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89837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7 1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沉淀池,包括池盖和池体,在池盖的中心部位设置有向下的进水管,在池体的侧壁上部设置有出水口和排泥口,排泥口的高度大于出水口的高度,出水口与池体侧壁的结合处设置有浮渣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池体的底部设置有倒锥台形的沉降导板,沉降导板与池体的侧壁形成漏斗形空腔,在沉降导板的底部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排泥管,第一排泥管与固定在漏斗形空腔内的提升泵相连,提升泵通过穿通沉降导板的第二排泥管与排泥口相连通,在进水管的底部还固定有开口向下的圆锥形的导流板。沉淀池底部设置漏斗形空腔,提升泵和排泥管固定在漏斗形空腔内,避免了被沉降的污泥淤积的情况,不会造成提升泵或排泥管的堵塞。

A sedimentation tank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edimentation tank, including tank cover and a tank body,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pool cover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inlet pipe down, a water outlet and a mud outlet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upper part of the tank body, a mud discharge port height is greater than the height of the water outlet and the water outlet, the side wall of the pool body position a scum baffle,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tank body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inverted cone shaped funnel shaped cavity formed settlement plate, side wall plate and the settlement of the tank body, a first discharge pipe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side wall settlement guide plate, the first discharge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xed funnel in ascension pump cavity, lift pump through the guide plate second through settling sludge discharge pipe communicated with the mud discharge port, the water inlet pipe is fixed at the bottom of the conical deflector opening down. The funnel cavity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sedimentation tank, and the lifting pump and the sludge discharge pipe are fixed in the funnel cavity, so as to avoid the deposition of the deposited sludge, and will not cause the blockage of the lifting pump or the sludge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沉淀池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特别是一种沉淀池。
技术介绍
沉淀池为污水处理必不可少的一个设备,现有的沉淀池在进行污泥排出处理时,都是采取在池体底部直接安装提升泵,提升泵通过排泥管将沉降的污泥排出沉淀池,但是由于提升泵和排泥管都直接设置在池体底部,会被沉降的污泥淤积,造成提升泵或排泥管的堵塞,使得长时间工作时出现排泥不通畅的情况,经常需要停工维修,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的一种沉淀池。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是:一种沉淀池,包括池盖和池体,在池盖的中心部位设置有向下的进水管,在池体的侧壁上部设置有出水口和排泥口,排泥口的高度大于出水口的高度,出水口与池体侧壁的结合处设置有浮渣挡板,关键在于:所述的池体的底部设置有倒锥台形的沉降导板,沉降导板与池体的侧壁形成漏斗形空腔,在沉降导板的底部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排泥管,第一排泥管与固定在漏斗形空腔内的提升泵相连,提升泵通过穿通沉降导板的第二排泥管与排泥口相连通,在进水管的底部还固定有开口向下的圆锥形的导流板。所述的导流板的底面直径大于沉降导板的底部直径。所述的出水口为斜向上设置的溢水口,在出水口的顶部设置有挡板更换口,浮渣挡板装配在挡板更换口内且浮渣挡板的个数为两个。在出水口与池体的结合处设置有格栅。所述的出水口的末端出口处为三角堰式出水口。所述的导流板的顶部通过固定架固定在进水管的内侧壁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沉淀池底部设置倒锥台形的沉降导板形成漏斗形空腔,提升泵和排泥管固定在漏斗形空腔内,避免了提升泵和排泥管都直接设置在池体底部被沉降的污泥淤积的情况,不会造成提升泵或排泥管的堵塞,使得长时间工作也不会出现排泥不通畅的情况,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沉淀池,包括池盖和池体,在池盖的中心部位设置有向下的进水管1,在池体的侧壁上部设置有出水口9和排泥口2,排泥口2的高度大于出水口9的高度,出水口9与池体侧壁的结合处设置有浮渣挡板3,所述的池体的底部设置有倒锥台形的沉降导板4,沉降导板4与池体的侧壁形成漏斗形空腔,在沉降导板4的底部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排泥管5,第一排泥管5与固定在漏斗形空腔内的提升泵6相连,提升泵6通过穿通沉降导板4的第二排泥管7与排泥口2相连通,在进水管1的底部还固定有开口向下的圆锥形的导流板8,导流板8的顶部通过固定架固定在进水管1的内侧壁上,导流板8的底面直径大于沉降导板4的底部直径,可以使水流冲击沉降导板4的导流面,使斜面堆积的污泥移动至池体底部。所述的出水口9为斜向上设置的溢水口,在出水口9与池体的结合处设置有格栅10避免浮渣挡板3划入池体内,在出水口9的顶部设置有挡板更换口,浮渣挡板3装配在挡板更换口内且浮渣挡板3的个数为两个,出水口9的末端出口处为三角堰式出水口使出水更流畅稳定。本技术在工作时,水流经过进水管1向下落下,在经过圆锥形的导流板8流向沉降导板4的导流面,在池体底部积聚,水流中的污泥在导流板8的底面堆积,提升泵6经过第一排泥管5将池体底部积聚的污泥抽取,再经过第二排泥管7与排泥口2相连通将污泥排出;在出水口9处设置浮渣挡板3阻挡液面上漂浮的杂物流出,当浮渣挡板3需要更换时,只需要将紧贴池体侧壁的一个浮渣挡板3抽出,另一个浮渣挡板3自动滑落至池体侧壁处,再将新的浮渣挡板3放入空出的挡板更换口处,如此即可方便的更换,由于始终有一个浮渣挡板3进行拦截,不用担心漂浮的杂物流出沉淀池。本技术为一种沉淀池,在沉淀池底部设置倒锥台形的沉降导板形成漏斗形空腔,提升泵和排泥管固定在漏斗形空腔内,避免了提升泵和排泥管都直接设置在池体底部被沉降的污泥淤积的情况,不会造成提升泵或排泥管的堵塞,使得长时间工作也不会出现排泥不通畅的情况,提高了工作效率。以上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任何人根据本技术的内容对本技术作出的些许的简单修改、变形及等同替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沉淀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沉淀池,包括池盖和池体,在池盖的中心部位设置有向下的进水管(1),在池体的侧壁上部设置有出水口(9)和排泥口(2),排泥口(2)的高度大于出水口(9)的高度,出水口(9)与池体侧壁的结合处设置有浮渣挡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池体的底部设置有倒锥台形的沉降导板(4),沉降导板(4)与池体的侧壁形成漏斗形空腔,在沉降导板(4)的底部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排泥管(5),第一排泥管(5)与固定在漏斗形空腔内的提升泵(6)相连,提升泵(6)通过穿通沉降导板(4)的第二排泥管(7)与排泥口(2)相连通,在进水管(1)的底部还固定有开口向下的圆锥形的导流板(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淀池,包括池盖和池体,在池盖的中心部位设置有向下的进水管(1),在池体的侧壁上部设置有出水口(9)和排泥口(2),排泥口(2)的高度大于出水口(9)的高度,出水口(9)与池体侧壁的结合处设置有浮渣挡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池体的底部设置有倒锥台形的沉降导板(4),沉降导板(4)与池体的侧壁形成漏斗形空腔,在沉降导板(4)的底部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排泥管(5),第一排泥管(5)与固定在漏斗形空腔内的提升泵(6)相连,提升泵(6)通过穿通沉降导板(4)的第二排泥管(7)与排泥口(2)相连通,在进水管(1)的底部还固定有开口向下的圆锥形的导流板(8)。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月明王艳武彭晓光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建研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