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盘吊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882656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7 0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电缆盘吊装装置,包括吊耳上下端设有滑块孔、耳轴,滑块孔下侧、及一侧设有驱动内螺母、锁紧螺钉;正反扣螺杆两端分别由侧支梁下部支撑,其两端套装在吊耳的驱动内螺母内,侧支梁外侧设有直流电机与正反扣螺杆连接,其另一侧设有蓄电池盒,横梁穿过吊耳上端滑块孔后、两端设在侧支梁上部,其内部设有电线通孔,横梁上端设有三角形吊梁,其上端设置有吊梁孔;电线通孔内穿过有电线,电线两端与直流电机、蓄电池盒上的正反转按钮连接。在使用时,通过吊耳移动,改变吊耳之间的距离与电缆盘宽度的一致,进行电缆盘吊装作业;该装置采用电机驱动方式,集滑块孔、驱动内螺母与一体的吊耳结构设置,可解决现有电缆盘吊装时的不足。

A cable disc hoist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able hoisting device, including the lugs on the lower end is provided with a sliding block hole, shaft, slider, and the side is provided with a hole in the side drive nut and a locking screw;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screw bolt buckle are respectively supported by a branch of the lower beam, both ends of the inner nut is sheathed on the driving lug, collateral beam the outside is equipped with DC motor and screw connection and buckle, the other side is provided with a battery box beam through the lug hole, both ends of the slider is located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beam is arranged inside the collateral, the wire through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end of the triangle, the beam lifting beam, which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end of the hanging beam hole; the wire passes through the through hole with a wire, reversing button wire at both ends with DC motor and battery box connection. When in use, the lug move, chang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disc and the cable lug width, cable hoisting operation; the device adopts the motor drive mode, set the lug structure set slider hole, nut and one drive in, can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 when hoisting c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盘吊装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盘吊装吊具
