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仓储盘点的UHF‑RFID读写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2795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1 0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仓储盘点的UHF‑RFID读写模块,包括核心读写芯片(10)、射频功率放大电路(1)、定向耦合器(2)、反向功率检测模块(9)和主控芯片(8)、低频低通滤波器(11)、射频SP4T开关单元(3)、第一天线(4)、第二天线(5)、第三天线(6)和第四天线(7),解决了传统的RFID读写模块不能同时使用多根天线的问题。

An application to the inventory of UHF RFID reader modu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pplication for warehouse inventory of UHF RFID reader module, including the core reader chip (10), RF power amplifier circuit (1), directional coupler (2), reverse power detection module (9) and the main control chip (8), low frequency and low pass filter (11) SP4T, RF switch unit (3), a first antenna (4), second (5) antenna and the third antenna (6) and fourth (7), antenna to solve the traditional RFID reader module can not use multiple antenna problem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仓储盘点的UHF-RFID读写模块
本技术涉及一种移动数据终端UHF读写模块,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仓储盘点的UHF-RFID读写模块。
技术介绍
超高频射频身份识别(UHFRFID)技术具有读写距离远,多标签识别,安全性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物流、酒类防伪、服装、人员监控、食品安全、烟草管理等行业。移动数据终端的超高频读写模块的作用是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标签发送调制波信号,标签通过同样的调制射频载波接收功率,被激活的标签反射信号,读写模块通过对电子标签反射回来的回波信号进行解调、放大、解码和译码处理,实现对电子标签内部存储的固定或者特有数据的读取,也可以对电子标签的数据进行改写。移动数据终端对超高频读写模块读取的标签信息进行存储,并通过通讯模块传送给后台服务器。超高频RFID读写模块的工作频段为860~960MHz,无线接口标准兼容ISO组织制定的ISO18000-6C以及EPCglobal组织制定的EPCClass1Gen2标准。读写模块可以对满足上述两种标准的电子标签进行远距离读取。申请号为201320327596.7的“一种移动数据终端UHF读写模块”的专利,虽然提供了一种尺寸小、功耗低,射频信号收发更加灵敏的移动数据终端UHF读写模块,但是在UHF读写模块实际应用时,尤其是应用在仓库盘点现场时,为了增加其实用性,往往需要在UHF读写模块上添加多根天线,而申请号为201320327596.7的“一种移动数据终端UHF读写模块”的专利并不能使用多天线现场的要求,实用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仓储盘点的UHF-RFID读写模块,解决了申请号为201320327596.7的“一种移动数据终端UHF读写模块”的专利不能同时使用多根天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仓储盘点的UHF-RFID读写模块,包括核心读写芯片、射频功率放大电路、定向耦合器、反向功率检测模块和主控芯片,核心读写芯片连接射频功率放大电路,射频功率放大电路连接定向耦合器,定向耦合器连接核心读写芯片,定向耦合器还连接反向功率检测模块,反向功率检测模块连接主控芯片,还包括低频低通滤波器、射频SP4T开关单元、第一天线、第二天线、第三天线和第四天线,第一天线、第二天线、第三天线和第四天线均连接射频SP4T开关单元的天线输入端,射频SP4T开关单元的天线输出端连接定向耦合器,射频SP4T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连接主控芯片,低频低通滤波器连接核心读写芯片;射频SP4T开关单元包括天线接口J1、天线接口J2、天线接口J3、天线接口J4、