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91779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31 13:59
一种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包括:一检测端口、一泄流端口、一振荡电路以及一检测电路;该检测端口用以可插拔地耦接于一对象;该泄流端口用以电性耦接于一接地回路;该振荡电路分别电性耦接该检测端口与该泄流端口,用以产生一振荡信号,并当该检测端口耦接于该对象时,该对象的电荷经由该振荡电路被转移至该泄流端口;该检测电路依据该振荡信号的一振荡特征,判断该检测端口是否耦接于该对象以产生一判断结果。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检测一检测端口是否有被耦接至对象的时候,同时让对象的电荷经由振荡电路转移到泄流端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检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检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与静电防护装置整合的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现今的集成电路对于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Discharge,ESD)相当地敏感。在加工厂中,作业工人和技术员在进行装置的组装时,可能有静电发生,导致装置的集成电路损坏。因此加工厂的作业工人和技术员需佩带具有静电放电防护的装置,避免人体上的静电导入待加工的装置。然而技术员可能因为许多原因而未正确地佩带静电放电防护装置。例如技术员可能有佩带静电放电防护装置,但是装置的端口松脱而接触不良。或是技术员佩带防护装置的方式错误。又或者是技术员因忙碌忘记佩带防护装置。因此如何实时发现上述问题,并提示当事人以及相关单位,为现代加工厂中待解决的课题。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检测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检测装置,同时具有静电防护的功能。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包括:一检测端口、一泄流端口(leakageport)、一振荡电路以及一检测电路;该检测端口用以可插拔地耦接于一对象;该泄流端口用以电性耦接于一接地回路;该振荡电路分别电性耦接该检测端口与该泄流端口,用以产生一振荡信号,并当该检测端口耦接于该对象时,该对象的电荷经由该振荡电路被转移至该泄流端口;该检测电路依据该振荡信号的一振荡特征,判断该检测端口是否耦接于该对象以产生一判断结果。藉由上述架构,本案所公开的检测装置得以在检测一检测端口是否有被耦接至对象(人员)的时候,同时让对象的电荷经由振荡电路转移到泄流端口。以上的关于本公开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是用以示范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书更进一步的解释。附图说明图1是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检测装置电路示意图。图2是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检测装置实际使用示意图。图3A是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振荡信号时序图。图3B是依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的振荡信号时序图。图4是依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检测装置功能框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00检测装置1100检测端口1200泄流端口1300振荡电路1310放大器1311第一输入端1313第二输入端1315输出端1320分压反馈泄放电路1321第一端1323第二端1325第一节点1327第二节点1330电阻器1331第一端1333第二端1340谐振单元1341第一端1343第二端1345第三端1400检测电路1500中介电路1600第一致能电路1700第二致能电路2000人员3000手环4000总线网络ESD接地回路R11~R13、R2电阻Rad可变电阻C1、C2电容Vosc振荡信号VCC电源端GND、GGND接地端TP1、TP2时间区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专利技术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畴。请参照图1,其是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检测装置电路示意图。如图1所示,检测装置1000具有检测端口1100、泄流端口1200、振荡电路1300与检测电路1400。其中泄流端口1200电性耦接于一个接地回路ESD而接触到整个环境的接地端GGND。振荡电路1300分别电性耦接于检测端口1100与泄流端口1200。检测电路1400电性耦接于振荡电路1300。振荡电路1300用来产生振荡信号Vosc。具体来说,振荡电路1300具有放大器1310、分压反馈泄放电路1320、电阻器1330与谐振单元1340。其中放大器1310有第一输入端1311、第二输入端1313与输出端1315。分压反馈泄放电路1320具有第一端1321、第二端1323、第一节点1325与第二节点1327。分压反馈泄放电路1320的第一端1321耦接于放大器1310的输出端1315。分压反馈泄放电路1320的第二端1323耦接于泄流端口1200。