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偏振板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用于各种各样的光学用途的偏振板组件。
技术介绍
鉴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图像形成方式,在液晶单元的两侧配置偏振片。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液晶单元的正面侧和背面侧配置偏振片的液晶面板。另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液晶单元的正面侧和背面侧配置的光学层叠体。对于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液晶面板和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光学层叠体,正在尝试通过规定配置于正面侧的偏振膜和配置于背面侧的偏振膜的厚度的关系,来降低液晶面板的翘曲。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5842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3711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往,仅着眼于高温环境下的翘曲,只要对其进行控制,则液晶面板的翘曲不成问题。然而,已经发现:随着液晶单元的厚度变薄(例如,构成液晶单元的玻璃基板的厚度为0.5mm以下),由于在湿热环境(例如,60℃、湿度90%)下产生的轻微尺寸变化量所引起的偏振板的应力,会明显确认到液晶单元的翘曲。对于专利文献1和2中公开的专利技术,根据使用的保护膜、偏振板的结构等条件,由于湿热环境下的液晶面板的翘曲,存在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偏振板组件,包含在液晶单元的一面侧配置的背面侧偏振板、和在另一面侧配置的正面侧偏振板,其中,所述背面侧偏振板具有反射型偏振板、第1粘合剂层、第1偏振片、第1保护膜和第2粘合剂层,所述正面侧偏振板具有第3粘合剂层、第2偏振片和第2保护膜,将由所述正面侧偏振板的第2偏振片的厚度dF减去所述背面侧偏振板的第1偏振片的厚度dR而得的差dF‑dR设为Δd的情况下,‑10μm≤Δd<0μm,其中,所述所述dF、dR和Δd的单位为μm,所述正面侧偏振板的第2偏振片的吸收轴与所述背面侧偏振板的第1偏振片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为90°±1°。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6.21 JP 2016-1229621.一种偏振板组件,包含在液晶单元的一面侧配置的背面侧偏振板、和在另一面侧配置的正面侧偏振板,其中,所述背面侧偏振板具有反射型偏振板、第1粘合剂层、第1偏振片、第1保护膜和第2粘合剂层,所述正面侧偏振板具有第3粘合剂层、第2偏振片和第2保护膜,将由所述正面侧偏振板的第2偏振片的厚度dF减去所述背面侧偏振板的第1偏振片的厚度dR而得的差dF-dR设为Δd的情况下,-10μm≤Δd<0μm,其中,所述所述dF、dR和Δd的单位为μm,所述正面侧偏振板的第2偏振片的吸收轴与所述背面侧偏振板的第1偏振片的吸收轴...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