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济南大学专利>正文

接骨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8049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6 2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接骨板,包括开有骨钉孔的基体,该基体具有第一面和与该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在基体上于第一面侧至少开有一沟道,该沟道分布在第一面上,并于沟道的一端设有进药池,另一端设有出药池;在第一面上成型出缓释层,该缓释层遮蔽所述沟道,并暴露出进药池和出药池,以及骨钉孔。依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较好缓释能力,并且置药量相对较大。

Plat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late, including a matrix of bone nail hole, the substrate has a first side and a second face opposite to the first surface, on the substrate on the first side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channel, the channel distribution in the side, and one end of the channel is provided with a medicine the pool, the other end is provided with a medicine pool; the first side is formed on the slow release layer, the release layer covering the channel, and exposes the drug tank and a medicine pool, and bone nail holes. The invention has good release ability according to the invention, and the amount of medicine is relatively lar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接骨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接骨板。
技术介绍
药物存储及缓释对于接骨板等骨骼固定器械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国内外研究表明,在矫形外科等医疗领域中,靶向药物缓释能够促进内固定器械与骨骼之间的结合,减轻生物体对内固定器械的排异反应,并且能够抵抗细菌,降低发生感染的可能性。通常,骨板的药物缓释方法有两种:第一种途径是直接在骨板表面制作含有特定元素的涂层,例如美国田纳西州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W.Chen等人(Biomaterials,2006(27):5512–5517)采用磁控溅射等方法在骨板表面制备了含有Ag离子的抗菌涂层;第二种途径是在植入物表面制作具有多孔微结构的涂层,然后在孔隙内填充一定剂量的药物,当骨板植入生物体内时,孔隙内的药物通过扩散等作用释放到指定区域。第一种途径由于受到涂层物理机械性能的限制,应用较少。第二种途径通常采用阳极氧化、水热处理等方法制备多孔层,例如澳大利亚南澳大学IanWark研究所的K.Vasilev等人(Biomaterials,2010(31):532–540)在钛基体表面上制备了TiO2层,该涂层具有纳米尺度的多孔结构,可用于存储和缓释药物。但是由于受到孔隙率和涂层厚度限制,这种集药物存储和缓释功能于一体的表层微结构能够存储的药物剂量非常有限,并且药物缓释的有效时间不易控制,这是因为当多孔层的孔隙率较低时,药物释放的速率较低,同时药物存储的剂量也较少,而当孔隙率较高时,药物存储的剂量增大,同时释放的速率也相应增大。关于在接骨板上置药,较为常规的方法是在接骨板朝向骨骼的一面开槽或者盲孔,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4971522U、CN201389073Y,其采用盲孔容置药物,此类接骨板受盲孔位置的限制,以及接骨板骨骼表面的紧密接触,而使其药物弥散能力相对较差。而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5078588A则采用纵横凹槽的形式置药,该种结构可以扩大置药范围,但纵横凹槽的置药方式容易造成药物的浪费,而欠缺药物缓释的可选择性和可控性。关于缓释,典型地,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3768661A,其接骨板由特定的材料制成,从而能够缓慢的释放微量硒元素,其缓释方式与前述的第二种途径极为类似,也会存在前述的问题,其容置药物的量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关于接骨板本身由含药材料制作和在接骨板基体上设置缓释层,其都存在这样的机理,相同体积条件下,孔隙率与置药量正相关,并且孔隙率与药物的释放速度也正相关,为了匹配置药量与释放速度,往往很难通过控制孔隙率来实现,而只能通过控制体积来实现,而体积过大,则会影响原理骨骼侧的药物的释放。此外,缓释层受自身微观结构的限制,置药量往往会比较小,难以满足治疗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好缓释能力,并且置药量相对较大的接骨板。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接骨板,包括开有骨钉孔的基体,该基体具有第一面和与该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在基体上于第一面侧至少开有一沟道,该沟道分布在第一面上,并于沟道的一端设有进药池,另一端设有出药池;在第一面上成型出缓释层,该缓释层遮蔽所述沟道,并暴露出进药池和出药池,以及骨钉孔。