,尤其涉及一种电缆盘吊装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电气仪表设备安装、发电设备安装及输配电工程中,电缆盘的吊装运输、及安装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目前,电缆盘采用钢丝绳,钢管等工具进行吊装,操作者的体力劳动较大,如遇电缆放置密集的情况,钢管或钢丝绳很难穿套电缆盘,需要分散放置后再进行吊装,这样吊运工时加长,而且增加了操作者的体力消耗。由本公司申请的中国授权公告日2014年12月24日、授权公告号CN204038849U、专利技术名称:一种电缆盘吊装工具,该专利技术技术在电缆盘吊装中获得了较好的实际应用。由于该专利技术技术减少操作者体力消耗,提高效率,尤其适用于电缆盘排列紧密的情况。操作简单、快捷,适用于各种规格的电缆盘,特别适用于工程庞杂、多样的施工场所。但该专利技术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如下使用中的不足:1)该专利技术技术在结构上采用的是横梁外侧设有手柄与螺杆连接的结构设计,需要人工转动螺杆连接的手柄,费时费力,非常不方便。由于手柄设置在横梁外侧,导致横梁偏重现象发生,尤其是在电缆盘吊装前的横梁偏重,使得电缆盘吊装时需要有人用手扶持保持横梁平衡才能起吊,还有该专利技术技术两个方形螺母与横梁间没有锁紧装置,由此,该专利技术技术存在安全隐患;2)该专利技术技术结构上采用的是横梁外侧设有手柄与螺杆连接的结构设计,该专利技术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在转动手柄时,经常出现螺杆带动方形螺母一起发生转动的现象,导致吊绳发生缠绕,使得电缆盘吊装时需要有人用手扶正方形螺母才能起吊,另外吊绳采用钢丝绳,吊绳经常发生缠绕,吊绳外侧的钢丝受缠绕外力磨损、折叠的作用,极易导致断裂,还有吊绳上部搭绕横梁上侧,吊装时横梁轴向上侧两侧愣边缘对吊绳的反作用力导致吊绳外侧的钢丝容易起毛断裂,使其使用寿命受到限制,需要经常更换吊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缆盘吊装装置,本专利技术采用电机驱动方式,以及集滑块孔、驱动内螺母功能与一体的吊耳结构设置,可解决现有电缆盘吊装的上述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缆盘吊装装置,包括三角形吊梁、吊梁孔、侧支梁、凹槽、正反扣螺杆、螺杆通孔、吊耳、锁紧螺钉、耳轴、滑块孔、驱动内螺母、直流电机、蓄电池盒、正反转按钮、电线、横梁、电线通孔。所述吊耳上下端分别呈扁平圆状和长条状组合体结构设置,其上端设置有滑块孔,其下端一侧设置有呈纵向设置的圆柱状的耳轴,所述滑块孔上下两侧呈圆形、横向两侧呈平行的方圆形通孔状设置,所述滑块孔下侧设置有呈通孔状驱动内螺母,滑块孔一侧呈横向设置有锁紧螺钉;所述正反扣螺杆两端分别由左右两侧呈竖直方向设置的侧支梁下部支撑,正反扣螺杆两侧旋向相反,正反扣螺杆两端分别各套装在左右两侧吊耳的驱动内螺母内,所述驱动内螺母分别与正反扣螺杆呈螺纹配合适配,其中,正反扣螺杆左侧端部呈横向通孔状设置有螺杆通孔;所述右侧的侧支梁下部外侧设置有直流电机与正反扣螺杆轴向连接,所述左侧的侧支梁下部外侧设置有内置蓄电池的蓄电池盒,所述蓄电池盒盒盖上设置有正反转按钮;所述横梁横向截面上下两侧面呈圆形弧面、横向两侧呈平行的方圆形状设置,横梁纵向分别穿过耳轴呈纵向相对位置设置的左右两侧吊耳的上端滑块孔后,其横梁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由左右两侧呈竖直方向设置的侧支梁上部,其中横梁与滑块孔呈可移动间隙配合,并且横梁内部呈纵向设置有电线通孔,所述电线通孔与两侧侧支梁上部呈纵向通透通孔状设置;所述横梁上端呈纵向固定设置有三角形吊梁,所述三角形吊梁的下端分别插装固定设置在侧支梁上端呈纵向设置的凹槽内,其三角形吊梁的上端呈横向设置有呈通孔状设置的吊梁孔;所述电线通孔与两侧侧支梁上部呈纵向通透通孔内穿过设置有电线,所述电线两端分别与直流电机、蓄电池盒上的正反转按钮连接。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电缆盘吊装装置,包括吊耳上下端设有滑块孔、耳轴,滑块孔下侧、及一侧设有驱动内螺母、锁紧螺钉;正反扣螺杆两端分别由侧支梁下部支撑,其两端套装在吊耳的驱动内螺母内,侧支梁外侧设有直流电机与正反扣螺杆连接,其另一侧设有蓄电池盒,横梁穿过吊耳上端滑块孔后、两端设在侧支梁上部,其内部设有电线通孔,横梁上端设有三角形吊梁,其上端设置有吊梁孔;电线通孔内穿过有电线,电线两端与直流电机、蓄电池盒上的正反转按钮连接。在使用时,通过吊耳移动,改变吊耳之间的距离与电缆盘宽度的一致,进行电缆盘吊装作业;该装置采用电机驱动方式,集滑块孔、驱动内螺母与一体的吊耳结构设置,可解决现有电缆盘吊装时的不足。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吊耳主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吊耳左视图。