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金属薄壁复合管冲击液压胀形装置及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管液压胀形
,特别涉及一种金属薄壁复合管冲击液压胀形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金属复合管液压胀形是通过内压力使内外管金属管材发生不同程度弹塑性变形,且外管弹性回复量大于内管弹性回复量、使内外管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成形技术。金属复合管是由两种不同材料的金属管材所组成,因其具备耐腐蚀性和能承受较高的承载能力且成本低等优势,在管材领域中得到飞速发展,与传统的单一金属管材相比,金属复合管兼备了组合材料的物理、化学、力学等综合特性。因此金属复合管具有单层管不能兼备的强度、刚度、耐腐蚀性、热交换等综合性能。除此之外复合管组合了金属材料与优化配置材料性能,从而使贵重金属材料得以节约,降低原材料成本。目前实现金属液压胀形必须借助专门的内压力源给管材内部提供高压,且成形速度过慢,因此金属管液压胀形的设备较庞大、成本较高、成形效率低,对金属管液压胀形技术的推广应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虽然,在现有技术“金属薄壁双层管冲击液压胀形方法及装置”申请号为CN201510174630.5也公开了不需要庞大液压设备的技术方案,该方案包括位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属薄壁复合管冲击液压胀形装置,包括压力机、下工作台(1)、容器结构的模架Ⅱ(2)、用于放置复合管的下模具(3)、用于将复合管进行封堵及轴向进给的进给单元(4)、上工作台(7)、模架Ⅰ(8)以及上模具(9),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给单元(4)分为左进给单元和右进给单元,左进给单元和右进给单元分别由两套结构相同的丝杆升降机构成,分别设置在下工作台(1)左右两侧;所述丝杆升降机的丝杆(404)顶端通过法兰(405)与注液器(50)连接;所述注液器(50)与堵头(60)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薄壁复合管冲击液压胀形装置,包括压力机、下工作台(1)、容器结构的模架Ⅱ(2)、用于放置复合管的下模具(3)、用于将复合管进行封堵及轴向进给的进给单元(4)、上工作台(7)、模架Ⅰ(8)以及上模具(9),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给单元(4)分为左进给单元和右进给单元,左进给单元和右进给单元分别由两套结构相同的丝杆升降机构成,分别设置在下工作台(1)左右两侧;所述丝杆升降机的丝杆(404)顶端通过法兰(405)与注液器(50)连接;所述注液器(50)与堵头(60)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薄壁复合管冲击液压胀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60)一端的端部设置成圆台形结构,另一端设置有内螺纹,该圆台形结构中心开设有注液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薄壁复合管冲击液压胀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升降机为防旋转型丝杆升降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薄壁复合管冲击液压胀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给单元(4)包括电机、联轴器、丝杆升降机、以及能够检测电机电流的检测单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薄壁复合管冲击液压胀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电流互感器、模数转换单元以及微控制器,电流互感器为穿心式结构,电机的动力线穿过电流互感器中心,电流互感器输出端经过滤波整流后与模数转换单元连接,模数转换单元与控制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薄壁复合管冲击液压胀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器(50)包括缸筒(500),缸筒(500)一端设置有螺纹连接头(501),螺纹连接头(501)中心开设有通孔(502),缸筒(500)的内腔设置有弹簧(503)和活塞杆(504),活塞杆(504)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伟,孙昌迎,李玉寒,姚馨淇,余偲鹏,梁惠萍,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