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捆绑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2003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31 15: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捆绑带,包括织带、卡扣和至少一条第一弹性带,所述织带通过所述卡扣连接成环状,所述织带的其中至少一段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带的两端,所述第一弹性带在拉伸状态下能够与所述织带的相对应的该段的长度相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捆绑带,能够使得捆绑过程中易抽紧且不易松散。

A bundle of bundle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undling belt buckle, including the ribbon, and at least a first elastic band, the ribbon buckle is connected into a ring shape by the card, the two ends of the ribbon of the two ends of the at least one section are respectively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elastic belt, wherein the first elastic band to ribbon and in the tensile state of the corresponding period is equal to the length of. The bundling belt propos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an make the binding process easy to be tightened and not easy to loo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捆绑带
本技术涉及一种捆绑带。
技术介绍
旅客在乘坐飞机、巴士、高铁等交通工具时,托运行李或携带行李箱时,经常会遇到因行李过多而导致行李箱散开的情况,或者除了行李箱以外,还要额外携带一些小件行李,此时小件行李如果不能固定在行李箱上,会导致托运过程中需要单独拎,甚至导致容易丢失等情况,给出行来带诸多不便;为解决这样的问题,旅客可能会在行李箱外采用捆绑带进行捆绑,一方面防止行李箱散开,另一方面也可将小件行李一起捆绑在行李箱上;而现有的行李箱捆绑带存在不易抽紧、不易收纳、易松散等问题。以上
技术介绍
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技术的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
技术介绍
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捆绑带,能够使得捆绑过程中易抽紧且不易松散。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捆绑带,包括织带、卡扣和至少一条第一弹性带,所述织带通过所述卡扣连接成环状,所述织带的其中至少一段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带的两端,所述第一弹性带在拉伸状态下能够与所述织带的相对应的该段的长度相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捆绑带还包括第一调节扣和第二调节扣,所述织带包括第一织带和第二织带,其中所述第一织带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卡扣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织带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扣和所述第二调节扣;所述第二织带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卡扣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织带的第二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调节扣和所述第二调节扣后再从所述第一调节扣内穿出以使所述第一织带、所述第二织带和所述卡扣相互连接成环状结构。优选地,所述捆绑带还包括尾环扣,所述尾环扣套合在所述第二织带上,所述第二织带的第二端能够从所述第一调节扣穿出后再穿过所述尾环扣。优选地,所述第二织带的第二端穿出所述尾环扣后再缝合连接在所述第二织带上形成环状结构以将所述尾环扣套合在内。优选地,其中一条所述第一弹性带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织带的第一端处。优选地,所述捆绑带还包括一条第二弹性带,所述第二弹性带的两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织带的同一位置处以形成环状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弹性带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织带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优选地,所述第二弹性带的两端通过缝合连接在所述第一织带的同一位置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织带与所述第一弹性带的两端处分别通过缝合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捆绑带还包括一条第二弹性带,所述第二弹性带的两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织带的同一位置处以形成环状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弹性带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织带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优选地,所述第二弹性带的两端通过缝合连接在所述织带的同一位置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捆绑带在织带的其中至少一段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一弹性带的两端,而第一弹性带在拉伸状态下的长度能够与织带相对应的该段相等,使得在捆绑带用于捆绑物品时,通过第一弹性带的弹性作用,紧密贴合在物品的表面,使得在捆绑过程中易抽紧而不易松散。在进一步的方案中,织带包括第一织带和第二织带,并通过两个调节扣来通过穿插方式,使得织带在两个调节扣的空隙处进行收紧调节,且不会自动松掉;进一步,在第二织带的尾端设置尾环扣,将第二织带穿过尾环扣,而不会使得第二织带的尾端松散,并可以在第二织带的尾端进行重叠缝合连接,将尾环扣套合在内,从而达到固定的作用。