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电梯安全检测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91011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30 1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电梯安全检测控制系统,包括防门夹检测模块、意外坠落检测模块、图像采集模块、语音模块、电源模块、主控制器、自动报警、显示屏、主动报警模块、驱动器模组和通讯传输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电梯故障报警系统分别通过速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作为检测电梯运行速度和电梯门承受压力的器件,一旦这两个指标超出设定值,就会立刻向电梯监控中心发送报警,还会启动紧急抱死装置,有效防止电梯事故的产生,并且还设置了语音模块,能够进行主动报警并且和监控中心实现语音交流,并且还具有显示电梯运行状态的功能,同时使用不间断电源,有效防止因停电而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因此具有使用方便、功能多样、智能程度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电梯安全检测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
,具体是一种智能电梯安全检测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化城市的不断发展,低层建筑逐渐被淘汰,现代化的城市不断向着更高的方向发展,电梯是高层建筑内部最重要的一部分,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有箱状吊舱,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给人们提供极大的便利,但是近些年经常发生电梯事故,其最重要的两点就是电梯坠落和电梯门夹伤人体,究其原因,这类事故并不是突然发生的,一般发生前都有电梯运行速度不稳和电梯门感应器不灵敏的征兆,如“段时间骤停、电梯门偶尔失灵”等现象。如果能够提前预知并且做好检测维修就能极大的减少电梯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电梯安全检测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电梯安全检测控制系统,包括防门夹检测模块、意外坠落检测模块、图像采集模块、语音模块、电源模块、主控制器、自动报警、显示屏、主动报警模块、驱动器模组和通讯传输模块,所述防门夹检测模块采集电梯门关门时的压力信息并传输给主控制器,意外坠落检测模块采集电梯的运行速度信息并传输给主控制器,主控制器还通过其上的接口分别连接语音模块、电源模块、自动报警、显示屏、主动报警模块、驱动器模组和通讯传输模块,所述驱动器模组还分别连接紧急制动模看和电梯门控制器模模块。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变压器W、整流桥T、电阻R1和电位器RP1,所述变压器W的绕组N1的一端连接220V市电电压,变压器W的绕组N1的另一端连接220V交流电的另一端,变压器W的绕组N2的两端分别连接整流桥T的端口1和整流桥T的端口3,整流桥T的端口2连接电容C1、电阻R5和二极管D1的阳极,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K,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继电器K的触点K-1、电阻R1和MOS管Q1的漏极,继电器K的触点K-1的另一端连接蓄电池E的正极,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电容C3、继电器K的另一端、蓄电池E的负极、整流桥T的端口4、三极管V1的发射极、三极管V2的集电极和芯片IC1的引脚2,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电位器RP1的一个固定端、电位器RP1的滑动端、三极管V2的发射极和MOS管Q1的栅极,电位器RP1的另一个固定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和三极管V1的基极,三极管V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4,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和三极管V2的基极,MOS管Q1的源极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和芯片IC1的引脚1,芯片IC1的引脚3输出直流电压U1,所述芯片IC1的型号为LM7812。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用针孔摄像头。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控制器的核心部件为AT89C51单片机。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紧急制动模块为电梯紧急抱死装置。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门夹检测模块采用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布置在电梯门上。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速度检测模块采用速度传感器。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通讯传输模块包括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两部分,其中有线传输是基于电力载波通讯实现的,无线传输采用GPRS芯片实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电梯故障报警系统分别通过速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作为检测电梯运行速度和电梯门承受压力的器件,一旦这两个指标超出设定值,就会立刻向电梯监控中心发送报警,还会启动紧急抱死装置,有效防止电梯事故的产生,并且还设置了语音模块,能够进行主动报警并且和监控中心实现语音交流,并且还具有显示电梯运行状态的功能,同时使用不间断电源,有效防止因停电而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因此具有使用方便、功能多样、智能程度高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方框图。