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A级生物处理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95984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8 0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A级生物处理池,包括内部设有多个生物填料组件的生物池体,生物池体上部设有进水口,与其相对一侧的底部设有出水口;生物填料组件包括交叉设置具有四个端部的拴制绳索和穿设在拴制绳索上的多个生物填料,生物填料组件所在的平面倾斜设于生物池体内部;生物填料包括内部中空的倒锥台形的表层体,表层体两端的中心位置向外竖直设有使拴制绳索穿过并将相邻的两生物填料定距的定距穿套,定距穿套通过以其为中心周向呈放射状均布设有的若干支撑筋条与表层体内壁固定,表层体内壁上均布有八个竖直贯通的直角三角形状的凸起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水流冲击力小,微生物的附着强度高,不易脱落,填料比表面积大,污水处理效果好。

A class a biological treatment poo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lass a biological treatment tank, including the insid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biological packing components of biological tank body, the upper body of biological tank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inlet, and the relative side of the bottom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outlet; bio packing assembly includes a cross set having four ends tied ropes and wear in multiple biological tie rope the filler biological packing assembly plane tilt in biological tank body; biological filler comprises a hollow inverted conical surface of the body, the center position of both ends of the vertical surface with the cordage tied out through and adjacent two spacing distance biological filler wear, wear a fixed distance through its center to radiate uniformly with a plurality of supporting ribs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fixed surface, raised eight vertical through the right angled triangle shape are evenly distributed on the inner wall surface. Slic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mall impact force of water, high adhesion strength of microorganism, not easy to fall off, 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packing and good effect of sewage trea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A级生物处理池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A级生物处理池。
技术介绍
A/O生化处理工艺,是由厌氧和好氧两部分反应组成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是目前较为成熟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分解水中污染物,能有效地确保污水达标排放。A级生物处理池将污水进一步混合,充分利用池内高效生物填料作为细菌载体,靠兼氧微生物将污水中难溶解有机物转化为可溶解性有机物,将大分子有机物水解成小分子有机物,以利于后道O级生物池进一步氧化分解,同时通过回流的硝态氮在硝化菌的作用下,可进行部分硝化和反硝化,去除氨氮。但是,填料上培养的微生物容易被水流冲击脱离填料,微生物的附着效果较差,并且,填料的比表面积较小,提供的气液传质面积较小,导致污水处理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降低水流冲击力,增加A级生物处理池中微生物的附着强度,增大比表面积,提高污水处理效果的一种A级生物处理池。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A级生物处理池,包括具有四周侧壁和底壁呈矩形布置的生物池体,所述生物池体内设有为微生物生存提供场所的多个生物填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池体上部设有进水口,与其相对一侧的底部设有出水口;所述生物填料组件包括交叉设置具有四个端部的拴制绳索和穿设在拴制绳索上的多个生物填料,多个所述生物填料组件设于同一平面内,且该平面倾斜设于生物池体内部,所述生物池体相对的两个侧壁上设有与拴制绳索的四个端部固定的固定环;所述生物填料包括内部中空的倒锥台形的表层体,所述表层体两端的中心位置向外竖直设有使拴制绳索穿过并将相邻的两生物填料定距的定距穿套,所述定距穿套通过以其为中心周向呈放射状均布设有的若干支撑筋条与表层体内壁固定,所述表层体内壁上均布有八个竖直贯通的直角三角形状的凸起片,所述凸起片的斜边与表层体的内壁贴合。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生物池体内左右方向设有两块或多块竖直且相互平行的导流板,相邻设置的两块导流板中,一块导流板的一端与生物池体的后侧壁固定,另一端与生物池体的前侧壁之间形成水流通道,另一块导流板的一端与生物池体的前侧壁固定,另一端与生物池体的后侧壁之间形成水流通道,所述生物填料组件设于生物池体侧壁与导流板形成的水流腔体以及相邻两导流板形成的水流腔体内。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进水口设于左侧或右侧水流腔体的顶部,所述进水口连接有进水斗,所述进水斗与生物池体前后侧壁固定且呈棱台结构,所述进水斗底部设有带有漏水孔的布水板。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凸起片竖直的一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与表层体底端内壁边缘相切或相离。