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浮泵式吸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943427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22:00
一种悬浮泵式吸藻装置,包括浮体、浮箱、悬浮式围栏以及无阻塞泵,所述浮体前部及中部分别安装有前部进藻口以及侧部进藻口,浮体底部四角均布制有浮箱,浮体中部安装有无阻塞泵,所述悬浮式围栏一端设置于岸基上,另一端分别设置于前部进藻口以及侧部进藻口与浮体连接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部进藻口以及侧部进藻口配合与进藻口相适配的两道悬浮式围栏,可更加有效地阻拦并收集藻水,为后续过滤清除打下良好的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悬浮泵式吸藻装置
本技术属于机械装置领域,涉及一种藻水分离装置,尤其是一种悬浮泵式吸藻装置。
技术介绍
近几年来,由于工业迅速发展,人口剧增,城市化加重,环境严重污染,我国许多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加剧,引起藻类、特别是蓝藻地大量繁殖,某些水体甚至发生严重的蓝藻水华,直接影响了水体的质量和可利用度,并危害着牲畜和人类的健康。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和河道(流)中蓝藻水华的大量发生在4-10月,尤其在7-9月的高温季节蓝藻水华的产生量最大。大量发生的水华蓝藻一方面严重污染环境、危害饮水水源。为减轻这些的污染,消除蓝藻异味,有必要对大量堆积的蓝藻水华进行有效地清除。采用机械方法清除蓝藻水华,既没有化和生物学方法那样的影响,且能直接大量清除湖面蓝藻水华。因此,在蓝藻水华大量发生季节,采用机械的方法对大量堆积的蓝藻水华进行有效地清除是防止恶化增殖和二次污染,并由此降低水体营养水平,从而可达到改善环境之目的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水华蓝藻收获中,提高收获效率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如何获得飘浮在水表面的蓝藻水华。国内有江苏在太湖、安徽在巢湖、昆明在滇池和上海、北京、广州、天津及四川等地的河道或公园内的小湖泊都试图将水华蓝藻进行收获,他们投入了很大的资金和人力进行收获,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吸藻器设备没有解决,有的甚至没有吸藻设备,直接泵吸。国外关于收获湖泊藻类的文献报导的也不多,只有日本在一个学术讨论会上发表了一篇关于蓝藻水华收获的论文,其主要工艺路线是利用船将藻类用水泵抽到船上的离心机中离心,然后在用燃料将藻类燃烧处理。他们的收获部分也没有解决好吸藻器的技术。技术内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浮泵式吸藻装置,该吸藻装置专用于明渠及较窄河道内使用,该机可根据蓝藻层厚度情况,调节吸藻悬浮高度,使藻层尽可能多的被无阻塞泵吸取,配合河岸固定的悬浮式围栏,结构布局合理,操作简单,清藻效果好。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悬浮泵式吸藻装置,包括浮体、浮箱、悬浮式围栏以及无阻塞泵,所述浮体前部及中部分别安装有前部进藻口以及侧部进藻口,浮体底部四角均布制有浮箱,浮体中部安装有无阻塞泵,所述悬浮式围栏一端设置于岸基上,另一端分别设置于前部进藻口以及侧部进藻口与浮体连接处。而且,所述悬浮式围栏包括固定索、漂浮带、阻拦网以及重垂,所述顾定锁一端与岸基固定销连接,另一端分别于前部进藻口以及侧部进藻口与浮体连接处固定连接;所述漂浮带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制成,设置于复合于固定索下方;所述漂浮带下方制有阻拦网,且阻拦网底部均布设置多个重垂。而且,所述漂浮带内部还设置有用于对阻拦网堵塞处进行冲刷的冲刷管,该冲刷管嵌装于漂浮带内部,并通过倾斜向前部进藻口以及侧部进藻口的方向的冲刷口对阻拦网进行冲刷。而且,所述前部进藻口以及侧部进藻口均安装有防堵塞钢丝网。而且,所述浮体内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均设置有配重块,该配重块可对浮体悬浮高度以及进藻角度进行调整,有效提高了进藻效率。而且,所述浮体中部通过一十字形支架将无阻塞泵固定,无阻塞泵一端通过电机供电,另一端无阻塞泵通过将浮体内的藻水吸入并传导至送出管,将吸收的藻水混合物送至岸上。而且,所述位于浮体后部的两个浮箱尾部还设置有定向舵叶。而且,所述设置于前部进藻口的阻拦网目数小于设置于侧部进藻口的阻拦网目数。本技术的优点和经济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采用部进藻口以及侧部进藻口配合与进藻口相适配的两道悬浮式围栏,可更加有效地阻拦并收集藻水,为后续过滤清除打下良好的基础。2、本技术通过采用固定索配合悬浮带,可使得浮体根据水渠中的水流流向,自然形成以浮体为中心的漏斗形结构,既提高了阻拦面积,同时也增加了吸藻效率;在悬浮带内设置冲刷管,可防止两侧阻拦网堵塞,并通过水流压力将藻水强行冲入浮体内,加快了吸藻效率。