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房湿度控制排气风扇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2510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31 1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房湿度控制排气风扇电路,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变压器T,整流器U1,运算放大器U2,运算放大器U3,三极管VT等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当机房空气湿度高时自动运转风扇,让机房内空气循环并保使得湿度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元器件数量少,整体结构较为简单,体积小、功耗低、成本少,故障率低,便于维护和维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房湿度控制排气风扇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排气扇控制电路,具体是指一种机房湿度控制排气风扇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社会发展,计算机机房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信息枢纽,目前计算机机房数目和机房设备越来越多,对机房内设备的保护就越来越显得格外重要;就目前机房整体建设水平来看,还落后于国内信息产业发展的。由于国内地缘辽阔气候不同,空气湿度会直接影响到计算机房内各种设备的使用安全,一旦空气中湿度过高将会引起的设备损坏,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实时的检测机房内的湿度,并及时抽出机房内的高湿度空气,提供一种机房湿度控制排气风扇电路。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机房湿度控制排气风扇电路,主要由变压器T,整流器U1,运算放大器U2,运算放大器U3,三极管VT,正极与整流器U1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其负极与整流器U1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P极与极性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其N极经过电阻R1后与极性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一端与二极管D1的P极相连接、其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2的2管脚相连接的湿敏电阻RP,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2的2管脚相连接、其另一端与极性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2,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2的3管脚相连接,其另一端与极性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3,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2的3管脚相连接、其另一端运算放大器U2的1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4,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2的1管脚相连接、其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3的2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5,一端经电阻R6后与极性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其另一端经电阻R7后与极性电容C1的正极端相连接、其滑动端与运算放大器U3的3管脚相连接的可调电阻RW,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3的1管脚相连接、其另一端与三极管VT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8,正极与极性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其负极与三极管集电极相连接的风扇电机M组成;所述变压器T副边绕组的同名端与整流器U1的一个输入端相连接、其副边绕组的非同名端与整流器U1的另一个输入端相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2的4管脚与极性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2的5管脚与极性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3的4管脚与极性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3的5管脚与极性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的发射极与极性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为确保本技术的实际使用效果,所述运算放大器U2为LM324型运算放大器,所述运算放大器U3为LM423型运算放大器。本技术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技术能够在当机房空气湿度高时自动运转风扇,让机房内空气循环并保使得湿度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2)本技术的元器件数量少,整体结构较为简单,体积小、功耗低、成本少,故障率低,便于维护和维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是一种机房湿度控制排气风扇电路,主要由变压器T,整流器U1,运算放大器U2,运算放大器U3,三极管VT,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湿敏电阻RP,可调电阻RW,极性电容C1,二极管D1,三极管VT,风扇电机M组成。为了确保本技术的实际使用效果,实施时,所述变压器T为EI50型电源变压器,所述整流器U采用四只1N5406型整流二极管组成,运算放大器U2为LM324型运算放大器,运算放大器U3为LM423型运算放大器,三极管VT为3AX51型三极管来实现。所述电阻R1的阻值为3kΩ,电阻R2的阻值为10kΩ,电阻R3~R5的阻值为5.1kΩ,电阻R6和电阻R7的阻值为1kΩ,电阻R8的阻值为2.4kΩ,湿敏电阻为EYHS77A2型湿敏电阻,可调电阻RW为RM065型碳膜可调电阻,极性电容C1和极性电容C2均为耐压值为50V、电容值为4700μF的铝电解电容器,风扇电机M为JY4260型直流无刷电机。本技术的一种机房湿度控制排气风扇电路,主要由变压器T,整流器U1,运算放大器U2,运算放大器U3,三极管VT,极性电容C1的正极与整流器U1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其负极与整流器U1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1的P极与极性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其N极经电阻R1后与极性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湿敏电阻RP的一端与二极管D1的P极相连接,其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2的2管脚相连接。电阻R2的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2的2管脚相连接,其另一端与极性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电阻R3的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2的3管脚相连接,其另一端与极性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电阻R4的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2的3管脚相连接,其另一端运算放大器U2的1管脚相连接。电阻R5的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2的1管脚相连接,其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3的2管脚相连接。