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于城市河道蓄水除污泥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923397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31 1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于城市河道蓄水除污泥循环系统,泥水混合室位于淤泥通道上侧,在泥水混合室底部设置通向河堤外的排水通道,排水通道的底面为斜面,排水通道的底面通过垂直通道与所述淤泥通道连通,在该连通口的下沿设置有过滤网;在所述淤泥通道内设置有除淤泥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借助于河堤内部空间能够实现沿河道纵向连续除污的功能,通过水泵抽取河道底部淤泥沉淀物,通过循环的方式使其转换进入淤泥通道,再有淤泥推车将淤泥向外排除。从而实现了无需排光河水就能清理河道的目的。而且能够实现持续不间断的净化作用。

Sewage sludge circulation system suitable for urban river water storag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ity suitable for water in sludge recycling system, slurry mixing chamber in the mud channel side, leading to the embankment outside the drainage channel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slurry mixing chamber, drainage channel bottom surface is an inclined surface,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vertical drainage channel through the channel and the silt in the channel connectivity, communication port the lower edge is provided with a filter net; in the mud passage are arranged in the mud removing device. With the help of the inner space of the river embankment,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alize the continuous decontamination along the river channel, and extract the sludge from the bottom of the river channel by the pump, and convert it into the sludge passage through the circulation mode, and then dredge the sludge out to eliminate the sludge. Thus the purpose of cleaning the river without the need of river light river is realized. And it can achieve continuous and continuous purif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于城市河道蓄水除污泥循环系统
本技术涉及城市河道污水净化
,具体涉及一种适于城市河道蓄水除污泥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的城市河流堤防建设,人们侧重供水、防洪、航运的多种经济要求,追求的基本上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少考虑要发挥河流的自然生态、休息娱乐、景观等生态功能,堤防建设仅是加固堤岸、裁弯取值、修筑丁坝等非生态型工程,但是人类对城市河流流量调节和河道传统护岸形成河流结构上间断和阻隔,改变了河道和河岸之间的水分和物质交换,河岸被硬化后,原始河岸表面被封闭,使河道与河岸隔离,土壤和水体的关系隔裂开来,隔绝了河道中的生物、微生物与大地的接触,河流生态廊道过滤净化作用就会缺失,水质就会下降,使得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遭到破坏,于是蓄洪式生态堤防技术就应运而生,蓄洪式生态堤防不仅具有防洪作用,而且能蓄水、滞洪补枯、实现洪水资源化利用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城市河道污染严重、污泥量大和泥水混合不能有效解决地进行废水处理的问题,提供一种适于城市河道蓄水除污泥循环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于城市河道蓄水除污泥循环系统,包括泥水混合室和淤泥通道,泥水混合室位于淤泥通道上侧,第一水泵的抽水管端口位于河底水层,第一水泵的放水管连通于泥水混合室;在泥水混合室底部设置通向河堤外的排水通道,排水通道的底面为斜面,排水通道的底面通过垂直通道与所述淤泥通道连通,在该连通口的下沿设置有过滤网;在所述淤泥通道内设置有除淤泥装置;在淤泥通道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水泵,第二水泵的循环进水管位于淤泥通道顶层,第二水泵的排水管连通于所述泥水混合室。所述除淤泥装置包括由多个淤泥推车通过两侧钢丝绳串接形成的推车组,在钢丝绳的两端分别设置驱动钢丝前进的驱动机构。所述淤泥通道包括淤泥暗道和淤泥明道,所述淤泥暗道位于垂直通道附近,淤泥明道的顶部为开放的敞口。所述淤泥明道的端部区域的底部设计为漏孔底,淤泥推车不设置底板。