图2是电源模块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智能电梯安全检测控制系统,包括防门夹检测模块、意外坠落检测模块、图像采集模块、语音模块、电源模块、主控制器、自动报警、显示屏、主动报警模块、驱动器模组和通讯传输模块,所述防门夹检测模块采集电梯门关门时的压力信息并传输给主控制器,意外坠落检测模块采集电梯的运行速度信息并传输给主控制器,主控制器还通过其上的接口分别连接语音模块、电源模块、自动报警、显示屏、主动报警模块、驱动器模组和通讯传输模块,所述驱动器模组还分别连接紧急制动模看和电梯门控制器模模块。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变压器W、整流桥T、电阻R1和电位器RP1,所述变压器W的绕组N1的一端连接220V市电电压,变压器W的绕组N1的另一端连接220V交流电的另一端,变压器W的绕组N2的两端分别连接整流桥T的端口1和整流桥T的端口3,整流桥T的端口2连接电容C1、电阻R5和二极管D1的阳极,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K,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继电器K的触点K-1、电阻R1和MOS管Q1的漏极,继电器K的触点K-1的另一端连接蓄电池E的正极,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电容C3、继电器K的另一端、蓄电池E的负极、整流桥T的端口4、三极管V1的发射极、三极管V2的集电极和芯片IC1的引脚2,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电位器RP1的一个固定端、电位器RP1的滑动端、三极管V2的发射极和MOS管Q1的栅极,电位器RP1的另一个固定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和三极管V1的基极,三极管V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4,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和三极管V2的基极,MOS管Q1的源极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和芯片IC1的引脚1,芯片IC1的引脚3输出直流电压U1,所述芯片IC1的型号为LM7812。图像采集模块采用针孔摄像头。主控制器的核心部件为AT89C51单片机。紧急制动模块为电梯紧急抱死装置。防门夹检测模块采用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布置在电梯门上。速度检测模块采用速度传感器。通讯传输模块包括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两部分,其中有线传输是基于电力载波通讯实现的,无线传输采用GPRS芯片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系统中的意外坠落检测模块中的速度传感器设置在电梯旋转电机上,从而精确的监测电梯运行速度,并将速度信号实时传输给主控制器中的单片机进行信号处理。防门夹检测模块中的压力传感器设置了电梯门上,正常情况下,电梯门在遇到障碍物时会自动弹回去,但是遇到故障或者其内部压力传感器损坏时,其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压力,当遇到电梯门承受压力超出设定值或者电梯出现运行速度超出正常范围时,主控CPU内部单片机STC89C52通过其内部的编码、译码器对信号进行数据处理,一方面通过通讯传输模块以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向电梯监控中心发送报警信号,实现远程报警,同时打开摄像头,方便监控人员查看电梯信息,并且通过驱动器模组开启紧急制动模块和电梯门控制器,防止电梯事故的进一步发生。电梯内的人员也可以通过主动报警模块主动与中心进行联系,语音模块可以完成电梯成员与监控中心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智能电梯安全检测控制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电梯安全检测控制系统,包括防门夹检测模块、意外坠落检测模块、图像采集模块、语音模块、电源模块、主控制器、自动报警、显示屏、主动报警模块、驱动器模组和通讯传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门夹检测模块采集电梯门关门时的压力信息并传输给主控制器,意外坠落检测模块采集电梯的运行速度信息并传输给主控制器,主控制器还通过其上的接口分别连接语音模块、电源模块、自动报警、显示屏、主动报警模块、驱动器模组和通讯传输模块,所述驱动器模组还分别连接紧急制动模看和电梯门控制器模模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电梯安全检测控制系统,包括防门夹检测模块、意外坠落检测模块、图像采集模块、语音模块、电源模块、主控制器、自动报警、显示屏、主动报警模块、驱动器模组和通讯传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门夹检测模块采集电梯门关门时的压力信息并传输给主控制器,意外坠落检测模块采集电梯的运行速度信息并传输给主控制器,主控制器还通过其上的接口分别连接语音模块、电源模块、自动报警、显示屏、主动报警模块、驱动器模组和通讯传输模块,所述驱动器模组还分别连接紧急制动模看和电梯门控制器模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电梯安全检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变压器W、整流桥T、电阻R1和电位器RP1,所述变压器W的绕组N1的一端连接220V市电电压,变压器W的绕组N1的另一端连接220V交流电的另一端,变压器W的绕组N2的两端分别连接整流桥T的端口1和整流桥T的端口3,整流桥T的端口2连接电容C1、电阻R5和二极管D1的阳极,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K,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继电器K的触点K-1、电阻R1和MOS管Q1的漏极,继电器K的触点K-1的另一端连接蓄电池E的正极,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电容C3、继电器K的另一端、蓄电池E的负极、整流桥T的端口4、三极管V1的发射极、三极管V2的集电极和芯片IC1的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皓林涛王河张甜甜刘浩汤旎张雨枫李建博马雨廷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