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表层体外壁上螺旋设有挂膜凸纹。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拴制绳索包括两根交差设置的绳体,交叉部位固定有紧固抱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拴制绳索的中部处于下垂状态。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生物填料组件所在的平面倾斜设于生物池体内部,污水从上部进入,部分污水顺着生物填料组件倾斜流下,增大与生物填料组件的接触面积,而且减小了水流对生物填料的冲击力;生物填料表层为中空的倒锥台形结构,大开口朝上,并且相邻两生物填料通过定距穿套定距设有间隙,污水容易进入每个生物填料内部,利于微生物代谢分解水中污染物;支撑筋条不仅起到固定定距穿套的作用,还提高了生物填料的强度,减少生物填料变形;凸起片增大了生物填料的比面积,增大气液传质面积,提高了生物填料的强度,与光滑面相比,降低了水流对生物填料的冲击力,提高了挂膜强度;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达到排放标准,有利于对环境的保护。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生物填料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如图1~4所示,一种A级生物处理池,包括具有四周侧壁和底壁呈矩形布置的生物池体100,所述生物池体100内设有为微生物生存提供场所的多个生物填料组件,所述生物池体100上部设有进水口2,与其相对一侧的底部设有出水口3;所述生物填料组件包括交叉设置具有四个端部的拴制绳索41和穿设在拴制绳索41上的多个生物填料42,多个所述生物填料组件设于同一平面内,且该平面倾斜设于生物池体100内部,所述生物池体100相对的两个侧壁上设有与拴制绳索41的四个端部固定的固定环43;所述生物填料42包括内部中空的倒锥台形的表层体421,所述表层体421两端的中心位置向外竖直设有使拴制绳索41穿过并将相邻的两生物填料42定距的定距穿套422,所述定距穿套422通过以其为中心周向呈放射状均布设有的若干支撑筋条423与表层体421内壁固定,所述表层体421内壁上均布有八个竖直贯通的直角三角形状的凸起片424,所述凸起片424的斜边与表层体421的内壁贴合。本技术生物填料组件所在的平面倾斜设于生物池体100内部,污水从上部进入,部分污水顺着生物填料组件倾斜流下,增大与生物填料组件的接触面积,而且减小了水流对生物填料的冲击力;生物填料42表层为中空的倒锥台形结构,大开口朝上,并且相邻两生物填料通过定距穿套422定距设有间隙,污水容易进入每个生物填料42内部,利于微生物代谢分解水中污染物,而且表层体421能够保护内部微生物,避免其受到水流的冲击脱落;支撑筋条423不仅起到固定定距穿套422的作用,还提高了生物填料的强度,减少生物填料42变形;凸起片424增大了生物填料42的比面积,增大气液传质面积,还提高了生物填料42的强度,并且,与光滑面相比,降低了水流对生物填料42上的微生物的冲击力,提高了挂膜强度;从而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达到排放标准,有利于对环境的保护。其中,生物池体100内左右方向设有两块或多块竖直且相互平行的导流板1,相邻设置的两块导流板1中,一块导流板1的一端与生物池体100的后侧壁固定,另一端与生物池体100的前侧壁之间形成水流通道,另一块导流板1的一端与生物池体100的前侧壁固定,另一端与生物池体100的后侧壁之间形成水流通道,所述生物填料组件设于生物池体100侧壁与导流板1形成的水流腔体以及相邻两导流板1形成的水流腔体内。导流板1可以为平板状,也可以呈“S”状,其目的是对污水进行导流混合,充分与生物填料42接触,利用池内高效的生物填料42作为细菌载体,靠兼氧微生物将污水中难溶解有机物转化为可溶解性有机物,将大分子有机物水解成小分子有机物,以利于后道O级生物池进一步氧化分解,同时通过回流的硝态氮在硝化菌的作用下,可进行部分硝化和反硝化,去除氨氮。而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A级生物处理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A级生物处理池,包括具有四周侧壁和底壁呈矩形布置的生物池体(100),所述生物池体(100)内设有为微生物生存提供场所的多个生物填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池体(100)上部设有进水口(2),与其相对一侧的底部设有出水口(3);所述生物填料组件包括交叉设置具有四个端部的拴制绳索(41)和穿设在拴制绳索(41)上的多个生物填料(42),多个所述生物填料组件设于同一平面内,且该平面倾斜设于生物池体(100)内部,所述生物池体(100)相对的两个侧壁上设有与拴制绳索(41)的四个端部固定的固定环(43);所述生物填料(42)包括内部中空的倒锥台形的表层体(421),所述表层体(421)两端的中心位置向外竖直设有使拴制绳索(41)穿过并将相邻的两生物填料(42)定距的定距穿套(422),所述定距穿套(422)通过以其为中心周向呈放射状均布设有的若干支撑筋条(423)与表层体(421)内壁固定,所述表层体(421)内壁上均布有八个竖直贯通的直角三角形状的凸起片(424),所述凸起片(424)的斜边与表层体(421)的内壁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A级生物处理池,包括具有四周侧壁和底壁呈矩形布置的生物池体(100),所述生物池体(100)内设有为微生物生存提供场所的多个生物填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池体(100)上部设有进水口(2),与其相对一侧的底部设有出水口(3);所述生物填料组件包括交叉设置具有四个端部的拴制绳索(41)和穿设在拴制绳索(41)上的多个生物填料(42),多个所述生物填料组件设于同一平面内,且该平面倾斜设于生物池体(100)内部,所述生物池体(100)相对的两个侧壁上设有与拴制绳索(41)的四个端部固定的固定环(43);所述生物填料(42)包括内部中空的倒锥台形的表层体(421),所述表层体(421)两端的中心位置向外竖直设有使拴制绳索(41)穿过并将相邻的两生物填料(42)定距的定距穿套(422),所述定距穿套(422)通过以其为中心周向呈放射状均布设有的若干支撑筋条(423)与表层体(421)内壁固定,所述表层体(421)内壁上均布有八个竖直贯通的直角三角形状的凸起片(424),所述凸起片(424)的斜边与表层体(421)的内壁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A级生物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池体(100)内左右方向设有两块或多块竖直且相互平行的导流板(1),相邻设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月明王艳武彭晓光吴帅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建研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