分压反馈泄放电路1320的第一节点1325耦接检测端口1100。分压反馈泄放电路1320的第二节点1327耦接放大器1310的第一输入端1311。电阻器1330具有第一端1331与第二端1333。电阻器1330的第一端1331耦接泄流端口1200。谐振单元1340具有第一端1341、第二端1343与第三端1345。谐振单元1340的第一端1341耦接放大器1310的输出端1315。谐振单元1340的第二端1343耦接放大器1310的第二输入端1313,谐振单元1340的第三端1345耦接电阻器1330的第二端1333。在一实施例中,振荡电路1300所产生的振荡信号Vosc相对于接地端GGND的电压不大于5伏特。在一实施例中,分压反馈泄放电路1320由电阻R11、电阻R12与电阻R13构成,其中电阻R11的阻值为470千欧姆,电阻R12的阻值为910千欧姆,而电阻R13的阻值为100千欧姆。而电阻器1330的阻值不小于10千欧姆。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中所示,谐振单元1340具有电阻R2、第一电容C1与第二电容C2。电阻R2分别耦接于谐振单元1340的第一端1341与谐振单元1340的第二端1343。第一电容C1分别耦接于谐振单元1340的第一端1341与谐振单元1340的第三端1345。第二电容C2分别耦接于谐振单元1340的第三端1345与谐振单元1340的第二端1343。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电阻R2的阻值为470千欧姆,第一电容C1与第二电容C2的电容值均为470皮法拉(picofarad,pF)。然而此仅为举例,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能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精神适当地选择各组件数值,本专利技术举例并非用以限制该些组件的数值。请一并参照图1与图2,其中图2是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检测装置实际使用示意图。如图2所示,人员2000佩带一静电防护手环3000,静电防护手环3000插接于检测装置1000的检测端口(未明确绘示于图)。人员2000的静电电荷经由检测端口1100、检测装置1000内部的振荡电路1300的分压反馈泄放电路1320而转移到泄流端口1200。而后电荷经由泄流端口1200流经接地回路ESD而到接地端GGND。更具体来说,静电防护手环3000的内缘具有暴露的导电回路。当静电防护手环3000插设于检测端口1100时,导电回路与检测端口电性耦接。因此当人员2000正确地佩带静电防护手环3000时,人员2000手部的电荷经由暴露的导电回路传递到检测端口1100,最终传导至接地端GGND。若是静电防护手环3000未正确地插设于检测端口1100时,或是静电防护手环3000的内缘外翻而未能使导电回路接触于人员2000的手时,则人员2000手上的电荷无法传到接地端GGND。接着,请参照图3A与图3B,其中图3A是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振荡信号时序图,图3B是依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的振荡信号时序图。在一实施例中,当人员2000实际上不与检测装置1000电性耦接时,振荡电路1300产生的振荡信号如图3A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当人员2000正确地与检测装置1000电性耦接时,振荡电路1300产生的振荡信号如图3B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检测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包括:一检测端口,该检测端口用以可插拔地耦接于一对象;一泄流端口,该泄流端口用以电性耦接于一接地回路;一振荡电路,该振荡电路分别电性耦接该检测端口与该泄流端口,用以产生一振荡信号,并当该检测端口耦接于该对象时,该对象的电荷经由该振荡电路被转移至该泄流端口;以及一检测电路,该检测电路依据该振荡信号的一振荡特征,判断该检测端口是否耦接于该对象以产生一判断结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包括:一检测端口,该检测端口用以可插拔地耦接于一对象;一泄流端口,该泄流端口用以电性耦接于一接地回路;一振荡电路,该振荡电路分别电性耦接该检测端口与该泄流端口,用以产生一振荡信号,并当该检测端口耦接于该对象时,该对象的电荷经由该振荡电路被转移至该泄流端口;以及一检测电路,该检测电路依据该振荡信号的一振荡特征,判断该检测端口是否耦接于该对象以产生一判断结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中该振荡电路包括:一放大器,该放大器具有一第一输入端、一第二输入端与一输出端;一分压反馈泄放电路,该分压反馈泄放电路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其中该分压反馈泄放电路的该第一端耦接于该放大器的该输出端,该分压反馈泄放电路的该第二端耦接该泄流端口,该分压反馈泄放电路的该第一节点耦接该检测端口,该分压反馈泄放电路的该第二节点耦接该放大器的该第一输入端;一电阻器,该电阻器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电阻器的该第一端耦接该泄流端口;以及一谐振单元,该谐振单元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与一第三端,该谐振单元的该第一端耦接该放大器的该输出端,该谐振单元的该第二端耦接该放大器的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江涛李永强杨雷彭少波李进超梁妹娇
申请(专利权)人:纬创资通中山有限公司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