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锁把手换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89793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8 0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门锁把手换向装置,包括:门把手、面板、扭簧、限位板、卡簧,其中,门把手包括转轴、设置在转轴上的凹槽、卡簧槽;扭簧包括在两端的两个伸出柱;限位板包括扭簧拨块以及凸块;门把手通过转轴依次穿过面板、扭簧、限位板和卡簧,使得凸块插入凹槽中、卡簧卡入把手的卡簧槽内,并且扭簧拨块位于扭簧的两个伸出柱之间,由此把手、扭簧和限位板固定于面板上,且门把手能够带动扭簧及限位板一起任意转动。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门锁把手换向装置,在实现门锁把手换向及定位,并实现把手下压和上提功能,也具有换向和安装方便,结构占用空间小,操作简单、安全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门锁把手换向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门锁把手换向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的门都分左开和右开两种类型,这样就需要用左开门锁和右开门锁,这样企业在生产带有把手的锁体面板的时候就要分为两类,来适用两种类型的门。在安装之前要知道所装门是属于左开和右开的哪种类型,选择相适应的门锁来适应,这样就增加了备料和资源的投入,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可以适应不同类型门的门锁把手换向装置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锁把手换向装置,其可实现门锁把手换向及定位,且具有换向和安装方便,结构占用空间小,操作简单、安全等优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门锁把手换向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门把手、面板、扭簧、限位板、卡簧,其中,门把手包括转轴、设置在转轴上的凹槽、卡簧槽;扭簧包括在两端的两个伸出柱;限位板包括扭簧拨块以及凸块;门把手通过转轴依次穿过面板、扭簧、限位板和卡簧,使得凸块插入凹槽中、卡簧卡入把手的卡簧槽内,并且扭簧拨块位于扭簧的两个伸出柱之间,由此把手、扭簧和限位板固定于面板上,且门把手能够带动扭簧及限位板一起任意转动。在根据技术所述的一种门锁把手换向装置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包括转动限位结构,该转动限位结构在两个伸出柱之间穿过并固定于所述面板上,使得所述门把手的转动角度受到限制并且转动之后撤销作用力后能够复位到初始状态。在根据技术所述的一种门锁把手换向装置中,所述转动限位结构包括上翻边凸块和下翻边凸块。在根据技术所述的一种门锁把手换向装置中,所述限位板还包括角度限位块,所述转动角度的限制通过所述角度限位块与所述转动限位结构的接触,或是与上翻边凸块和/或下翻边凸块的来实现。在根据技术所述的一种门锁把手换向装置中,所述上翻边凸块和下翻边凸块中之一穿过两个伸出柱之间。在根据技术所述的一种门锁把手换向装置中,所述限位板还包括角度限位块,所述转动角度的限制通过所述角度限位块与上翻边凸块和/或下翻边凸块的接触来实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的门锁把手换向装置,在未安装面板时,可以随意调整把手方向,确定好方向后,利用面板底板的翻边凸块插入面板凹槽,来做扭簧的限位,实现门锁把手换向及定位,并实现把手下压和上提功能,也具有换向和安装方便,结构占用空间小,操作简单、安全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门锁把手换向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门锁把手在面板左侧的面板扭簧和限位板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门锁把手在面板右侧的面板扭簧和限位板的安装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门锁把手限位板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的门锁把手换向装置安装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图1为本技术的门锁把手换向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的门锁把手换向装置可以包括:门把手1、面板4、扭簧8、限位板10、卡簧13,以及底板16,其中门把手1包括转轴2、设置在转轴2上的凹槽17、卡簧槽3;扭簧8包括在两端的两个伸出柱9;限位板10包括扭簧拨块12以及凸块18,底板16包括作为转动限位结构的上翻边凸块14和下翻边凸块15。