上述接骨板,可选地,配置于同一沟道的进药池和出药池具有:第一配置,进药池和出药池位于接骨板的同一端;或第二配置,进药池和出药池分居于接骨板的两端。可选地,在第二配置中,具有:第一结构,一对进药池和出药池适配于一条沟道;或第二结构,一对进药池和出药池适配于多条沟道。可选地,关于第一结构,配有两条沟道和各自所属的进药池和出药池;每一沟道具有多个在接骨板宽度方向构造的U型沟道,且相应沟道提供接骨板长度方向的连接沟道,用以顺次连接U型沟道;其中,其中一沟道的连接沟道偏置在接骨板的一长边侧,另一沟道的连接沟道偏置在接骨板的另一长边侧。可选地,在接骨板的长边方向上,相邻骨钉孔间设有两个U型沟道,其一包含于一沟道,另一包含于另一沟道。可选地,两沟道的进药池所在端相异。可选地,进药池口部面积大于出药池的口部面积。可选地,进药池和出药池均自第一面侧开设;或进药池自基体的端侧开设,出药池自第一面侧或自基体的端侧开设。可选地,所述缓释层为多空隙薄膜或者涂层。可选地,缓释层与第一面间设有用于增加缓释层与第一面间结合力的增强层;其中,增强层为多孔层或对位于沟道而开有过孔,以避开沟道设置。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沟道用于容置药物,而遮蔽沟道的缓释层则用于药物透过缓释层缓慢释放。构建在接骨板基体上的沟道相对于将药物加载在缓释层中,沟道的容置能力取决于所开沟道的大小,而不受缓释层的影响,从而解决了缓释层若容置能力强则扩散速度快而导致缓释时间与置药量难以匹配的问题,即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置药量由沟道来确定,缓释能力则由缓释层来确定,减小了相互之间的关联性。另外,从工艺上来讲,置药时从进药池和出药池向沟道内置药,远比在缓释层内置药工艺难度要低很多。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中一种接骨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省略缓释层)。图2为另一实施例中一种接骨板的主剖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出药池,2.进药池,3.释药单元,4.连接单元,5.骨钉孔,6.进药池,7.出药池,8.基体,9.缓释层,10.沉孔。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所示的缓释层9为现有的用于接骨板的多孔层或者涂层,只不过相比于已有的缓释层9,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缓释层9不用于置药,而仅用于缓释。在制作接骨板时,不可避免的进入到缓释层9中的药物并不表示缓释层9具备储药功能。由此所确定的缓释层9相对而言比较薄,并且由于比较薄的缓释层9相对在相同的空隙率条件下具有更好的透过率,因此,在缓释速度相同的条件下,其可以采用孔隙率较小的缓释层9,可以扩大选材范围,并降低制作难度。接骨板一般是带孔板状结构,学术定义为带孔板状骨折内固定器件。临床上常与骨螺钉或者骨丝配合使用,分为普通接骨板和加压接骨板,根据不同用途可制成条形、Y形、L形、T形等。尽管接骨板形状种类较多,但其具有确定的宽度方向,一般而言,定义其与宽度方向相垂直的边为其长边,例如Y形接骨板,尽管其具有三个分支,但确定Y形的边为长边,确定骨板宽度的边为宽边,此处并不要求长边的方向是直线,也不要求长边方向在整体上是一致的,其通常作为局部参考系的基准,如Y形的每一个分支的长边方向都是确定的。尽管接骨板的基体8的材质和缓释层9的材质并非是本专利技术加以改造的内容,不过由于基体8的材质和缓释层9的材质会决定两者的结合能力,某些材质之间的亲和力比较弱,即便是采用涂覆工艺,所形成的缓释层9也易于脱落。在本专利技术中并不排除可吸收接骨板的使用,即作为基体8的材质可以采用例如由PLA聚乳酸、羟基磷灰石和碳酸钙填料制备的基体8。由于考虑到骨钉的使用,因此,基体8的主要选材范围是金属接骨板,例如316L不锈钢、钛及钛基合金(如Ti-6Al-4V、Ti35Nb5Ta7Zr、Ti35Nb2Ta3Zr)、钴-铬合金等。对于缓释层9可以选择二氧化钛涂层,其在前述的金属接骨板上结合力比较强。再如抗菌肽层,其在金属接骨板上的结合力相对弱一些,可以附加增强层,采用与缓释层9和基体8都有较强结合力的材质层,增强层作为界面层,以改善缓释层9与第一面的结合能力。参见说明书附图1~3所示的接骨板,图1含有两个骨钉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接骨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接骨板,包括开有骨钉孔的基体,该基体具有第一面和与该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其特征在于,在基体上于第一面侧至少开有一沟道,该沟道分布在第一面上,并于沟道的一端设有进药池,另一端设有出药池;在第一面上成型出缓释层,该缓释层遮蔽所述沟道,并暴露出进药池和出药池,以及骨钉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骨板,包括开有骨钉孔的基体,该基体具有第一面和与该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其特征在于,在基体上于第一面侧至少开有一沟道,该沟道分布在第一面上,并于沟道的一端设有进药池,另一端设有出药池;在第一面上成型出缓释层,该缓释层遮蔽所述沟道,并暴露出进药池和出药池,以及骨钉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骨板,其特征在于,配置于同一沟道的进药池和出药池具有:第一配置,进药池和出药池位于接骨板的同一端;或第二配置,进药池和出药池分居于接骨板的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骨板,其特征在于,在第二配置中,具有:第一结构,一对进药池和出药池适配于一条沟道;或第二结构,一对进药池和出药池适配于多条沟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骨板,其特征在于,关于第一结构,配有两条沟道和各自所属的进药池和出药池;每一沟道具有多个在接骨板宽度方向构造的U型沟道,且相应沟道提供接骨板长度方向的连接沟道,用以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涛王守仁王高琦王砚军杨学锋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