3、本技术通过采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配重块,可更加方便地调整前部进藻口以及侧部进藻口的进水高度;同时前、后配重块可调整进水角度,达到精确吸藻的目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4、本实用新通过采用十字支架固定的无阻塞泵,可有效提高泵体的稳定性,保证泵体的高效工作,同时配合位两个浮箱尾部还设置的定向舵叶可有效提高浮体的稳定性,进一步保证了吸藻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悬浮式围栏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漂浮带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由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一种悬浮泵式吸藻装置,包括浮体5、浮箱2、悬浮式围栏1以及无阻塞泵9,所述浮体前部及中部分别安装有前部进藻口3以及侧部进藻口7,浮体底部四角均布制有浮箱,浮体中部安装有无阻塞泵,所述悬浮式围栏一端设置于岸基上,另一端分别设置于前部进藻口以及侧部进藻口与浮体连接处。而且,所述悬浮式围栏为两段阻拦结构,其中第一段一端与岸基锚点18进行连接,另一端连接于前部进藻口与浮体的连接处,第二段阻拦结构一端与岸基锚点进行连接,另一端连接于侧部进藻口与浮体连接处。所述悬浮式围栏包括固定索12、漂浮带13、阻拦网15以及重垂16,所述顾定锁一端与岸基固定销连接,另一端分别于前部进藻口以及侧部进藻口与浮体连接处固定连接;所述漂浮带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制成,设置于复合于固定索下方;所述漂浮带下方制有阻拦网,且阻拦网底部均布设置多个重垂。而且,所述漂浮带内部还设置有用于对阻拦网堵塞处进行冲刷的冲刷管17,该冲刷管嵌装于漂浮带内部,并通过倾斜向前部进藻口以及侧部进藻口的方向的冲刷口14对阻拦网进行冲刷。而且,所述前部进藻口以及侧部进藻口均安装有防堵塞钢丝网4。所述浮体内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均设置有配重块6,该配重块可对浮体悬浮高度以及进藻角度进行调整,有效提高了进藻效率。而且,所述浮体中部通过一十字形支架8将无阻塞泵固定,无阻塞泵一端通过电机供电,另一端无阻塞泵通过将浮体内的藻水吸入并传导至送出管10,将吸收的藻水混合物送至岸上。而且,所述位于浮体后部的两个浮箱尾部还设置有定向舵叶11。而且,所述设置于前部进藻口的阻拦网目数小于设置于侧部进藻口的阻拦网目数,第一段阻拦结构、第二段阻拦结构通常按120目、150目或是120、180目,目数从小到大依次布设。本技术在使用时,需要工作人员将浮体置于水渠或河道内,并将前部进藻口逆向设置于水流流向方向,并将河道两侧各设置两个锚点用于固定悬浮式围栏,浮体随水流并通过围栏拉扯进入预定位置,使得围栏与浮体之间形成两段过滤式漏斗形吸藻装置;当藻水过多淤积在阻拦网上时,可通过向冲刷管内泵水,通过冲刷口对阻拦网进行冲洗,使得淤积的藻水快速脱落进入进藻口。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悬浮泵式吸藻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悬浮泵式吸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浮体、浮箱、悬浮式围栏以及无阻塞泵,所述浮体前部及中部分别安装有前部进藻口以及侧部进藻口,浮体底部四角均布制有浮箱,浮体中部安装有无阻塞泵,所述悬浮式围栏一端设置于岸基上,另一端分别设置于前部进藻口以及侧部进藻口与浮体连接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浮泵式吸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浮体、浮箱、悬浮式围栏以及无阻塞泵,所述浮体前部及中部分别安装有前部进藻口以及侧部进藻口,浮体底部四角均布制有浮箱,浮体中部安装有无阻塞泵,所述悬浮式围栏一端设置于岸基上,另一端分别设置于前部进藻口以及侧部进藻口与浮体连接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浮泵式吸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式围栏包括固定索、漂浮带、阻拦网以及重垂,所述固定索一端与岸基固定销连接,另一端分别于前部进藻口以及侧部进藻口与浮体连接处固定连接;所述漂浮带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制成,设置于固定索下方;所述漂浮带下方制有阻拦网,且阻拦网底部均布设置多个重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悬浮泵式吸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带内部还设置有用于对阻拦网堵塞处进行冲刷的冲刷管,该冲刷管嵌装于漂浮带内部,并通过倾斜向前部进藻口以及侧部进藻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树本赵玉芹黄九权康中伟李全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引滦工程尔王庄管理处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