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膜外麻醉导管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3724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1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硬膜外麻醉导管接头。硬膜外麻醉导管接头包括连接件Ⅰ、圆台密封垫圈Ⅰ、硬膜外麻醉导管、环形密封垫圈Ⅱ、连接件Ⅱ;圆台密封垫圈Ⅰ置于连接件Ⅰ的腔体内,使圆台密封垫圈Ⅰ的上底面向内,硬膜外麻醉导管穿过圆台密封垫圈Ⅰ与连接件Ⅰ的通孔Ⅰ,使硬膜外麻醉导管设有外翻边的一端与圆台密封垫圈Ⅰ的下底面接触,环形密封垫圈Ⅱ置于连接件Ⅱ的环形凹槽内,连接件Ⅰ通过其外螺纹Ⅰ、连接件Ⅱ的内螺纹Ⅰ与连接件Ⅱ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硬膜外麻醉导管接头既不会造成硬膜外麻醉导管脱落,又不会造成硬膜外麻醉导管不出液。

An epidural anesthesia catheter join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epidural anesthesia catheter joint. Epidural anesthesia catheter connector comprises a connector, a sealing washer of round 1, epidural anesthesia catheter, annular gasket II, connecting piece II; cavity cone sealing gasket in connections within 1 1, the cone sealing washer on the bottom of the inside of the through hole, epidural anesthesia catheter through the conical seal washer and 1 I connections of the end of epidural anesthesia catheter is provided with a flanging and cone gasket under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annular groove, the annular gasket in connection of II, connections I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ng part II through the internal thread connector of the external thread I, ii. The extradural anesthesia catheter joint of the utility model will not cause the exfoliation of the epidural anesthesia catheter and the extradural anesthesia catheter can not be pro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硬膜外麻醉导管接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硬膜外麻醉导管接头。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硬膜外麻醉导管接头与硬膜外麻醉导管的连接方式为:通过圆台密封垫圈将硬膜外麻醉导管密封在硬膜外麻醉导管接头内,但是,当圆台密封垫圈变形不够时,会造成硬膜外麻醉导管脱落,当圆台密封垫圈变形过大时,硬膜外麻醉导管不会轻易脱落,但会造成硬膜外麻醉导管不出液。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通过固定硬膜外麻醉导管的外翻边,将硬膜外麻醉导管固定在硬膜外麻醉导管接头内,解决了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硬膜外麻醉导管接头,所述硬膜外麻醉导管接头包括连接件Ⅰ、圆台密封垫圈Ⅰ、硬膜外麻醉导管、环形密封垫圈Ⅱ、连接件Ⅱ;所述连接件Ⅰ一端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Ⅰ,所述连接件Ⅰ设有外螺纹Ⅰ的一端设有腔体,所述连接件Ⅰ的另一端设有通孔Ⅰ且与腔体连通;所述硬膜外麻醉导管的一端设有沿其外缘可翻折的若干个花瓣状外翻边;所述连接件Ⅱ的一端设有圆柱凸起,所述圆柱凸起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Ⅱ,所述连接件Ⅱ的另一端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外侧壁上设有与外螺纹Ⅰ相配合的内螺纹Ⅰ,所述圆柱凸起的底面圆心与连接件Ⅱ另一端的中心之间设有通孔Ⅱ;所述圆台密封垫圈Ⅰ置于腔体内,使圆台密封垫圈Ⅰ的上底面向内,所述硬膜外麻醉导管穿过圆台密封垫圈Ⅰ与通孔Ⅰ,使硬膜外麻醉导管设有外翻边的一端与圆台密封垫圈Ⅰ的下底面接触,所述环形密封垫圈Ⅱ置于环形凹槽内,所述连接件Ⅰ通过外螺纹Ⅰ、内螺纹Ⅰ与连接件Ⅱ连接。本技术所述硬膜外麻醉导管外翻边的外径优选为:大于圆台密封垫圈Ⅰ穿孔的直径且小于圆台密封垫圈Ⅰ下底面的外径。本技术所述通孔Ⅱ的直径优选为:大于硬膜外麻醉导管的内径。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环形凹槽内侧壁与通孔Ⅱ之间形成的环形凸起、圆台密封垫圈Ⅰ的下底面将硬膜外麻醉导管的外翻边固定,使硬膜外麻醉导管固定在硬膜外麻醉导管接头内,既不会造成硬膜外麻醉导管脱落,又不会造成硬膜外麻醉导管不出液。