽通气道本体1尾端的呼吸接口3连接呼吸机螺纹管路,实施呼吸机械通气,鼻咽通气道本体1起到通气管道的作用。此时,肥大的舌体起到了堵塞口腔部位裂隙的作用,能避免气体经口腔部泄漏。但此时的呼吸通路密闭性很差,因为咽喉腔与另一侧鼻孔连通,气体会经另一侧鼻孔快速逸出。若将鼻塞体4堵塞在另一侧鼻孔开口处,人工建立的呼吸通路密闭性大大增加,机械通气的效果将更好。但需注意的是:实施机械通气时潮气量和气道压不宜过大,否则气体容易进入患者胃腔内,可能导致呕吐返流误吸,引起不良事件。如图3所示,所述鼻咽通气道本体1对应患者鼻后孔口腔内部位设置固定气囊5,并连通固定气囊5在鼻咽通气道本体1内设置充气管51,充气管51在鼻咽通气道本体1尾段连通设置外充气管52,外充气管52尾端连通设置压力感受气囊53,连通压力感受气囊53设置压力阀充气口54。所述鼻咽通气道本体1置入患者鼻咽通道内,患者由于不适可能会有呛咳动作,或呕吐动作,伴随这种反抗的动作,鼻咽通气道本体1会慢慢滑出鼻腔腔道。在鼻咽通气道本体1对应患者鼻后孔口腔内部位设置固定气囊5,通过连通的充气管51、外充气管52及压力阀充气口54能对置入患者鼻咽通道内的鼻咽通气道本体1的固定气囊5充入气体,饱胀的固定气囊5体积远远大于鼻腔后鼻孔的孔径,能对鼻咽通气道本体1起到固定作用。而压力感受气囊53与固定气囊5连通,压力相同,通过感受压力感受气囊53的压力,能对固定气囊5的气体压力做出判断。同时,固定气囊5充入气体后能对鼻咽通气道本体1周围和口腔的间隙起到封堵作用,进一步增强鼻咽通气道本体1实施机械通气时的密闭性。总之,本技术通过在鼻咽通气道本体1设置内通管2,能经鼻咽通气道内腔吸氧、能连接二氧化碳分析仪监测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在鼻咽通气道本体1尾部设置呼吸接口3,能连接呼吸机,配合鼻塞体4堵塞另外一侧鼻孔,能对患者实施呼吸支持;通过固定气囊5能起到固定作用,同时也能增强机械通气的密闭性。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多功能鼻咽通气道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鼻咽通气道,其特征是:包括鼻咽通气道本体(1)和埋设在鼻咽通气道本体(1)管壁内的内通管(2),所述内通管(2)头端出鼻咽通气道本体(1)头端内侧管壁连通设置游离管(21);所述游离管(21)位于鼻咽通气道本体(1)内腔,且游离管(21)头端设置若干内开口(20)指向鼻咽通气道本体(1)头端;内通管(2)尾端出鼻咽通气道本体(1)尾端外侧管壁连通设置内连接管(22),内连接管(22)尾端设置内通接口(23);所述鼻咽通气道本体(1)对应患者鼻后孔口腔内部位设置固定气囊(5),并连通固定气囊(5)在鼻咽通气道本体(1)内设置充气管(51),充气管(51)在鼻咽通气道本体(1)尾段连通设置外充气管(52),外充气管(52)尾端连通设置压力感受气囊(53),连通压力感受气囊(53)设置压力阀充气口(5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鼻咽通气道,其特征是:包括鼻咽通气道本体(1)和埋设在鼻咽通气道本体(1)管壁内的内通管(2),所述内通管(2)头端出鼻咽通气道本体(1)头端内侧管壁连通设置游离管(21);所述游离管(21)位于鼻咽通气道本体(1)内腔,且游离管(21)头端设置若干内开口(20)指向鼻咽通气道本体(1)头端;内通管(2)尾端出鼻咽通气道本体(1)尾端外侧管壁连通设置内连接管(22),内连接管(22)尾端设置内通接口(23);所述鼻咽通气道本体(1)对应患者鼻后孔口腔内部位设置固定气囊(5),并连通固定气囊(5)在鼻咽通气道本体(1)内设置充气管(51),充气管(51)在鼻咽通气道本体(1)尾段连通设置外充气管(52),外充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俊高宏杨承祥王军仲吉英王汉兵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