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耦合电感的Buck变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0406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8 15: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耦合电感的Buck变换器,包括主控芯片、驱动芯片、MOS管、耦合电感,所述主控芯片与若干驱动芯片相连,每个驱动芯片输出电路通过一个耦合电感进行LC滤波,得到输出电压V0,每个驱动芯片控制两个MOS管的开通和关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集成的耦合电感代替多个独立电感,改善了CPU供电Buck变换器的动态性能,减少输出电流脉动,降低输出电压纹波,优化PCB布局,从多方面提高了CPU供电Buck变换器的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耦合电感的Buck变换器
本技术涉及车载装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KVM吊装固定架构。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主流CPU采用多核心设计,CPU性能的提升让主板对其供电变换器及电压调节器更加精确和复杂。为了输出高品质、大电流,主板的供电历程也从原来的单相Buck变换器供电逐渐过渡到多相Buck变换器供电。多相Buck变换器供电设计的一个好处是能够提供足够的大电流,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获得更稳定的电压,因为在多相Buck变换器最后一步是将电流平滑滤波,理论上相数越多滤波后直流电的纹波系数越少,电压电流更为稳定。当前多相Buck变换器输出滤波采用的是独立电感,即每一相供电变换器,都有一个独立的滤波电感,这样的Buck变换器的动态性能不好,输出的电流脉动多,输出电压波纹高,电压调节不精确。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所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耦合电感的Buck变换器,改善了CPU供电Buck变换器的动态性能,减少输出电流脉动,降低输出电压纹波,优化PCB布局,从多方面提高了CPU供电Buck变换器的品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耦合电感的Buck变换器,包括主控芯片、驱动芯片、MOS管、耦合电感,所述主控芯片与若干驱动芯片相连,每个驱动芯片输出电路通过一个耦合电感进行LC滤波,得到输出电压V0,每个驱动芯片控制两个MOS管的开通和关断。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利用集成的耦合电感代替多个独立电感,改善了CPU供电Buck变换器的动态性能,减少输出电流脉动,降低输出电压纹波,优化PCB布局,从多方面提高了CPU供电Buck变换器的品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U1、主动芯片,U2、驱动芯片,U3、驱动芯片,U4、驱动芯片,U5、驱动芯片,Q1、MOS管,Q2、MOS管,Q3、MOS管,Q4、MOS管,Q5、MOS管,Q6、MOS管,Q7、MOS管,Q8、MOS管,L1、耦合电感。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附图1所示的一种基于耦合电感的Buck变换器,包括主控芯片U1、驱动芯片、MOS管、耦合电感,所述主控芯片U1与若干驱动芯片相连,每个驱动芯片输出电路通过一个耦合电感L进行LC滤波,得到输出电压V0,每个驱动芯片控制两个MOS管的开通和关断。以4相供电为例,主控芯片U1与四个驱动芯片相连,四个驱动芯片分别设为驱动芯片U2、驱动芯片U3、驱动芯片U4、驱动芯片U5,主控芯片U1输出4相信号频率相同的PWM波形,分别是PWM1、PWM2、PWM3、PWM4,4路PWM波形之间相角依次相差2π/4,4路PWM波形为驱动波形,分别控制驱动芯片U2、驱动芯片U3、驱动芯片U4、驱动芯片U5,其中驱动芯片U1控制MOS管Q1和MOS管Q2的开通和关断,驱动芯片U2控制MOS管Q3和MOS管Q4的开通和关断,驱动芯片U3控制MOS管Q5和MOS管Q6的开通和关断,驱动芯片U4控制MOS管Q7和MOS管Q8的开通和关断。本技术不局限于所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得知在本技术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技术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耦合电感的Buck变换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耦合电感的Buck变换器,包括主控芯片、驱动芯片、MOS管、耦合电感,所述主控芯片与若干驱动芯片相连,每个驱动芯片输出电路通过一个耦合电感进行LC滤波,得到输出电压,每个驱动芯片控制两个MOS管的开通和关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耦合电感的Buck变换器,包括主控芯片、驱动芯片、MOS管、耦合电感,所述主控芯片与若干驱动芯片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豪光耿士华刘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超越数控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