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18、电容C19、射频开关IC1、电感L1、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3;天线接口J1、天线接口J2、天线接口J3和天线接口J4组成了射频SP4T开关单元的天线输入端,天线接口J1、天线接口J2、天线接口J3和天线接口J4分别连接第一天线、第二天线、第三天线和第四天线;射频开关IC1的13脚、14脚和15脚组成了射频SP4T开关单元的控制端;电容C7的2脚为射频SP4T开关单元的天线输出端;天线接口J1的2脚连接地线,天线接口J1的3脚通过电容C1连接地线,天线接口J1的1脚通过电容C4连接射频开关IC1的8脚,天线接口J1的1脚还通过电容C2连接地线,射频开关IC1的8脚通过电容C6连接地线;天线接口J2的2脚连接地线,天线接口J2的3脚通过电容C8连接地线,天线接口J2的1脚通过电容C5连接射频开关IC1的6脚,天线接口J2的1脚还通过电容C3连接地线,射频开关IC1的8脚通过电容C15连接地线;天线接口J3的2脚连接地线,天线接口J3的3脚通过电容C9连接地线,天线接口J3的1脚通过电容C13连接射频开关IC1的4脚,天线接口J3的1脚还通过电容C11连接地线,射频开关IC1的4脚通过电容C16连接地线;天线接口J4的2脚连接地线,天线接口J4的3脚通过电容C10连接地线,天线接口J4的1脚通过电容C14连接射频开关IC1的2脚,天线接口J4的1脚还通过电容C12连接地线,射频开关IC1的2脚通过电容C17连接地线;射频开关IC1的13脚、14脚和15脚均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的IO口,射频开关IC1的13脚通过电阻R1连接正电源,射频开关IC1的14脚通过电阻R2连接正电源,射频开关IC1的15脚通过电阻R3连接正电源,射频开关IC1的12脚连接正电源,射频开关IC1的7脚连接地线,射频开关IC1的10脚通过电感L1连接电容C7的1脚,射频开关IC1的10脚还通过电容C18连接地线,电容C7的1脚还通过电容C19连接地线,电容C7的2脚连接定向耦合器。所述主控芯片为ARM7控制器。所述射频开关IC1的型号为BGS14AN16;所述低频低通滤波电路形式为二级LC滤波电路。本技术所述的解决了申请号为201320327596.7的“一种移动数据终端UHF读写模块”的专利不能同时使用多根天线的问题,本技术可轮询工作,可自动跳过坏天线,漏读率低,覆盖范围大,抗干扰能力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原理图方框图;图2是本技术的射频SP4T开关单元的原理图;图中:射频功率放大电路1、定向耦合器2、射频SP4T开关单元3、第一天线4、第二天线5、第三天线6、第四天线7、主控芯片8、反向功率检测模块9、核心读写芯片10、低频低通滤波器11。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应用于仓储盘点的UHF-RFID读写模块,包括核心读写芯片10、射频功率放大电路1、定向耦合器2、反向功率检测模块9和主控芯片8,核心读写芯片10连接射频功率放大电路1,射频功率放大电路1连接定向耦合器2,定向耦合器2连接核心读写芯片10,定向耦合器2还连接反向功率检测模块9,反向功率检测模块9连接主控芯片8(所述核心读写芯片10、所述射频功率放大电路1、所述定向耦合器2、所述反向功率检测模块9和所述主控芯片8均为在申请号为201320327596.7的“一种移动数据终端UHF读写模块”的专利中公开的现有技术,固不详细叙述),还包括低频低通滤波器11、射频SP4T开关单元3、第一天线4、第二天线5、第三天线6和第四天线7,第一天线4、第二天线5、第三天线6和第四天线7均连接射频SP4T开关单元3的天线输入端,射频SP4T开关单元3的天线输出端连接定向耦合器2,射频SP4T开关单元3的控制端连接主控芯片8,低频低通滤波器11连接核心读写芯片10;射频SP4T开关单元3包括天线接口J1、天线接口J2、天线接口J3、天线接口J4、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18、电容C19、射频开关IC1、电感L1、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3;天线接口J1、天线接口J2、天线接口J3和天线接口J4组成了射频SP4T开关单元3的天线输入端,天线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55/201720490105.html" title="一种应用于仓储盘点的UHF‑RFID读写模块原文来自X技术">应用于仓储盘点的UHF‑RFID读写模块</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仓储盘点的UHF‑RFID读写模块,包括核心读写芯片(10)、射频功率放大电路(1)、定向耦合器(2)、反向功率检测模块(9)和主控芯片(8),核心读写芯片(10)连接射频功率放大电路(1),射频功率放大电路(1)连接定向耦合器(2),定向耦合器(2)