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1085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30 19: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建筑材料,主要成分有:硅酸盐水泥、黄金尾矿砂、骨料、竹材酚醇液化树脂、AS树脂、竹纤维、减水剂、纳米硅颗粒、丙烯酸乳液、纳米碳酸钙、亲水性气相白炭黑、CFRP筋、全氟烷基的丙烯酸系添加剂、碳纳米管、导热填料、红外反射二氧化钛、硅烷偶联剂、光稳定剂、其余为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有优良的耐久性、力学性能、抗收缩开裂性能,且隔热性能和耐候性也较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建筑材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建筑材料。
技术介绍
混凝土是人类最大宗的建筑结构材料,它是由胶凝材料(水泥、粉煤灰、矿粉等)、骨料(包括砂,石等)及液体介质(水、外加剂等)经简单机械拌和而成的复合材料体系。近年来,随着国内建筑业蓬勃发展,对建造过程中所消耗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同时现有的混凝土隔热性能和耐候性也较差,需要进一步开发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材料,,该新型材料具有优良的耐久性、力学性能、抗收缩开裂性能,且隔热性能和耐候性也较佳。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新型建筑材料,主要成分有:硅酸盐水泥、黄金尾矿砂、骨料、竹材酚醇液化树脂、AS树脂、竹纤维、减水剂、纳米硅颗粒、丙烯酸乳液、纳米碳酸钙、亲水性气相白炭黑、CFRP筋、全氟烷基的丙烯酸系添加剂、碳纳米管、导热填料、红外反射二氧化钛、硅烷偶联剂、光稳定剂、其余为水;按重量分数配比:硅酸盐水泥30-40份、黄金尾矿砂35-45份、骨料25-35份、竹材酚醇液化树脂5-10份、AS树脂5-10份、竹纤维4-8份、减水剂5-8份、纳米硅颗粒8-15份、丙烯酸乳液5-8份、纳米碳酸钙1.5-2.5份、亲水性气相白炭黑3-6份、CFRP筋3-6份、全氟烷基的丙烯酸系添加剂5-8份、碳纳米管6-9份、导热填料8-10份、红外反射二氧化钛1-3份、硅烷偶联剂3-5份、光稳定剂6-8份、其余为水50-60份。优选的,一种新型建筑材料,按重量分数配比:硅酸盐水泥35份、黄金尾矿砂40份、骨料30份、竹材酚醇液化树脂8份、AS树脂8份、竹纤维6份、减水剂6份、纳米硅颗粒12份、丙烯酸乳液7份、纳米碳酸钙1.8份、亲水性气相白炭黑4份、CFRP筋5份、全氟烷基的丙烯酸系添加剂6份、碳纳米管8份、导热填料9份、红外反射二氧化钛2份、硅烷偶联剂4份、光稳定剂7份、其余为水55份。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以黄金尾矿砂替换了昂贵的石英砂,成本低,且可以避免大量尾矿污染环境,变废为宝,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纳米硅颗粒具有特殊的网状结构,在水泥浆体原有的网状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新的网状结构,有效阻止了混凝土内部微裂纹的扩展,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竹纤维掺入到混凝土中呈乱向分布且相互搭接,起到加筋作用,承托骨料,防止骨料下沉出现离析,同时减少因泌水形成的连通孔隙,降低孔隙率,其次,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各纤维乱向分布状态,可切断毛细孔通道,减小基体的失水面积以及毛细管失水收缩张力,阻碍水分的迁移,改善孔结构,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丙烯酸乳液经反应后可逐渐生成丙烯酸树脂,可填充混凝土内部的间隙,提高其抗渗性,同时丙烯酸树脂本身具备的高韧性赋予混凝土较强的耐机械力性能;CFRP筋在结构中使用时可改善构件的耐久性,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引入全氟烷基的丙烯酸系添加剂,提高了混凝土的耐候性,采用红外反射钛白粉,可以大幅度反射太阳光的可见光和红外部分能量,加之导热填料的热释放的协同贡献,可以使较大幅度地降低白色混凝土的表面温度,提高了混凝土的隔热性能。