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缓冲结构的包装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94694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7 1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包装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装盒一纸成型,所述包装盒展开自左向右依次为折叠连接的:粘合襟片、后侧壁、左侧壁、前侧壁和右侧壁;后侧壁的上下两侧分别与上盖板和后底板折叠连接,左侧壁的上下两侧分别与左内盖板和左底盖板折叠连接,右侧壁的上下两侧分别与右内盖板和右底盖板折叠连接,前侧壁的上下两侧分别与第一连接板和前底板折叠连接,第一连接板上侧依次折叠连接内衬板、第二连接板和衬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内部两侧部分有起到支撑作用的构造,确保内部缓冲部分与整个盒体坚固不易变形。

A packing box with a buffer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acking box with a buffer structure. Packing box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a paper forming, the packing box expanded to right folding connection from left: adhesive piece, the rear wall, the left wall, side wall and the right side wall on both sides of the rear side wall; the upper and lower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cover and the bottom plate is folded, the left wall of the upper and lower sides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left the inner cover plate and the bottom plate of the left folding connection, right side wall of the upper and lower sides respectively with the right inner cover plate and the bottom plate of the right folding connection, the front side wall of the upper and lower sides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bottom plate is folded before the connection, the first connection board are connected folding lining plate, second connecting plate and lining board. The internal two sides of the utility model have a supporting structure to ensure that the internal buffer part and the whole box body are hard to be deform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缓冲结构的包装盒
本技术涉及包装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包装盒。
技术介绍
虽然目前部分包装盒已经有内部缓冲结构,但是由于其结构过于复杂,甚至需要与外盒分别制作,存在导致包装成本高,包装工时长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包装盒。本技术具有缓冲结构的包装盒,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所述包装盒一纸成型,所述包装盒展开自左向右依次为折叠连接的:粘合襟片、后侧壁、左侧壁、前侧壁和右侧壁;后侧壁的上下两侧分别与上盖板和后底板折叠连接,左侧壁的上下两侧分别与左内盖板和左底盖板折叠连接,右侧壁的上下两侧分别与右内盖板和右底盖板折叠连接,前侧壁的上下两侧分别与第一连接板和前底板折叠连接,第一连接板上侧依次折叠连接内衬板、第二连接板和衬板19;所述内衬板中部通过折叠线自下向上设置第一中衬板17、第二中衬板18和第三中衬板17-1,内衬板中部两侧对称设置两条压痕线,每条压痕线两侧等宽,第二中衬板与压痕线之间设置以第二中衬板侧边为底边的等腰梯形,将第二中衬板与压痕线之间分割为左上第一折边16、左下第一折边15、右上第一折边16-1、右下第一折边15-1;所述等腰梯形的上边的两端点与内衬板侧边之间设置两条水平压痕线,两条水平压痕线将内衬板侧边与压痕线之间的区域分割为左上第二折边14、左中第一折边13、左下第二折边12、右上第二折边14-1、右中第一折边13-1、右下第二折边1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盒盖采用插口锁方式,将盒顶与盒体牢牢锁住,使盒体更加坚固,确保内置物品的安全。2、本技术的内部两侧部分有起到支撑作用的构造,确保内部缓冲部分与整个盒体坚固不易变形。3、本技术的内部中间部分与盒四周均有一段缓冲距离,可有效保护内置物品的安全,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平面展开图;图2是本技术结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2所示,所述包装盒一纸成型,所述包装盒展开自左向右依次为折叠连接的:粘合襟片、后侧壁1、左侧壁2、前侧壁3和右侧壁4;后侧壁的上下两侧分别与上盖板9和后底板5折叠连接,左侧壁的上下两侧分别与左内盖板11和左底盖板6折叠连接,右侧壁的上下两侧分别与右内盖板11-1和右底盖板8折叠连接,前侧壁的上下两侧分别与第一连接板10和前底板7折叠连接,第一连接板上侧依次折叠连接内衬板、第二连接板20和衬板19;所述内衬板中部通过折叠线自下向上设置第一中衬板17、第二中衬板18和第三中衬板17-1,内衬板中部两侧对称设置两条压痕线,每条压痕线两侧等宽,第二中衬板与压痕线之间设置以第二中衬板侧边为底边的等腰梯形,将第二中衬板与压痕线之间分割为左上第一折边16、左下第一折边15、右上第一折边16-1、右下第一折边15-1;所述等腰梯形的上边的两端点与内衬板侧边之间设置两条水平压痕线,两条水平压痕线将内衬板侧边与压痕线之间的区域分割为左上第二折边14、左中第一折边13、左下第二折边12、右上第二折边14-1、右中第一折边13-1、右下第二折边12-1。简述盒内缓冲结构的折叠成型过程:先沿压痕线折叠出左上第二折边14、左中第一折边13、左下第二折边12、右上第二折边14-1、右中第一折边13-1、右下第二折边12-1,形成“V”字支架的形状;然后折叠出左上第一折边16、左下第一折边15、右上第一折边16-1、右下第一折边15-1,形成支架侧面的“梯形”形状;再折叠出第一中衬板17、第二中衬板18和第三中衬板17-1,形成“U”字中衬板的形状;经粘合襟片粘好后,盒体前后左右四个侧壁形成盒外体形状;最后将内衬整体一同放入盒中,并将衬板19抵住盒后壁,左中第一折边13和右中第一折边13-1抵住盒底部,使内衬整体在盒体内固定住,完成包装盒的折叠成型。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具有缓冲结构的包装盒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包装盒,其特征是,所述包装盒一纸成型,所述包装盒展开自左向右依次为折叠连接的:粘合襟片、后侧壁、左侧壁、前侧壁和右侧壁;后侧壁的上下两侧分别与上盖板和后底板折叠连接,左侧壁的上下两侧分别与左内盖板和左底盖板折叠连接,右侧壁的上下两侧分别与右内盖板和右底盖板折叠连接,前侧壁的上下两侧分别与第一连接板和前底板折叠连接,第一连接板上侧依次折叠连接内衬板、第二连接板和衬板;所述内衬板中部通过折叠线自下向上设置第一中衬板、第二中衬板和第三中衬板,内衬板中部两侧对称设置两条压痕线,每条压痕线两侧等宽,第二中衬板与压痕线之间设置以第二中衬板侧边为底边的等腰梯形,将第二中衬板与压痕线之间分割为左上第一折边、左下第一折边、右上第一折边、右下第一折边;所述等腰梯形的上边的两端点与内衬板侧边之间设置两条水平压痕线,两条水平压痕线将内衬板侧边与压痕线之间的区域分割为左上第二折边、左中第一折边、左下第二折边、右上第二折边、右中第一折边、右下第二折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包装盒,其特征是,所述包装盒一纸成型,所述包装盒展开自左向右依次为折叠连接的:粘合襟片、后侧壁、左侧壁、前侧壁和右侧壁;后侧壁的上下两侧分别与上盖板和后底板折叠连接,左侧壁的上下两侧分别与左内盖板和左底盖板折叠连接,右侧壁的上下两侧分别与右内盖板和右底盖板折叠连接,前侧壁的上下两侧分别与第一连接板和前底板折叠连接,第一连接板上侧依次折叠连接内衬板、第二连接板和衬板;所述内衬板中部通过折叠线自下向上设置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哲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宜药印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