附图说明本技术附图4幅,图1为实施例1所述硬膜外麻醉导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所述连接件Ⅰ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所述连接件Ⅱ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1所述硬膜外麻醉导管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连接件Ⅰ,11、外螺纹Ⅰ,12、腔体,13、通孔Ⅰ,2、圆台密封垫圈Ⅰ,3、硬膜外麻醉导管,31、外翻边,4、环形密封垫圈Ⅱ,5、连接件Ⅱ,51、环形凹槽,52、内螺纹Ⅰ,53、圆柱凸起,54、外螺纹Ⅱ,55、通孔Ⅱ。具体实施方式下述非限制性实施例可以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一种硬膜外麻醉导管接头,所述硬膜外麻醉导管接头包括连接件Ⅰ1、圆台密封垫圈Ⅰ2、硬膜外麻醉导管3、环形密封垫圈Ⅱ4、连接件Ⅱ5;所述连接件Ⅰ1一端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Ⅰ11,所述连接件Ⅰ1设有外螺纹Ⅰ11的一端设有腔体12,所述连接件Ⅰ1的另一端设有通孔Ⅰ13且与腔体12连通;所述硬膜外麻醉导管3的一端设有沿其外缘可翻折的4个花瓣状外翻边31,所述硬膜外麻醉导管3外翻边31的外径大于圆台密封垫圈Ⅰ2穿孔的直径且小于圆台密封垫圈Ⅰ2下底面的外径;所述连接件Ⅱ5的一端设有圆柱凸起53,所述圆柱凸起53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Ⅱ54,所述连接件Ⅱ5的另一端设有环形凹槽51,所述环形凹槽51的外侧壁上设有与外螺纹Ⅰ11相配合的内螺纹Ⅰ52,所述圆柱凸起53的底面圆心与连接件Ⅱ5另一端的中心之间设有通孔Ⅱ55,所述通孔Ⅱ55的直径大于硬膜外麻醉导管3的内径;所述圆台密封垫圈Ⅰ2置于腔体12内,使圆台密封垫圈Ⅰ2的上底面向内,所述硬膜外麻醉导管3穿过圆台密封垫圈Ⅰ2与通孔Ⅰ13,使硬膜外麻醉导管3设有外翻边31的一端与圆台密封垫圈Ⅰ2的下底面接触,所述环形密封垫圈Ⅱ4置于环形凹槽51内,所述连接件Ⅰ1通过外螺纹Ⅰ11、内螺纹Ⅰ52与连接件Ⅱ5连接。实施例2实施例1所述硬膜外麻醉导管接头的使用方法,所述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①穿刺针刺入人体后,将硬膜外麻醉导管3穿过穿刺针,穿刺针再从硬膜外麻醉导管3的外翻边31端退出;②硬膜外麻醉导管3的外翻边31端依次穿过连接件Ⅰ1的通孔Ⅰ13、圆台密封垫圈Ⅰ2,将环形密封垫圈Ⅱ4置于连接件Ⅱ5的环形凹槽51内,通过外螺纹Ⅰ11、内螺纹Ⅰ52将连接件Ⅰ1与连接件Ⅱ5连接,通过连接件Ⅱ5的环形凹槽51内侧壁与通孔Ⅱ55之间形成的环形凸起、圆台密封垫圈Ⅰ2的下底面将硬膜外麻醉导管3的外翻边31固定,使硬膜外麻醉导管3固定在硬膜外麻醉导管接头内。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硬膜外麻醉导管接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硬膜外麻醉导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膜外麻醉导管接头包括连接件Ⅰ、圆台密封垫圈Ⅰ、硬膜外麻醉导管、环形密封垫圈Ⅱ、连接件Ⅱ;所述连接件Ⅰ一端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Ⅰ,所述连接件Ⅰ设有外螺纹Ⅰ的一端设有腔体,所述连接件Ⅰ的另一端设有通孔Ⅰ且与腔体连通;所述硬膜外麻醉导管的一端设有沿其外缘可翻折的若干个花瓣状外翻边;所述连接件Ⅱ的一端设有圆柱凸起,所述圆柱凸起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Ⅱ,所述连接件Ⅱ的另一端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外侧壁上设有与外螺纹Ⅰ相配合的内螺纹Ⅰ,所述圆柱凸起的底面圆心与连接件Ⅱ另一端的中心之间设有通孔Ⅱ;所述圆台密封垫圈Ⅰ置于腔体内,使圆台密封垫圈Ⅰ的上底面向内,所述硬膜外麻醉导管穿过圆台密封垫圈Ⅰ与通孔Ⅰ,使硬膜外麻醉导管设有外翻边的一端与圆台密封垫圈Ⅰ的下底面接触,所述环形密封垫圈Ⅱ置于环形凹槽内,所述连接件Ⅰ通过外螺纹Ⅰ、内螺纹Ⅰ与连接件Ⅱ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硬膜外麻醉导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膜外麻醉导管接头包括连接件Ⅰ、圆台密封垫圈Ⅰ、硬膜外麻醉导管、环形密封垫圈Ⅱ、连接件Ⅱ;所述连接件Ⅰ一端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Ⅰ,所述连接件Ⅰ设有外螺纹Ⅰ的一端设有腔体,所述连接件Ⅰ的另一端设有通孔Ⅰ且与腔体连通;所述硬膜外麻醉导管的一端设有沿其外缘可翻折的若干个花瓣状外翻边;所述连接件Ⅱ的一端设有圆柱凸起,所述圆柱凸起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Ⅱ,所述连接件Ⅱ的另一端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外侧壁上设有与外螺纹Ⅰ相配合的内螺纹Ⅰ,所述圆柱凸起的底面圆心与连接件Ⅱ另一端的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维王秋节邵彦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