可调电阻RW的一端经电阻R6后与极性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其另一端经电阻R7后与极性电容C1的正极端相连接,其滑动端与运算放大器U3的3管脚相连接。电阻R8的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3的1管脚相连接,其另一端与三极管VT的基极相连接。风扇电机M的正极与极性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集电极相连接组成;所述变压器T副边绕组的同名端与整流器U1的一个输入端相连接、其副边绕组的非同名端与整流器U1的另一个输入端相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2的4管脚与极性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2的5管脚与极性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3的4管脚与极性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3的5管脚与极性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的发射极与极性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使用时,本电路设置在室内一侧,将第一电源输入端连接市电电源,即变压器T接入市电电源,然后输出降压后的交流电压,经整流器U进行全桥整流后则可输出直流电源,极性电容C1和则用于滤波;当空气湿度高时,湿敏电阻RP的电阻值由5kΩ逐渐下降,当湿敏电阻RP的电阻值降到低于2.6kΩ时,湿敏电阻RP将电压信号输入运算放大器U2的3管脚,运算放大器U2将3管脚的电压信号进行同向放大到800倍,放大后的信号由运算放大器U2的1管脚通过电阻R5送入运算放大器U3的2管脚进行电压比较,当运算放大器U3的2管脚电压高于3管脚电压值时,运算放大器U3的1管脚导通,输出的高电平使得三极管VT导通,使得风扇电机M开始运转。当机房湿度下降时,湿敏电阻RP电阻值随着湿度下降而增大,当湿敏电阻RP的电阻值大于2.6kΩ时,运算放大器U2的2管脚电压低于它3管脚电压值,运算放大器U2的1管脚没有高电压输出到运算放大器U3的2管脚,导致运算放大器U3的1管脚没有高电压输出到三极管VT的基极使其导通,使得三极管VT不导通,风扇电机M停止运转。在本电路中调节可调电阻RW的阻值可设定排气风扇运转的湿度,更加灵活的适应使用者对机房湿度控制的要求。如上所述,便可很好的实现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机房湿度控制排气风扇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房湿度控制排气风扇电路,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变压器T,整流器U1,运算放大器U2,运算放大器U3,三极管VT,正极与整流器U1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整流器U1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P极与极性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其N极经过电阻R1后与极性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一端与二极管D1的P极相连接、其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2的2管脚相连接的湿敏电阻RP,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2的2管脚相连接、其另一端与极性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2,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2的3管脚相连接,其另一端与极性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3,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2的3管脚相连接、其另一端运算放大器U2的1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4,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2的1管脚相连接、其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3的2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5,一端经电阻R6后与极性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其另一端经电阻R7后与极性电容C1的正极端相连接、其滑动端与运算放大器U3的3管脚相连接的可调电阻RW,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3的1管脚相连接、其另一端与三极管VT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8,正极与极性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其负极与三极管集电极相连接的风扇电机M组成;所述变压器T副边绕组的同名端与整流器U1的一个输入端相连接、其副边绕组的非同名端与整流器U1的另一个输入端相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2的4管脚与极性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2的5管脚与极性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3的4管脚与极性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3的5管脚与极性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的发射极与极性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房湿度控制排气风扇电路,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变压器T,整流器U1,运算放大器U2,运算放大器U3,三极管VT,正极与整流器U1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整流器U1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P极与极性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其N极经过电阻R1后与极性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一端与二极管D1的P极相连接、其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2的2管脚相连接的湿敏电阻RP,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2的2管脚相连接、其另一端与极性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2,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2的3管脚相连接,其另一端与极性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3,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2的3管脚相连接、其另一端运算放大器U2的1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4,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2的1管脚相连接、其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3的2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5,一端经电阻R6后与极性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其另一端经电阻R7后与极性电容C1的正极端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蓉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翰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