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新型建筑材料,主要成分有:硅酸盐水泥、黄金尾矿砂、骨料、竹材酚醇液化树脂、AS树脂、竹纤维、减水剂、纳米硅颗粒、丙烯酸乳液、纳米碳酸钙、亲水性气相白炭黑、CFRP筋、全氟烷基的丙烯酸系添加剂、碳纳米管、导热填料、红外反射二氧化钛、硅烷偶联剂、光稳定剂、其余为水;按重量分数配比:硅酸盐水泥30-40份、黄金尾矿砂35-45份、骨料25-35份、竹材酚醇液化树脂5-10份、AS树脂5-10份、竹纤维4-8份、减水剂5-8份、纳米硅颗粒8-15份、丙烯酸乳液5-8份、纳米碳酸钙1.5-2.5份、亲水性气相白炭黑3-6份、CFRP筋3-6份、全氟烷基的丙烯酸系添加剂5-8份、碳纳米管6-9份、导热填料8-10份、红外反射二氧化钛1-3份、硅烷偶联剂3-5份、光稳定剂6-8份、其余为水50-60份。实施例1:一种新型建筑材料,按重量分数配比:硅酸盐水泥33份、黄金尾矿砂38份、骨料30份、竹材酚醇液化树脂8份、AS树脂8份、竹纤维6份、减水剂6份、纳米硅颗粒12份、丙烯酸乳液6份、纳米碳酸钙2份、亲水性气相白炭黑4份、CFRP筋5份、全氟烷基的丙烯酸系添加剂6份、碳纳米管7份、导热填料9份、红外反射二氧化钛2份、硅烷偶联剂4份、光稳定剂7份、其余为水55份。实施例2:一种新型建筑材料,按重量分数配比:硅酸盐水泥35份、黄金尾矿砂40份、骨料32份、竹材酚醇液化树脂8份、AS树脂8份、竹纤维7份、减水剂6份、纳米硅颗粒12份、丙烯酸乳液6份、纳米碳酸钙2.2份、亲水性气相白炭黑5份、CFRP筋4份、全氟烷基的丙烯酸系添加剂6份、碳纳米管8份、导热填料9份、红外反射二氧化钛3份、硅烷偶联剂4份、光稳定剂8份、其余为水56份。实施例3:一种新型建筑材料,按重量分数配比:硅酸盐水泥38份、黄金尾矿砂40份、骨料33份、竹材酚醇液化树脂8份、AS树脂8份、竹纤维7份、减水剂6份、纳米硅颗粒12份、丙烯酸乳液6份、纳米碳酸钙2份、亲水性气相白炭黑4份、CFRP筋4份、全氟烷基的丙烯酸系添加剂6份、碳纳米管8份、导热填料9份、红外反射二氧化钛3份、硅烷偶联剂5份、光稳定剂7份、其余为水58份。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其主要特征在于:该建筑材料,主要成分有:硅酸盐水泥、黄金尾矿砂、骨料、竹材酚醇液化树脂、AS树脂、竹纤维、减水剂、纳米硅颗粒、丙烯酸乳液、纳米碳酸钙、亲水性气相白炭黑、CFRP筋、全氟烷基的丙烯酸系添加剂、碳纳米管、导热填料、红外反射二氧化钛、硅烷偶联剂、光稳定剂、其余为水;按重量分数配比:硅酸盐水泥30‑40份、黄金尾矿砂35‑45份、骨料25‑35份、竹材酚醇液化树脂5‑10份、AS树脂5‑10份、竹纤维4‑8份、减水剂5‑8份、纳米硅颗粒8‑15份、丙烯酸乳液5‑8份、纳米碳酸钙1.5‑2.5份、亲水性气相白炭黑3‑6份、CFRP筋3‑6份、全氟烷基的丙烯酸系添加剂5‑8份、碳纳米管6‑9份、导热填料8‑10份、红外反射二氧化钛1‑3份、硅烷偶联剂3‑5份、光稳定剂6‑8份、其余为水50‑6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其主要特征在于:该建筑材料,主要成分有:硅酸盐水泥、黄金尾矿砂、骨料、竹材酚醇液化树脂、AS树脂、竹纤维、减水剂、纳米硅颗粒、丙烯酸乳液、纳米碳酸钙、亲水性气相白炭黑、CFRP筋、全氟烷基的丙烯酸系添加剂、碳纳米管、导热填料、红外反射二氧化钛、硅烷偶联剂、光稳定剂、其余为水;按重量分数配比:硅酸盐水泥30-40份、黄金尾矿砂35-45份、骨料25-35份、竹材酚醇液化树脂5-10份、AS树脂5-10份、竹纤维4-8份、减水剂5-8份、纳米硅颗粒8-15份、丙烯酸乳液5-8份、纳米碳酸钙1.5-2.5份、亲水性气相白炭黑3-6份、CFRP筋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小斌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盛赫园林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