在更进一步的方案中,该捆绑带还包括一条第二弹性带,第二弹性带的两端固定连接在织带的同一位置处形成环状结构,从而可以通过第二弹性带直接将捆绑带捆扎起来,起到收纳的作用,方便了捆绑带的收纳。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捆绑带的收纳的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捆绑带的展开的状态示意图;图3是图2的背面的局部示意图;图4是图2的正面的局部示意图;图5是图4中的调节扣的侧面示意图;图6是图2中的第二织带的尾端的局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并结合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结合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捆绑带,包括织带1、卡扣2和至少一条第一弹性带3,织带1通过卡扣2连接成环状,织带1的其中至少一段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一弹性带3的两端,第一弹性带3在拉伸状态下能够与织带的相对应的该段的长度相等。其中,织带1包括第一织带11和第二织带12,捆绑带还包括调节扣5,调节扣5包括第一调节扣51和第二调节扣52,第一织带11的第一端连接在卡扣2的第一端,第一织带1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调节扣51和第二调节扣52,结合图5,即第一织带11的第二端依次穿过第二调节扣52和第一调节扣51后再缝合连接在其自身上形成环状结构以将第一调节扣51和第二调节扣52套合在内;第二织带12的第一端连接在卡扣2的第二端,结合图5,第二织带12的第二端依次穿过第一调节扣51和第二调节扣52后再从第一调节扣51内穿出以使第一织带11、第二织带12和卡扣2相互连接成环状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调节扣51和第二调节扣52的大小相同。结合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只设置一条第一弹性带3,该第一弹性带3固定连接在第二织带12的第一端处,进一步地,第一弹性带3设置在第二织带12的内侧,以使得捆绑带整体更加美观,第二织带12与第一弹性带3的两端处分别通过缝合连接。捆绑带还包括第二弹性带4,第二弹性带4的两端固定连接在织带1的同一位置处以形成环状结构,其中第二弹性带4的长度方向与织带1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更具体地,结合图2,第二弹性带4的两端通过缝合连接在第一织带11的同一位置处以形成环状结构,其中第二弹性带4的长度方向与第一织带11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通过第二弹性带4,可以使得捆绑带在不使用的情况下,将捆绑带的织带1完全折叠起来,并通过第二弹性带4捆扎起来,即收纳成如图1所示的状态。捆绑带还包括尾环扣6,尾环扣6套合在第二织带12上,第二织带12的第二端从第一调节扣51穿出后可以再穿过尾环扣6,进一步地,结合图6,第二织带12的第二端穿过尾环扣6后再缝合在第二织带12上形成环状结构以将尾环扣6套合在内,起到固定第二织带12的尾端的作用,使得捆绑带不管在使用过程中、拆卸或者收纳等情况下都不会出现松散。采用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捆绑带对行李箱或者其他物品进行捆绑时,首先将卡扣2打开,并在捆绑过程中通过第一调节扣51和第二调节扣52调节整体捆绑带的长度,达到最佳捆绑效果,最后将卡扣2扣合起来即可,在捆绑过程中,可以适当让第一弹性带3处于部分拉伸状态,这样可以使得捆绑带与被捆绑物更加紧密贴合,不容易松动;通过该捆绑带对行李箱进行捆绑,领取行李时也更容易识别。在拆卸过程中,只需要将卡扣2打开,不再使用而需要收纳时,只需通过第二弹性带4将织带1完全收纳即可。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等同替代或明显变型,而且性能或用途相同,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捆绑带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捆绑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织带、卡扣和至少一条第一弹性带,所述织带通过所述卡扣连接成环状,所述织带的其中至少一段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带的两端,所述第一弹性带在拉伸状态下能够与所述织带的相对应的该段的长度相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捆绑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织带、卡扣和至少一条第一弹性带,所述织带通过所述卡扣连接成环状,所述织带的其中至少一段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带的两端,所述第一弹性带在拉伸状态下能够与所述织带的相对应的该段的长度相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捆绑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调节扣和第二调节扣,所述织带包括第一织带和第二织带,其中所述第一织带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卡扣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织带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扣和所述第二调节扣;所述第二织带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卡扣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织带的第二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调节扣和所述第二调节扣后再从所述第一调节扣内穿出以使所述第一织带、所述第二织带和所述卡扣相互连接成环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捆绑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尾环扣,所述尾环扣套合在所述第二织带上,所述第二织带的第二端能够从所述第一调节扣穿出后再穿过所述尾环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捆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织带的第二端穿出所述尾环扣后再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国富
申请(专利权)人:慈溪乐途旅游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