连接核心读写芯片(10),定向耦合器(2)还连接反向功率检测模块(9),反向功率检测模块(9)连接主控芯片(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低频低通滤波器(11)、射频SP4T开关单元(3)、第一天线(4)、第二天线(5)、第三天线(6)和第四天线(7),第一天线(4)、第二天线(5)、第三天线(6)和第四天线(7)均连接射频SP4T开关单元(3)的天线输入端,射频SP4T开关单元(3)的天线输出端连接定向耦合器(2),射频SP4T开关单元(3)的控制端连接主控芯片(8),低频低通滤波器(11)连接核心读写芯片(10);射频SP4T开关单元(3)包括天线接口J1、天线接口J2、天线接口J3、天线接口J4、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18、电容C19、射频开关IC1、电感L1、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3;天线接口J1、天线接口J2、天线接口J3和天线接口J4组成了射频SP4T开关单元(3)的天线输入端,天线接口J1、天线接口J2、天线接口J3和天线接口J4分别连接第一天线(4)、第二天线(5)、第三天线(6)和第四天线(7);射频开关IC1的13脚、14脚和15脚组成了射频SP4T开关单元(3)的控制端;电容C7的2脚为射频SP4T开关单元(3)的天线输出端;天线接口J1的2脚连接地线,天线接口J1的3脚通过电容C1连接地线,天线接口J1的1脚通过电容C4连接射频开关IC1的8脚,天线接口J1的1脚还通过电容C2连接地线,射频开关IC1的8脚通过电容C6连接地线;天线接口J2的2脚连接地线,天线接口J2的3脚通过电容C8连接地线,天线接口J2的1脚通过电容C5连接射频开关IC1的6脚,天线接口J2的1脚还通过电容C3连接地线,射频开关IC1的8脚通过电容C15连接地线;天线接口J3的2脚连接地线,天线接口J3的3脚通过电容C9连接地线,天线接口J3的1脚通过电容C13连接射频开关IC1的4脚,天线接口J3的1脚还通过电容C11连接地线,射频开关IC1的4脚通过电容C16连接地线;天线接口J4的2脚连接地线,天线接口J4的3脚通过电容C10连接地线,天线接口J4的1脚通过电容C14连接射频开关IC1的2脚,天线接口J4的1脚还通过电容C12连接地线,射频开关IC1的2脚通过电容C17连接地线;射频开关IC1的13脚、14脚和15脚均连接所述主控芯片(8)的IO口,射频开关IC1的13脚通过电阻R1连接正电源,射频开关IC1的14脚通过电阻R2连接正电源,射频开关IC1的15脚通过电阻R3连接正电源,射频开关IC1的12脚连接正电源,射频开关IC1的7脚连接地线,射频开关IC1的10脚通过电感L1连接电容C7的1脚,射频开关IC1的10脚还通过电容C18连接地线,电容C7的1脚还通过电容C19连接地线,电容C7的2脚连接定向耦合器(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仓储盘点的UHF-RFID读写模块,包括核心读写芯片(10)、射频功率放大电路(1)、定向耦合器(2)、反向功率检测模块(9)和主控芯片(8),核心读写芯片(10)连接射频功率放大电路(1),射频功率放大电路(1)连接定向耦合器(2),定向耦合器(2)连接核心读写芯片(10),定向耦合器(2)还连接反向功率检测模块(9),反向功率检测模块(9)连接主控芯片(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低频低通滤波器(11)、射频SP4T开关单元(3)、第一天线(4)、第二天线(5)、第三天线(6)和第四天线(7),第一天线(4)、第二天线(5)、第三天线(6)和第四天线(7)均连接射频SP4T开关单元(3)的天线输入端,射频SP4T开关单元(3)的天线输出端连接定向耦合器(2),射频SP4T开关单元(3)的控制端连接主控芯片(8),低频低通滤波器(11)连接核心读写芯片(10);射频SP4T开关单元(3)包括天线接口J1、天线接口J2、天线接口J3、天线接口J4、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18、电容C19、射频开关IC1、电感L1、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3;天线接口J1、天线接口J2、天线接口J3和天线接口J4组成了射频SP4T开关单元(3)的天线输入端,天线接口J1、天线接口J2、天线接口J3和天线接口J4分别连接第一天线(4)、第二天线(5)、第三天线(6)和第四天线(7);射频开关IC1的13脚、14脚和15脚组成了射频SP4T开关单元(3)的控制端;电容C7的2脚为射频SP4T开关单元(3)的天线输出端;天线接口J1的2脚连接地线,天线接口J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龙王正坤田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东大集成电路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