参考图2与图3,图2为门把手在面板左侧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门把手在面板右侧的安装示意图。安装时,门把手1通过转轴2依次穿过面板4上的把手孔6、扭簧8、限位板10和卡簧13,使得凸块18插入凹槽17中、卡簧13卡入把手的卡簧槽3内,并且扭簧拨块12位于扭簧8的两个伸出柱9之间,由此把手1、扭簧8和限位板10固定于面板4上,且门把手1能够带动扭簧8及限位板10一起任意转动;在未装配底板16时可以改变把手所在位置,如可调整至右侧,使得把手换向,但不会被拔出。如图4所示,图4为本技术的限位板10的立体图;限位板10包括扭簧拨块12、凸块18以及角度限位块11,所述转动角度的限制通过所述角度限位块11与所述转动限位结构的接触来实现。扭簧拨块12可以直接作为面板4内表面的一部分,扭簧拨块12与角度限位块11直接作为面板4内表面的一部分或分别作为一个单独的部件或组合为一个部件后安装在面板4内表面。扭簧8包括圆环或螺旋部分和伸出柱9部分,扭簧8两个末端的伸出柱9部分设置在扭簧拨块12两侧,其实现方式可以是两个伸出柱9交错后夹在或设置在扭簧拨块12两侧,也可以是不需要交错就设置在扭簧拨块12两侧(图上未标示)。门把手的转轴2穿过面板4上的把手孔6以及扭簧8后,末端进行限位连接,使门把手可以自由转动,即因为限位连接的作用,使面板4、转动限位结构以及转动限位结构内部的扭簧8与门把手连接在一起,门把手可以自由360度的进行旋转,但是不会被拔出。限位连接方式为各种常见的限位方法,如卡簧13与卡簧槽限位、螺纹限位、穿孔卡位限位等。角度限位块11的内侧呈圆弧设置,更优选的是当存在四个角度限位块11时,四个角度限位块11的内侧均呈同心圆弧设置,可以使整个结构更加紧凑。如图5所示,图5为本技术的门锁把手换向装置安装剖面图。更具体地,所述门锁把手换向装置还包括底板16,所述底板16包括转动限位结构,用于在将底板16固定于面板4上时,限制所述门把手的转动。例如所述转动限位结构可以包括上翻边凸块14和下翻边凸块15。该转动限位结构在两个伸出柱9之间穿过并固定于所述面板4上,使得所述门把手1的转动角度受到限制并且转动之后撤销作用力后能够复位到初始状态。所述上翻边凸块14和下翻边凸块15中之一穿过两个伸出柱9之间。上翻边凸块14和下翻边凸块15设置在角度限位块11的之间。这种情况下,固定件上的四个角度限位块11与扭簧拨块12分别作为一个单独的部件或组合为一个部件后安装在面板4内表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也可以设计其他的转动限位结构,只要该结构能够实现所述门把手1的转动即可,这样的结构也在本技术的设计精神之内。转动限位结构是通过底板16上的上翻边凸块14、下翻边凸块15插入已经设置在限位板10上扭簧末端的两个伸出柱9交错后的缝隙中,底板固定不动,此时为初始状态,这样限位板10左右转动都会受到扭簧8的扭力作用,撤掉作用力限位板10也会复位到初始状态。角度的限位是通过限位板10上的角度限位块11在旋转到最大角度时与底板16上的上翻边凸块14(或下翻边凸块15)相接触,实现角度限位功能。保持把手1在面板4左侧(或右侧)且水平状态,通过底板16上的下翻边凸块15(或上翻边凸块14)插入扭簧8上已经交叉的两个伸出柱9之间,最终保证底板16上的上翻边凸块、下翻边凸块分别插入面板4上的上限位槽5和下限位槽7,上紧三个螺钉,把手可以下压和上提转动,撤掉作用力把手1在扭簧8的作用下复位。此过程即为安装门锁面板过程,可以根据门的开门方向来选择把手相对于面板的方向,即完成了门锁把手的换向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门锁把手换向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门锁把手换向装置,包括:门把手、面板、扭簧、限位板、卡簧,其中,门把手包括转轴、设置在转轴上的凹槽、卡簧槽;扭簧包括在两端的两个伸出柱;限位板包括扭簧拨块以及凸块;门把手通过转轴依次穿过面板、扭簧、限位板和卡簧,使得凸块插入凹槽中、卡簧卡入把手的卡簧槽内,并且扭簧拨块位于扭簧的两个伸出柱之间,由此把手、扭簧和限位板固定于面板上,且门把手能够带动扭簧及限位板一起任意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锁把手换向装置,包括:门把手、面板、扭簧、限位板、卡簧,其中,门把手包括转轴、设置在转轴上的凹槽、卡簧槽;扭簧包括在两端的两个伸出柱;限位板包括扭簧拨块以及凸块;门把手通过转轴依次穿过面板、扭簧、限位板和卡簧,使得凸块插入凹槽中、卡簧卡入把手的卡簧槽内,并且扭簧拨块位于扭簧的两个伸出柱之间,由此把手、扭簧和限位板固定于面板上,且门把手能够带动扭簧及限位板一起任意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把手换向装置,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包括转动限位结构,该转动限位结构在两个伸出柱之间穿过并固定于所述面板上,使得所述门把手的转动角度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同钱俊段方华赵闯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火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