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缠绕垫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4512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缠绕垫片,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加强环、非金属带、金属带及外加强环,所述金属带与非金属带相互交替重叠,所述金属带与非金属带采用螺旋缠绕压制的方式构成,所述金属带与非金属带的始、末两端采用点焊方式固定。所述金属带为低碳钢金属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非金属带与金属带相互重叠、螺旋缠绕压制而成,密封性能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的内、外加强环提高了垫片的回弹力,保证了足够的强度,延长了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缠绕垫片
本技术涉及密封垫片
,更具体地讲,是关于一种缠绕垫片。
技术介绍
缠绕垫片适用于负荷不均匀、接合力易松弛,温度与压力周期性变化、有冲击或震动的场合。缠绕垫片是阀门、泵、换热器、塔、人孔、手孔等法兰连接处理想的静密封原件。在化工、制药产业中,通过管道拼接对生产过程中的药液进行输送,拼接的管道之间通过缠绕垫片保证密封功能。缠绕垫片由设在内圈的支撑环、外圈的定位环和缠绕填充在二者之间的中间填充密封结构构成。支撑环和定位环通常设置为金属材料,中间的填充密封结构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可使用石墨或者聚四氟乙烯。现有的缠绕垫片在使用时,当垫片受压,在外加螺栓荷载过载时,极易被压溃,存在稳定性差,容易损坏,使用寿命短的问题,需要经常更换,这样不但浪费人力、物力,也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运行。因此,如何保证缠绕密封垫的稳定性和强度,同时提高使用寿命,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申请人经过多次实践改进,设计了一种缠绕垫片,提高了垫片的回弹力,增加了垫片对温度、压力变化的适应性,同时具有足够的强度。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缠绕垫片,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加强环、非金属带、金属带及外加强环,所述金属带与非金属带相互交替重叠,所述金属带与非金属带采用螺旋缠绕压制的方式构成,所述金属带与非金属带的始、末两端采用点焊方式固定。所述金属带为低碳钢金属带,所述金属带的厚度为0.18mm。进一步地,所述非金属带为石棉带、柔性石墨带、聚四氟乙烯带、陶瓷带中的任意一种,所述非金属带的厚度范围为0.3~1.0mm。所述外加强环为碳钢环,所述碳钢环表面设置一层防锈层。有益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采用非金属带与金属带相互重叠、螺旋缠绕压制而成,密封性能好。2、本技术采用的内、外加强环提高了垫片的回弹力,保证了足够的强度,延长了使用寿命长。3、本技术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加工。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缠绕垫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一个最佳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缠绕垫片,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加强环1、非金属带2、金属带3及外加强环4,所述金属带3与非金属带2相互交替重叠,所述金属带3与非金属带2采用螺旋缠绕压制的方式构成,所述金属带3与非金属带2的始、末两端采用点焊方式固定。所述金属带3为低碳钢金属带,所述金属带3的厚度为0.18mm。所述非金属带2为石棉带、柔性石墨带、聚四氟乙烯带、陶瓷带中的任意一种,所述非金属带2的厚度范围为0.3~1.0mm。所述外加强环4为碳钢环,所述碳钢环表面设置一层防锈层。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缠绕垫片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缠绕垫片,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加强环(1)、非金属带(2)、金属带(3)及外加强环(4),所述金属带(3)与非金属带(2)相互交替重叠,所述金属带(3)与非金属带(2)采用螺旋缠绕压制的方式构成,所述金属带(3)与非金属带(2)的始、末两端采用点焊方式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带(3)为低碳钢金属带,所述金属带(3)的厚度为0.18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缠绕垫片,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加强环(1)、非金属带(2)、金属带(3)及外加强环(4),所述金属带(3)与非金属带(2)相互交替重叠,所述金属带(3)与非金属带(2)采用螺旋缠绕压制的方式构成,所述金属带(3)与非金属带(2)的始、末两端采用点焊方式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带(3)为低碳钢金属带,所述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万桥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市赛尔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