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电机组的冷却风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24932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31 1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发电机组的冷却风道,发电机组包括发动机、发电机、控制器和支架,发动机固定在支架顶部,发动机的输出轴驱动发电机工作;所述发电机外部罩设有导风罩,导风罩的进风口内侧设有由发电机驱动旋转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风道包括引风罩和支架底部形成的进风通道,所述控制器固定在进风通道内部,进风通道的一端为冷风进口,进风通道的另一端与引风罩下端的进风口连通,引风罩的上端与导风罩进风口外侧贴合,且引风罩上端的出风口与导风罩的进风口连通。上述结构只采用一个风扇就可以实现对控制器、发电机和发动机的冷却,大大降低了成本而且具有高效的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电机组的冷却风道
本技术涉及发电机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电机组的冷却风道。
技术介绍
发电机组主要包括发动机、发电机和控制器,在发电的过程中,控制器会产生大量热致使控制器的体表温度能达到70-80℃。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控制器的散热,出现了采用单独的散热风扇对控制器进行强行制冷,该结构虽然能够对控制器进行散热,但是需要增加一个额外的风扇,无形中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效果好的发电机组的冷却风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发电机组的冷却风道,所述发电机组包括发动机、发电机、控制器和支架,发动机固定在支架顶部,发动机的输出轴驱动发电机工作;所述发电机外部罩设有导风罩,导风罩的进风口内侧设有由发电机驱动旋转的风扇,所述冷却风道包括引风罩和支架底部形成的进风通道,所述控制器固定在进风通道内部,进风通道的一端为冷风进口,进风通道的另一端与引风罩下端的进风口连通,引风罩的上端与导风罩进风口外侧贴合,且引风罩上端的出风口与导风罩的进风口连通。所述引风罩呈L形。所述引风罩下端进风口的底部设有斜向下设置的导风板。本技术采用以上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工作时,风扇旋转产生负压,冷空气从进风通道吸入,经过控制器将控制器表面的热量带走,然后冷却气流经引风罩进入导风罩并经过发动机后流向发动机,从而吹走发动机表面的热量,上述结构只采用一个风扇就可以实现对控制器、发电机和发动机的冷却,大大降低了成本而且具有高效的冷却效果。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去除引风罩后的示意图;图3为引风罩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之一所示,本技术一种发电机组的冷却风道,所述发电机组包括发动机1、发电机2、控制器3和支架4,发动机1固定在支架4顶部,发动机1的输出轴驱动发电机2工作;所述发电机2外部罩设有导风罩21,导风罩21的进风口内侧设有由发电机2驱动旋转的风扇22,导风罩21的另一端具有朝向发动机1吹气的气孔;所述冷却风道包括引风罩5和支架4底部形成的进风通道41,所述控制器3固定在进风通道41内部,进风通道41的一端为冷风进口,进风通道41的另一端与引风罩5下端的进风口连通,引风罩5的上端与导风罩21进风口外侧贴合,且引风罩5上端的出风口与导风罩21的进风口连通。本实施例中,引风罩5呈L形。引风罩5下端进风口的底部设有斜向下设置的导风板51。通过导风板51插入进风通道41内部,可以最大限度地将冷却气流引向引风罩5内(避免漏风),从而提高冷却效果。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工作时,风扇22旋转产生负压,冷空气从进风通道41吸入,经过控制器3将控制器3表面的热量带走,然后冷却气流经引风罩5进入导风罩21并经过发动机1后流向发动机1,从而吹走发动机1表面的热量,上述结构只采用一个风扇就可以实现对控制器3、发电机2和发动机1的冷却,大大降低了成本而且具有高效的冷却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发电机组的冷却风道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电机组的冷却风道,所述发电机组包括发动机、发电机、控制器和支架,发动机固定在支架顶部,发动机的输出轴驱动发电机工作;所述发电机外部罩设有导风罩,导风罩的进风口内侧设有由发电机驱动旋转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风道包括引风罩和支架底部形成的进风通道,所述控制器固定在进风通道内部,进风通道的一端为冷风进口,进风通道的另一端与引风罩下端的进风口连通,引风罩的上端与导风罩进风口外侧贴合,且引风罩上端的出风口与导风罩的进风口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电机组的冷却风道,所述发电机组包括发动机、发电机、控制器和支架,发动机固定在支架顶部,发动机的输出轴驱动发电机工作;所述发电机外部罩设有导风罩,导风罩的进风口内侧设有由发电机驱动旋转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风道包括引风罩和支架底部形成的进风通道,所述控制器固定在进风通道内部,进风通道的一端为冷风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淑玲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金龙腾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