所述淤泥推车包括两侧壁,两侧壁通过四角的连杆固定为一体;在两侧壁的前后端上侧分别设置轴孔,前推板和后推板的上端两侧分别设置有转轴,前推板和后推板的上端通过转轴安装在两侧壁的前后端;同时在前推板的前端和后推板的后端分别设置有挡杆。在所述排水通道的倾斜底面上垫设有调节板,调节板上分布有调节孔,调节板的调节孔与垂直通道位置对应,调节板的端部引出河堤之外便于操控。在所述泥水混合室的上部靠近河道一侧壁上设置有蓄水入口。具有防洪蓄水功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借助于河堤内部空间能够实现沿河道纵向连续除污的功能,通过水泵抽取河道底部淤泥沉淀物,通过循环的方式使其转换进入淤泥通道,再有淤泥推车将淤泥向外排除。从而实现了无需排光河水就能清理河道的目的。而且能够实现持续不间断的净化作用。除污过程发生在淤泥暗道内,不影响环境,淤泥明道为淤泥输出端,可以设置于污水污泥处理厂,从而实现了淤泥不外露的效果。本技术通过底部倾斜的排水通道首先将主要淤泥通过垂直通道排走,实现初步过滤。为了浓缩淤泥通道内的淤泥,又通过第二水泵进行循环抽放,从而保持大量淤泥通过垂直通道源源不断进入淤泥通道内。利用调节滑板可以控制进入垂直通道内的淤泥量和水量,从而可以根据河道水质情况实现不同程度的循环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河堤端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淤泥暗道和明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图3中淤泥推车示意图;图5是图4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为河堤,2为泥水混合室,3为垂直通道,4为淤泥通道,41为淤泥暗道,42为淤泥明道,43为明道漏孔底,5为第一水泵,6为抽水管,7为放水管,8为斜面,9为淤泥推车,91为侧壁,92为连杆,93为前推板,94为后推板,95为转轴,96为挡杆,97为绳套,98为挡块,99为滑轮,10为钢丝绳,11为过滤网,12为排水通道,13为第二水泵,14为循环进水管,15为循环排水管,16为调节滑板,17为调节孔,18为蓄水入口。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适于城市河道蓄水除污泥循环系统,参见图1,在河堤1内部设置有泥水混合室2和淤泥通道4,以及垂直通道3。其中,泥水混合室2位于淤泥通道4上侧,第一水泵5的抽水管6端口位于河底水层,第一水泵5的放水管连通于泥水混合室2。在泥水混合室2底部设置通向河堤1外的排水通道12,排水通道12的底面为斜面,排水通道12的底面通过垂直通道3与所述淤泥通道4连通。在淤泥通道4内设置有除淤泥装置。参见图2,除淤泥装置包括由多个淤泥推车9通过两侧钢丝绳串接形成的推车组,在钢丝绳的两端分别设置驱动钢丝前进的驱动机构。参见图3和图4,淤泥通道4包括淤泥暗道41和淤泥明道42,淤泥暗道41位于垂直通道3附近,淤泥明道42的顶部为开放的敞口。所淤泥明道42的端部区域的底部设计为漏孔底,淤泥推车9不设置底板。参见图5,淤泥推车9包括两侧壁,两侧壁通过四角的连杆固定为一体;在两侧壁的前后端上侧分别设置轴孔,前推板和后推板的上端两侧分别设置有转轴,前推板和后推板的上端通过转轴安装在两侧壁的前后端;同时在前推板的前端和后推板的后端分别设置有挡杆。在淤泥通道4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水泵,第二水泵的循环进水管位于淤泥通道4顶层,第二水泵的排水管连通于所述泥水混合室2。在所述泥水混合室的上部靠近河道一侧壁上设置有蓄水入口。具有防洪蓄水功能。实施例2:在实施例1基础上,又在所述排水通道12的倾斜底面上垫设有调节板,调节板上分布有调节孔,参见图1,调节板的调节孔与垂直通道3位置对应,调节板的端部引出河堤1之外便于操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适于城市河道蓄水除污泥循环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于城市河道蓄水除污泥循环系统,包括泥水混合室和淤泥通道,其特征是:泥水混合室位于淤泥通道上侧,第一水泵的抽水管端口位于河底水层,第一水泵的放水管连通于泥水混合室;在泥水混合室底部设置通向河堤外的排水通道,排水通道的底面为斜面,排水通道的底面通过垂直通道与所述淤泥通道连通;在所述淤泥通道内设置有除淤泥装置;在淤泥通道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水泵,第二水泵的循环进水管位于淤泥通道顶层,第二水泵的排水管连通于所述泥水混合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于城市河道蓄水除污泥循环系统,包括泥水混合室和淤泥通道,其特征是:泥水混合室位于淤泥通道上侧,第一水泵的抽水管端口位于河底水层,第一水泵的放水管连通于泥水混合室;在泥水混合室底部设置通向河堤外的排水通道,排水通道的底面为斜面,排水通道的底面通过垂直通道与所述淤泥通道连通;在所述淤泥通道内设置有除淤泥装置;在淤泥通道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水泵,第二水泵的循环进水管位于淤泥通道顶层,第二水泵的排水管连通于所述泥水混合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城市河道蓄水除污泥循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除淤泥装置包括由多个淤泥推车通过两侧钢丝绳串接形成的推车组,在钢丝绳的两端分别设置驱动钢丝前进的驱动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城市河道蓄水除污泥循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淤泥通道包括淤泥暗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怡心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宇恒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