图中:1-三角形吊梁、11-吊梁孔、2-侧支梁、21-凹槽、3-正反扣螺杆、31-螺杆通孔、4-吊耳、41-锁紧螺钉、42-耳轴、43-滑块孔、44-驱动内螺母、5-直流电机、6-蓄电池盒、61-正反转按钮、7-电线、8-横梁、81-电线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地描述,但是应该指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上”、“下”、“左”、“右”、“前”、“后”只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定义的示例性方向,如图1所示,纸面上侧方向为“上”,纸面下侧方向为“下”,纸面左侧方向为“左”,纸面右侧方向为“右”,纸面左、右侧方向为“纵向”、或“轴向”,纸面前、后侧方向为“横向”。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基础上理解,也可以其它方式定义“上”、“下”、“左”、“右”、“前”、“后”等方向,同样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1-图3所示,一种电缆盘吊装装置,包括三角形吊梁1、吊梁孔11、侧支梁2、凹槽21、正反扣螺杆3、螺杆通孔31、吊耳4、锁紧螺钉41、耳轴42、滑块孔43、驱动内螺母44、直流电机5、蓄电池盒6、正反转按钮61、电线7、横梁8、电线通孔81。所述吊耳4上下端分别呈扁平圆状和长条状组合体结构设置,其上端设置有滑块孔43,其下端一侧设置有呈纵向设置的圆柱状的耳轴42,所述滑块孔43上下两侧呈圆形、横向两侧呈平行的方圆形通孔状设置,所述滑块孔43下侧设置有呈通孔状驱动内螺母44,滑块孔43一侧呈横向设置有锁紧螺钉41;所述正反扣螺杆3两端分别由左右两侧呈竖直方向设置的侧支梁2下部支撑,正反扣螺杆3两侧旋向相反,正反扣螺杆3两端分别各套装在左右两侧吊耳4的驱动内螺母44内,所述驱动内螺母44分别与正反扣螺杆3呈螺纹配合适配,其中,正反扣螺杆3左侧端部呈横向通孔状设置有螺杆通孔31;所述右侧的侧支梁2下部外侧设置有直流电机5与正反扣螺杆3轴向连接,所述左侧的侧支梁2下部外侧设置有内置蓄电池的蓄电池盒6,所述蓄电池盒6盒盖上设置有正反转按钮61;所述横梁8横向截面上下两侧面呈圆形弧面、横向两侧呈平行的方圆形状设置,横梁8纵向分别穿过耳轴42呈纵向相对位置设置的左右两侧吊耳4的上端滑块孔43后,其横梁8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由左右两侧呈竖直方向设置的侧支梁2上部,其中横梁8与滑块孔43呈可移动间隙配合,并且横梁8内部呈纵向设置有电线通孔81,所述电线通孔81与两侧侧支梁2上部呈纵向通透通孔状设置;所述横梁8上端呈纵向固定设置有三角形吊梁1,所述三角形吊梁1的下端分别插装固定设置在侧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电缆盘吊装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缆盘吊装装置,包括三角形吊梁、吊梁孔、侧支梁、凹槽、正反扣螺杆、螺杆通孔、吊耳、锁紧螺钉、耳轴、滑块孔、驱动内螺母、直流电机、蓄电池盒、正反转按钮、电线、横梁、电线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上端设置有滑块孔,其下端一侧设置有耳轴,所述滑块孔下侧设置有驱动内螺母,滑块孔一侧设置有锁紧螺钉;所述正反扣螺杆两端分别由侧支梁下部支撑,正反扣螺杆两侧旋向相反,正反扣螺杆两端分别各套装在左右两侧吊耳的驱动内螺母内,其中,正反扣螺杆左侧端部设置有螺杆通孔;所述右侧的侧支梁下部外侧设置有直流电机与正反扣螺杆轴向连接,所述左侧的侧支梁下部外侧设置有内置蓄电池的蓄电池盒,所述蓄电池盒盒盖上设置有正反转按钮;所述横梁纵向分别穿过耳轴吊耳的上端滑块孔后,其横梁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侧支梁上部,其中横梁与滑块孔呈可移动间隙配合,并且横梁内部呈纵向设置有电线通孔,所述电线通孔与两侧侧支梁上部呈纵向通透通孔状设置;所述横梁上端固定设置有三角形吊梁,所述三角形吊梁的下端分别固定设置在侧支梁上端设置的凹槽内,其三角形吊梁的上端设置有吊梁孔;所述电线通孔与两侧侧支梁上部呈纵向通透通孔内穿过设置有电线,所述电线两端分别与直流电机、蓄电池盒上的正反转按钮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盘吊装装置,包括三角形吊梁、吊梁孔、侧支梁、凹槽、正反扣螺杆、螺杆通孔、吊耳、锁紧螺钉、耳轴、滑块孔、驱动内螺母、直流电机、蓄电池盒、正反转按钮、电线、横梁、电线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上端设置有滑块孔,其下端一侧设置有耳轴,所述滑块孔下侧设置有驱动内螺母,滑块孔一侧设置有锁紧螺钉;所述正反扣螺杆两端分别由侧支梁下部支撑,正反扣螺杆两侧旋向相反,正反扣螺杆两端分别各套装在左右两侧吊耳的驱动内螺母内,其中,正反扣螺杆左侧端部设置有螺杆通孔;所述右侧的侧支梁下部外侧设置有直流电机与正反扣螺杆轴向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谦张艳田印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